博物館、畫廊或是其他文化場館通常被認為是公共財的提供者。當我們在談論氣候變遷、永續等課題時,經常忽視這些單位的角色,這些場館甚至被免除在相關議題的監管外。然而,博物館卻可能是一個城市中碳排最高的建築之一。
怎麼說呢?由於博物館透過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得以妥善保存藏品,卻讓博物館陷入了空調的「厄運循環(doom loop)」[1]。過程中使用更多能源、排放更多二氧化碳,進而導致氣候變化、極端溫度出現;面臨溫度劇烈變化時,又需要使用更多能源來維持、控制室內的環境,造成惡性循環。此外,文物、藝術品等修復時也會使用對環境有害的化學藥劑,進一步造成環境破壞。
博物館大多有嚴格的溫濕度控制,如何減少碳排成為一大挑戰。
借助「數位孿生」找到場館的永續運作模式,美國Charles H.Wright博物館經驗
10年前,Leslie Tom曾到訪位於底特律的Charles H.Wright非裔美國人歷史博物館,發現用於發展永續的資源相當稀少。2015年,他成為該博物館的首席永續長(CSO)時,憑藉著他在建築與設計的背景,發現因建築師辦公室失火,導致博物館遺失當時的工程藍圖。在2019年,為了打造「智慧博物館」而有了一筆資金,也讓Tom看到博物館走向永續的機會。透過現代化工具,針對占地12萬5000平方英尺的空間進行數位測繪工作、建築進行3D雷射掃描後,再將這些數據輸入到數位建築資訊模型中,最後在Autodesk公司的Tandem數位孿生平台上建置出一座虛擬數位博物館。
藉由安裝在建築四周的感測器,隨時提供實時數據,讓Tom及博物館工作夥伴們能更有效地將環境永續融入他們的流程設計之中。例如透過數位模型推估館內人流,進一步擬定空調運作模式,以達到節能的目的。雖然在系統建置初期,確實會因為運行伺服器等事物增加額外的能源需求。但能使用數位科技獲得建築、空間等全面數據,並以數位方式處理當代永續議題,對於工作團隊來說,現階段額外的成本投入相當值得。
收藏品也有韌性?挑戰正統方式的保存策略
在歐洲,也有博物館採取「擴大建築物內溫度與溼度的波動範圍」的方式,以最簡單的方式來減少能源消耗。如西班牙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將溫度容許值由±2˚C擴大至±5˚C,每月減少了2萬歐元的能源費用;現在,更企圖重新調整系統,允許±10˚C的波動。
但這種做法,挑戰了保護藏品的傳統工作方法,在古根漢博物館的經驗中,有部分的機構對於是否出借作品予古根漢博物館進行展覽猶豫不決。但關注文化與環境永續的非營利組織Ki Culture創辦人Caitlin Southwick表示,雖然這可能會讓展品出借時的討論(如展期、展品保存等)變得更加冗長,隨著越來越多人願意嘗試、接受,古根漢美術館的做法可能在未來一年中成為常態。
「博物館也有機會開始讓文物適應不斷變化溫度。」Caitlin Southwick提及,雖然較為敏感的藏品還是需要在非常精確的溫、濕度條件下保存,但其他材料卻有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機會。以木材為例,保存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中,它會膨脹;放置在乾燥的環境,木材則有可能開裂,但若逐漸增加或減少濕度,木材則有時間能夠適應,並且不致損壞。這樣的方式,已經透過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博物館、機構中相互借展的過程裡得到應證,這也可能是未來博物館因應氣候變遷對文物帶來影響的方式之一。
以「博物館」發揮影響力,讓大眾共同重視環境課題
根據美國博物館聯盟(The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的博物館未來中心主任Elizabeth Merritt表示,美國有1/3的博物館位於離海岸100公里內、1/4的博物館位於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暴風雨影響的地區,極端氣候是美國博物館界無法忽視的課題。
Leslie Tom提及面對氣候變遷, Charles H. Wright博物館正思考著它們的定位:當美國黑人及有色人種在氣候變遷下,受到極大的影響,Charles H. Wright博物館能否成為種族正義、永續、氣候正義的領導者?
「博物館是美國最值得信賴的資訊來源之一。」Merritt說,在美國一般公眾眼中,對博物館傳遞訊息的信任度僅次於親友。因此,他們可以利用這樣的力量,向群眾傳達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及群眾可以共同採取的行動。
她認為,重新審視空調政策措施,只是博物館對社會責任的一部分,也可以透過以氣候為主的展覽,或是公共降溫中心,為社區提供必要的避暑場所等,「想像每個博物館都有一個關於氣候的展覽,這能產生多大的影響力。」Caitlin Southwick也認為,博物館蘊含著對公眾非凡的影響力。
註解
[1] 厄運循環(doom loop)又被譯為「末日循環」,出自於當代企業管理大師Jim Collins在2001出版的《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在經濟學中,用以描述負面的循環過程,其中一項負面經濟條件導致第二項負面條件出現,進而創造出第三個負面條,又或是加劇原先的第一個負面條件,讓整體狀況進一步惡化;後來將此用語用來廣泛形容「惡性循環」。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社企流》,原文標題〈文化保存與環境永續的交叉點,氣候變遷下的博物館責任與挑戰〉。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參考資料:
*Grist(2024年3月27日),As climate change threatens cultural treasures, museums get creative to conserve both energy and artifacts
*Investopedia(2024年4月10日),Doom Loop: Definition, Causes, and Examples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