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之家》報導,化石燃料業試圖把塑膠生產當成最後的續命希望,但前景可能並不樂觀。
隨油氣的能源需求下降 化石燃料業者將塑膠視為「一線生機」
在本(3)月稍早的聯合國環境大會(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Assembly, UNEA-5)上,各國政府針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塑膠條約談判範疇達成共識。這項條約可能會減少塑膠的生產,同時鼓勵回收和垃圾減量措施。
為了阻止氣候變遷,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石油和天然氣用於能源的需求將迅速下降,石油公司曾希望塑膠製品的需求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彌補這個缺口。
直到最近,化石燃料公司BP的網站還表示,「經濟發展與塑膠使用之間的緊密關係意味著,未來十年石油作為塑膠原料的需求將繼續成長」。但塑膠協議簽署後不久,該文章已被移除,只能透過網頁備份工具檢視。
研究石油公司策略的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學者霍圖能(Krista Halttunen)說,這些公司正面臨「生存危機」,因為能源產品需求減少,他們將塑膠視為「一線生機」⋯⋯「在脫碳的未來,這將是讓它們繼續生存的一項業務。」
政客們用塑膠來證明石油生產工程的合理性。最近,烏干達總統穆塞維尼(Yoweri Museveni )在推特上為擬議中的輸油管線工程辯護:「有些人擔心我們的原油可能沒有市場,不可能!我有一件65%聚酯纖維的襯衫。」
他也說:「所謂的逐步淘汰石油,指的是汽車燃料,但石油還有許多其他用途,如聚酯纖維等。」
結束塑膠「集體成癮」 盧安達和秘魯提案關注塑膠生產
但在3月2日,經過一系列深夜會談,各國政府同意進行為期兩年的談判,完成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塑膠條約,而且條約內容將包含「促進塑膠永續生產和消費」的條款。
巴基斯坦氣候部長阿斯拉姆(Malik Amin Aslam)告訴《氣候之家》:「我們對塑膠的集體成癮必須結束,價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全球塑膠生產業將需要重新適應這個新現實。」
進入談判時,有兩個主要的方案被提出。盧安達和秘魯發起提案希望該條約的國際談判委員會(international negotiating committee, INC)涵蓋塑膠生產,日本的提案則將焦點放在如何阻止塑膠進入海洋。
環境調查局(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塑膠倡議專員迪克森(Christina Dixon)表示,日本的提案「可能讓我們無法討論塑膠生產相關事務」。
綠色和平塑膠倡議負責人專員福布斯(Graham Forbes)說,石油和塑膠產業傾向關注回收,將塑膠問題的焦點導向廢棄物管理問題,試圖轉移人們對世界各地塑膠生產設施的注意力,而石油和塑膠業者正在大力投資這些設施,同時該產業也資助了美國和歐洲的反亂丟垃圾運動。
目標2024年達成協議 聯合國塑膠條約將面臨金融挑戰
最後包含歐洲、非洲和小島國家等多數國家,都支持盧安達和秘魯的提案。
該條約將具有法律約束力。印度曾試圖讓條約成為自願協議,但最終大會僅決定將「國情和能力」納入考慮範圍。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預計提議將富國資助納入協議中。
印度能源、環境與水資源委員會(Council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Water)研究員哈里哈爾(Nandini Harihar)告訴《氣候之家》,這筆錢可以用於建造回收設施和提高公眾意識的活動等措施。
福布斯表示,與氣候談判一樣,金融問題可能「極具爭議」。但他也對歐洲國家在會談中的進步立場感到振奮,並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意味著世界「迫切需要多邊主義發揮作用」。
該條約的談判將在國際談判委員會下舉行,每個聯合國成員國都可以參加,目標是到2024年達成協議。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3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