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News

Latest Articles

15家服務業倡議今年節電1600萬度 著眼節能照明設備、門店溫度控管

經濟部商業司今(21日)舉辦「商業服務業齊心,邁向淨零排放倡議會」,國內15家服務業者宣示淨零行動,包含百貨龍頭新光三越、大型量販業者大潤發、連鎖通路商全國電子等,期望邀請消費者共同推動生活轉型,目標在2023年達節電1600萬度、減碳8000噸。業者表示,將透過門市整新,汰換高耗能設備、採用節能空調等方式提升能源效率。 15家商業服務業者放眼節能空調、照明設備 目標今年節電1600萬度 今日參與倡議的業者包括百貨業(新光三越、遠東百貨、環球購物中心、太平洋崇光百貨、台北101)、量販超市賣場(大潤發、美廉社、全國電子)、超商(統一超商、來來超商)、餐飲業(饗賓餐旅、麥味登、六角國際、豆府餐飲)及物流業(統一速達)等15家企業,共同宣示將在2023年節電1600萬度,減少8000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相當於21座大安森林公園一整年的碳吸附量。 業者提出節電及提升能源效率措施的具體作法,全國電子將再推動100家門市更換節能LED燈具並進行門店溫度控管,預計節電20萬度;來來超商則預計制定門市節能照明評估,針對900間實體門市汰換更新節能照明設備;統一超商也宣布將透過門市整新(REM

歐洲議會通過「零毀林供應鏈」新法 咖啡、牛肉、巧克力、棕櫚油都要管

「歐洲消費者現在可以安心選購了。我們在享用巧克力或咖啡時,不會在無意間成了毀林的幫手。」19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新法後,一位議員這麼表示。新法要求可能涉及毀林的進口商品須提出「盡職調查」報告,證實產品不是來自燒毀森林所取得的農地,也不傷及當地人權。 全球毀林問題嚴重。為了生產更多的牛隻、可可、咖啡、棕櫚油、木材,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而歐盟消費要為全球毀林的10%負責。不過,新法已引發馬來西亞、巴西等國抗議。雖然還要等理事國表決才會正式生效,但去年底議會與理事國就已達成協議,預計可順利過關。 不讓消費成毀林幫手 歐議會要求提供「盡職調查」報告 聯合國糧農業組織(FAO)估計,過去30年間,約有4.2億公頃的森林轉變為農業用地,這塊土地比歐盟面積還大。歐盟的消費大約占全球毀林的10%。其中,又以棕櫚油和大豆消費為大宗,約占2/3。 新法涵蓋的產品包括牛隻、可可、咖啡、棕櫚油、大豆、橡膠、木炭、木材,以及用這些產品所製出的皮革、巧克力、家具、印刷紙張、棕櫚油衍生品等。 歐盟並未禁止進口這些商品,而是要求產品須提供「盡職調查」報告,確認符合「零毀林」規範。產品不能來自2020年12月31日後毀林得

排碳者付費 歐洲議會正式通過碳市場改革、全球第一個碳關稅法案

歐洲議會18日一連批准了數項重大氣候政策,為達成歐盟減碳目標鋪路。首先,碳交易市場(ETS)將逐步取消免費的碳排放配額,同時於2026年引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提高對進口鐵、鋼、水泥等產品碳關稅。2027年預計將成立第二個碳交易市場,納入建築與交通碳排放。最後,歐盟還要新成立一個社會氣候基金,以減少貧困者的能源跟交通負擔。 這些法案主要根據去(2022)年底歐洲議會與歐盟成員國達成的協議。雖然歐洲議會通過後,還要經成員國表決才算正式通過,但預期不會有太多變數。 歐盟碳交易市場逐步取消免費額度 碳權價格上漲 歐洲議會通過的這一連串法案都是歐盟大規模氣候變遷計畫「55套案」(Fit for 55)的一部分,要在2030年讓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 歐盟碳交易市場的改革上,歐洲議會以 413票贊成、167票反對和57票棄權高票通過。碳交易市場主要管制的是發電業跟工廠。根據污染者付費原則,他們必須購買碳權來抵換碳排。新規要求這些部門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要比2005年減少62%,並且會在2026年到2034年逐步取消免費的排碳配額。 《路透社》報導, 碳交易市場涵蓋的部

不僅紐西蘭管制牛羊打嗝、放屁 歐洲也祭出畜牧減排政策

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5%來自畜牧業,牛隻打嗝和放屁排出的甲烷占了其中一大部分,不僅紐西蘭去(2022)年底傳出要課徵「牛屁稅」,荷蘭、歐盟也相繼推出畜牧業污染管制措施。這些政策是否會加速畜牧轉型,或是會讓肉品或乳品的採購轉往管制較鬆的產地,農民面臨新挑戰。 畜牧業管制加嚴 歐盟、紐西蘭、荷蘭相繼推新政策 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牛隻是農業甲烷排放的主要來源,2022年農業甲烷排放量達142公噸,是石油業甲烷排放量的三倍。 為對抗氣候變遷,超過150國簽下「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目標是2030年將大氣中的甲烷減少30%。紐西蘭政府創下首例,打算根據飼養的牲畜數量、使用的肥料和能源效率等因素向農民徵稅,俗稱「牛屁稅」。 此外,歐盟現正研議修正工業排放指令(industrial emissions directive,IED),要對27個成員國的農場實施排放限制,預計將減少牲畜的數量,引發義大利和德國農民反彈。德義兩國的牛肉產量超過全歐產量的1/4。 工業排放指令是歐盟監管工業設施和集約化畜牧場污染的主要規範,涵

歐盟2035年燃油車禁售令最終確認 德國強力干預為e-fuels開後門

在德、義等國揚言否決的爭議中,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28日通過新規。2035年起,新售車輛要達零碳排,不能再販售使用傳統內燃機引擎的汽油車跟柴油車。在德國強力介入下,使用e-fuels合成燃料的新車仍可繼續銷售。 理事會是決策程序的最後一步,禁售燃油車政策正式「拍板」,新法規將發布在歐盟官方公報,並在發布後的第20天生效。 多國杯葛下通過:2035新售車均要零碳排 交通運輸約占歐盟碳排放的1/4。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21年提出禁售新燃油車政策,要求2030年起新售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削減55%,在2035年新售車都要零碳排,屆時將無法再販售汽油車與柴油車。 2023年2月歐洲議會表決通過該案,原定3月初理事會表決後即可通過,這項程序原本只是例行公事,但隨即爆出德國、義大利、波蘭等國可能否決的消息而延後。連番磋商後,理事會28日進行表決,波蘭投下反對票,義大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棄權,最終過關。 波蘭稱該法不切實際,可能導致汽車價格上漲;義大利則希望使用生質燃料(biofuel)的汽車能被豁免。最終僅德國要求的e

循環經濟趨勢與現行認證制度解析

在面對不斷增長的全球環境問題和資源枯竭的挑戰下,循環經濟已成為當今社會中引人注目的解決方案之一。循環經濟強調將資源的使用和再利用最大化,以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擔。為了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各國紛紛推出相應的認證制度來推動企業和機構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本文將探討循環經濟的趨勢以及現行認證制度的解析。 一、循環經濟趨勢 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循環經濟重點關注資源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延長資源的使用壽命。透過創新技術和設計,將廢棄物轉化為新的資源,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 產品設計與製造:循環經濟倡導可持續的產品設計,以降低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同時,推動生產過程中的綠色技術應用,減少排放和浪費。 共享經濟:共享經濟模式的興起符合循環經濟理念,通過共享資源和設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率,例如共享汽車、共享農地等。 逆物流:循環經濟強調產品的終端處理,逆物流系統使產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更加高效和可行。 二、現行認證制度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LEED是一項國際性的綠色建築認證制度,著眼於促進建築

十年後迎光電板退役潮 本土團隊推智慧技術100%完全回收

我國2035年起每年將有10萬公噸光電板廢棄,如何妥善回收是一大挑戰。「2023年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昨(28)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開幕,台南大學團隊與業者研發獨步全球的光電板拆解技術,智慧運算出拆解方法,全程不用水、不加熱、不產生化學反應,可達光電板100%完全拆分回收。 2035年起年增10萬噸廢光電板 人工拆解回收率低 再生能源占比不斷攀升,也衍生出新型態廢棄物問題。環保署預估,我國2031年起將出現光電板汰役潮,2035年起每年將產生約10萬公噸廢光電板。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則估計,廢光電板未來將佔全球約1%垃圾量。 光電板屬「三明治結構」,由透光玻璃、太陽能電池、含氟背板疊合,中間以EVA橡膠黏起,再用鋁製外框固定。台南大學團隊與東鋐公司近年研發獨創技術,以物理性、機械化拆解,最終達成太陽能板100%完全拆分回收。 曾參與台南大學團隊研發,後由國科會輔導成立的鴻躉公司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洪嘉聰說明,光電板是不同材質膠合而成,以人工方式物理拆解,終究有難以分離的部分,大多破碎降階使用做為建材、道路填料或進入焚化爐,有效再利用的只有鋁框。 此外,全球光電板約有2萬種尺寸,台灣

歐盟加速減碳 議會通過新法提高減碳目標與森林碳匯

為歐盟2030年減碳55%的目標鋪路,歐洲議會上週(14日)通過兩項重要立法,要求更嚴格減排目標。未納入碳交易市場的部門減碳目標從2030年要較2005年削減30%提高到40%,並要求增加森林、沼澤等吸存二氧化碳的量。兩項法案還要經理事會正式批准才會生效,但內容已歷經數個月的談判,共識極高,預期會順利通過。 責任不同 排碳多的國家要減更多 歐洲議會14日以486票對132票,10票棄權通過《減量責任分配規則》(Effort Sharing Regulation, ESR)修正案。 交通運輸、建築物、農業和廢棄物管理等領域占了歐盟約6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卻不在歐盟碳交易市場(ETS)管制範圍內。這些部門的減碳目標是2030年要較2005年削減30%,修正案進一步提高到40%。每個成員國的減碳的責任並不相同,範圍落在10%~50%間。 這數字是依據各國人均GDP(國內生產毛額)和成本效益計算得出,換言之,富有國家要承擔更多責任。《路透社》舉例,丹麥、芬蘭、德國、盧森堡和瑞典都要減排50%,而保加利亞則是10%。 歐盟提高土地與林業吸碳 加速除碳 第二項修正案是針對《林業和其他土地使用》(

歐洲議會通過修正案 2028年起新建築零碳排

建築占歐盟溫室氣體排放總排放的36%,能源消耗的40%。為加快減碳腳步,歐盟執委會提出新一輪的《建築能源效率指令》(EPBD)修正案。草案送到歐洲議會後,議員態度更積極,要求2028年起新建築要達到零碳排(zero-emission),公共新建築更早,2026年起要零碳排。歐盟也打算從政策支持與補助下手,提升老舊建築的節能翻修率。 14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對法案的支持。議員表示,法案通過有助大幅降低建築對天然氣的需求。不過,後續還要跟歐盟理事會協商,才能確認最終內容。 議會態度積極:新建築零碳時程再提前 《建築能源效率指令》於2002年首度提出,陸續導入歐盟建築能耗計算標準、建築能源護照、獎勵老屋節能翻修、規範建築近零耗能時間表等政策。 歐盟已立下2050年氣候中和,為加強建築減碳的力道,執委會2021年底提出新修正案,議會3月中以343票贊成、216票反對、78票棄權表態支持。 根據歐洲議會的草案,2028年起所有新建築都要達到零碳排,而公共機關所使用、營運或擁有的新建築須提前到2026年。在技術跟經濟可行的情況下,2028年起新建築也要裝設太陽光電。 歐洲建築耗能標準分成A~G七級

把碳「種」回去:種樹反思維,靠樹木固碳

氣候變遷加劇,減碳意識日益抬頭,當如何減排在檯面上熱烈討論的同時,還有一種最原始的應對方法——種樹。種樹其實是一種「碳吸收」機制,協助我們將碳「種回」樹木或土壤中,進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究竟為什麼植樹的同時也能種碳?哪一種樹的種碳效率最高?一般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響應植樹,避免成為製造碳排的「碳製郎」?《環境資訊中心》專訪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一窺樹木的奧秘,告訴我們森林不只是淨化空氣、帶來療癒氛圍,還有重要的固碳價值。 樹木是最佳「碳吸收」大師 一般人對於「碳」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二氧化碳,過多的空氣污染會危害人們的生活品質,事實上,除了「碳排放」以外,大自然還有一種「碳吸收」機制,作用是為了把碳固定住而非釋放出去。碳吸收最常見的作法之一,就是種樹。 柳婉郁解釋,樹苗成長過程中,透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轉換為有機形式的「碳」並在樹木體內加以固定,也會藉由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較呼吸作用多,因此出現種樹等於是在「種碳」的說法。 柳婉郁說,空氣中每1.6噸的二氧化碳可轉換為1公噸的碳,一棵樹木有生之年約可吸收900公斤的二氧化碳。這些轉化而成的碳,經過時間

中油年底引進首座加氫站 我國氫能發展仍缺相關法規

中油公司規劃今年底引進國內首座可移動式加氫站。不過有業者提出,國內目前無加氫站設置法規可依循,建議先參考國外方法試運行。而氫能運具初期的高額成本,也需靠政府補助解套,否則生產出來的氫氣將「沒有地方走」。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今(17日)宣布成立「台灣與亞太國會新能源推動聯盟」,同時舉行「台灣氫能發展公聽會」,邀請氫能產官學專家針對氫能運用及未來發展進行討論。 中油年底建置國內首座加氫站 曾文生:將儘速訂定法規 氫能是我國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為未來重要能源及淨零政策中的要角。隨著淨零目標越來越近,未來燃油車勢必面臨淘汰,「氫能車」將成為電動車以外的選項。氫能車補充能源的方式類似於傳統油車,車主需至加氫站充氫氣,一次時間約為3至5分鐘。 中油公司規劃在今年底於高雄引進國內首座可移動式加氫站,未來可配合政府氫能運具示範運行。中油公司表示,可移動式加氫站具佔地面積小、投資成本低且施工期短等特性,每日供氫量為60至80公斤,約可服務兩台大型巴士,或10輛乘用車。 氣體製造商聯華林德也宣布,今年將引進氫能源技術,於台南樹谷工業園區設立示範加氫站,提供政府及相關單位測試使用。 不過,和泰汽

數位、淨零雙轉型浪潮來襲 德國建議台灣各領域及早因應

德國在台協會、德國經濟辦事處及民間團體昨日舉辦「2023台灣永續峰會」,關注當前全球數位轉型以及淨零轉型浪潮,呼籲台灣加快各領域的轉型進度,透過數位化工具輔助淨零轉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也表示認同,表示未來電網或工業都需要更智慧的調度模式,將持續協助數位轉型工作。 全球「雙轉型」趨勢 台德攜手呼籲加速進程 台灣與德國攜手推動淨零,德國在台協會、德國經濟辦事處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舉辦「2023台灣永續峰會」,邀請經濟部、台電、台鐵局等國內外產官學代表,討論台灣的轉型進展。 與會專家聚焦關注「數位化」以及「淨零排放」趨勢,主辦單位指出,氣候變遷是不爭的事實,數位化更是全球現正發生的現象,兩者對國家、企業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同時也創造出豐沛的機會。呼籲台灣做為半導體領先國家,應加快各領域的數位轉型及淨零轉型進度,迅速調適,才能確保國家、經濟與產業的永續發展。 主辦單位建議,科技是在轉型過程中斬獲先機與因應挑戰的最佳利器,要達成雙轉型目標,必須在資安前提下,結合虛擬與實體世界,建構完整夥伴關係與生態系,巧妙因應轉型複雜任務,面對時間壓力,聚焦在大宗的碳排領域以即時因應淨零轉型挑戰。 數位發展

串聯30家企業建循環體系 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成立

台灣鋰電池產業發展多年,因應運具電動化、再生能源儲能等電池需求,預估2025年台灣二次鋰電池廢棄量將破千噸。相關業者今(10)日成立「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首次串聯上下游供應鏈,建構循環再利用體系,讓廢電池永續利用。 鋰電池應用廣泛 產業串聯創循環經濟 因應氣候危機,全球各國推動減碳工作,力拼淨零排放,能源轉型浪潮之下,電動運具、再生能源成為主流發展項目之一。鋰電池業者今(10)日成立「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協會指出,不論是動力用電池、風能、太陽能等建置都需儲能系統的配合,現今應用最為廣泛即為鋰電池,在低碳發展中占有關鍵地位。 台灣鋰電池產業發展多年,除了已累積相當之技術與經驗,更擁有完整供應鏈體系,業者首次串聯上、中、下游之鋰電池循環再利用產業鏈,成立「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邀請電池材料、製造、組裝、應用至資源化等相關企業共襄盛舉,目前企業加入有30家,會員數共100人。 根據中央社報導,擔任首任理事長的名仁資源副董事長陳奕潔表示,盼透過協會成立,促進國內產、學、研合作交流,建構鋰電池資源循環經濟體系,使國內再生料、電池永續循環利用,提升產業發展及競爭力,建構台灣成為鋰電

冰淇淋櫃提高6°C美味不變 聯合利華要讓冰品業省電更減碳

擁有400多個品牌、全球營業額超過500億歐元的聯合利華旗下的品牌眾多,Ben&Jerry’s、Wall’s、Breyers、Magnum等都是全球十大知名冰淇淋品牌常客。聯合利華表示,他們正在測試新的配方,讓放置冰淇淋的冰櫃溫度可以調高6°C,能帶動冰品產業共同減碳。 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改變冰淇淋的配方,還要確保甜筒的餅皮酥脆,同時保有各品牌的獨特口感,聯合利華預期這項改變可以讓每個冰櫃的用電跟碳排減少20%~30%。 聯合利華表示,冰淇淋放置在零售商冰櫃販賣,冰櫃耗電造成的碳排大約占聯合利華價值鏈溫室氣體足跡的10%。一般業界的標準,冰櫃的溫度設定在零下18°C,但聯合利華正嘗試將溫度調高到零下12°C,希望藉此減少碳足跡。 為達成這個目標,聯合利華從去(2022)年5月起就在德國展開試點計畫,今年預計擴及到印尼。聯合利華冰淇淋部門總裁克洛斯(Matt Close)表示,試點計畫有助於聯合利華了解溫度提高的影響,確保美味不變。目標並非只為聯合利華,而是整個行業一起改變。 根據《華爾街日報》,這麼做的好處還有助打動具有綠色消費意識的消費者,甚至延長冰

德、義揚言否決 歐盟2035燃油車禁售令最後關卡延後表決

歐洲議會2月14日投票通過2035年禁售新汽車和新柴油車的法案,以實現歐盟在2050年氣候中和的目標。法案原定今(7)日會員國投票後就可以正式通過,但隨著德國、義大利立場轉變,加上波蘭、保加利亞未表態支持,法案無法通過的可能性大增。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上週五宣布延後表決,新的時程還未定。 歐盟推動電動車不僅是為了減碳,也為歐洲車能在電動車市場與中國競爭,但反對者批此法將衝擊傳統內燃機汽車製造業,影響數十萬人就業。德國則希望歐盟允許汽車能2035年後繼續使用e-fuels合成燃料。 為減碳更為拚電動車市場 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提出禁售新燃油車政策,2022年10月與成員國、歐洲議會達成三方協議,但議會保守派仍表態反對。2023年2月14日歐洲議會以些微的差距表決通過。原定3月的部長會議表決後即可正式通過。 目前汽車約占總體歐盟二氧化碳排放的15%。這項法案要求2030年起銷售的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21年削減55%的中程目標,2035年減少100%。換言之,2035年起不能銷售新汽油、柴油車。 受到近年能源成本高漲與環保法規影響,歐盟消費者已逐步轉向購買電動車,目前歐盟銷售的新車中

運用循環經濟標準創造成熟商業模式

近年來「循環經濟」已成為各國關注的議題,因此衍生出許多不同以往的創新商業模式。從以往產品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線性生產模式,轉變成物質的不斷循環、利用,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並且創造經濟績效,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衝擊的矛盾。由於循環經濟存在著複雜與不少技術性和法規性的障礙,許多中小企業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對於導入「循環經濟」,仍有一道進入門檻的存在。 英國標準協會(BSI)於2017年6月正式發布循環經濟指南標準(BS8001),是全球第一個循環經濟的標準,倡導著「循環經濟」概念和原則,引導中小企業識別循環經濟與本身的關聯性及可著力之處,以跨越循環生產模式的鴻溝。循環經濟標準(BS8001) 為全球第一個提供組織內部推動循環經濟的框架及指引,協助中小企業思考及推動循環的方向,同時重新檢視工廠運作情形,藉由系統性邏輯修正其生產模式,達到工廠永續經營,並協助產品、零件和物質都能持續保持其最高價值。同時也能協助加速中小企業轉型,幫助中小企業制定行動計畫,獲得循環經濟的效益。 如何運用循環經濟標準創造成熟的商業模式,執行重點摘要說明如下: 建立公司運作循環經濟的系

國際能源署:汽車產業該縮小汽車尺寸了

國際能源署(IEA)表示,汽車行業該縮小車輛尺寸了。2022年,全球3.3億輛運動休旅車(SUV)排放了近10億公噸二氧化碳,比德國的年碳排放量還高。 IEA指出,傳統汽車銷量雖在2022年趨緩,SUV銷量減少約100萬輛,但由於SUV消耗的汽油比普通中型汽車多20%,全球SUV的石油需求量每天仍增加約50萬桶,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加總量的三分之一。 另一方面,2022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創紀錄超過 1000 萬輛。其中,電動SUV和電動非SUV銷量。IEA指出,電動 SUV 需要比小型電動汽車更大的電池,而不斷增長的電動 SUV 市場將給電池供應鏈帶來額外壓力,並進一步增加對相關礦產原物料的需求。 綜上所述,國際能源署呼籲政府和汽車製造商應該,「縮小汽車的平均尺寸」、「增加充電站」、「投資創新的電池技術」。 新聞關鍵字:#汽車產業 #運動休旅車 #電動汽車 資訊來源:ABC News(https://abcnews.go.com/International/wireStory/energy-agency-suv-growth-weighs-emissions-batteries-974927

歐盟碳交易價格首次突破每噸 100 歐元

歐盟碳交易(EU ETS)價格於2/21創下每噸 101 歐元的歷史新高。EU ETS價格在過去三年上漲了五倍。 隨著歐盟議會初步批准更加嚴格的碳交易規範,市場預估隨著配額總量下降,免費配額也將減少,驅動碳交易市場長期看漲。針對碳交易價格上漲,Vertis Environmental Finance表示,可能源自於北歐接下來幾周的氣溫將低於過往平均水準,電力公司對其風險進行管理所導致。 另一方面,儘管部分分析師表示100歐元的碳交易門檻將激勵對碳捕捉、氫能等新興潔淨技術的投資發展,但部分產業代表,例如歐洲造紙業聯合會主席、歐洲鋼鐵協會仍警告,持續攀升的碳交易價格將對產業競爭力造成影響。對此,目前歐盟議會表示,將確保從碳交易額度中籌集的部分資金用於開發潔淨技術,協助產業加速去碳化。 新聞關鍵字:#碳交易 #碳費 #產業去碳化 資訊來源:Financial Times(https://www.ft.com/content/7a0dd553-fa5b-4a58-81d1-e500f8ce3d2a)

英國中小企業不了解政府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對他們的意義

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s of Commerce, BCC)針對1,000多家企業(其中有96%是屬於中小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發現高達9成的企業並不完全了解政府到2050年使英國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其中,員工人數超過50人以上的企業與員工人數低於50人的企業在理解淨零排放方面存在極大差異。對於淨零排放的認知,在大型企業中,有56%的公司對淨零排放目標“完全”或“有一些了解”,而小型企業中僅有35%的公司有這種想法。而對於有制定淨零計畫的企業中,員工人數低於50人的公司僅有19%,員工人數超過50人的公司則有36% 為此,BCC和Lloyds Bank計劃邀集全國各地的企業,研議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協助和提高企業對淨零排放的認知。 新聞關鍵字:#淨零排放 #中小企業 資訊來源:ENERGY & ENVIRONMENT(https://businessnewswales.com/research-reveals-smes-dont-understand-what-net-zero-by-2050-means-for-them/)

2023年CECP最新統計報告:96%企業已設定減碳或淨零目標

結合200多家企業的全球非營利組織CECP,其旗下Global Exchange聯盟於近日出版《全球影響力規模:2022企業ESG行動與社會投資》報告,分析了全球ESG趨勢,及企業的永續策略與CSR影響力。CSRone永續智庫為CECP策略合作夥伴,特整理五項關鍵摘要,提供高階決策者與永續從業人員決策參考。 由全球200多家企業組成的國際性組織CECP (Chief Executives for Corporate Purpose)旗下的Global Exchange聯盟(CECP’s Global Exchange, GX),正式於2023年1月24日出版《全球影響力規模:2022企業ESG行動與社會投資》(Global Impact at Scale 2022 edition: Corporate Action on ESG Issues and Social Investments)調查結果。 根據報告指出,2022年企業對ESG管理關注度仍持續上升,高達96%回覆問卷的調查企業已設定減碳目標。在2021年CECP統計報告即顯示,全球已有高達81%的企業把SDGs融入

error: 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