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公民之力續命 公民電廠在德國的關鍵與挑戰(下)
在德國與台灣,「經濟、效率、規模」似乎成了綠能發展政策的主要走向。大型再生能源公司大量限縮公民電廠生存空間。除了持續培養每位公民參與能源轉型的熱情,政府對公民電廠祭出更多制度性的保障,如公民電廠設置規範更加彈性化、補助申請程序簡化等,將是公民電廠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德國公民電廠存續的三個關鍵 德國的公民電廠要如何存續,首要得在日趨市場導向的潮流中變通,例如與綠電公司有限度的合作,在複雜的招標與競標制度尋找自身優勢。也必須更加努力囊括新成員,增加更多女性、中產階級與相較低社經地位的會員。 制度層面的改革更是至關重要。多數德國人為長期租屋族,高達40%的租客至少有10年住在同一個房子。然而受到法規層層限制,租客往往難以架設自有的太陽能板。在法規的鬆綁與政策鼓勵之下,租客將更有機會成為公民電廠的參與主體。 另一方面,公民團體如BBEn、BUND和SFV也指出,能源共享(Energy sharing)的制度應該在德國被建立。這套模式讓擁有綠電發電設備的家戶能販售/出讓多餘電力給鄰近家戶,能使電力市場更加彈性,也讓更多公民即使沒有相應資源,也能參與綠電發展,形成一個共享互助的能源社區(en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