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溫室氣體,多贏共同未來
溫室效應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
在地球的氣候長期演變過程中,溫室氣體在氣候變化的早期或地質年代,溫室氣體都是自然而非人為起源的。而隨著人類工業活動的發展,其主要來源包括如下三方面︰一是化石燃料利用排放的CO2等溫室氣體增加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溫室效應隨之增強而影響到氣候,這是人類活動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驅動力;二是農業和工業活動排放的CH4,CO2,N2O,PFC,HFC,SF6等溫室氣體進入大氣后,也透過溫室效應增強氣候變暖;三是土地利用變化導致的溫室氣體源/匯變化和地表反照率變化進一步影響氣候變化,這包括森林砍伐、城市化、植被改變和破壞等。
多數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留存很久,例如CO2可留存約120年,全氟碳化物生命期約為五萬年;也就是說今天釋放的廢氣,在一個世紀或數百個世紀后才會消失。依據2007年IPCC(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評估報告,如果大氣中CO2含量增加到工業革命前的2倍, 全球平均溫度將大約上升攝氏3度,海平面升高約10 – 60公分。從工業革命開始累積到現下的CO2排放,已經逐漸影響現下的氣候;而現下起前所未有的排放量,不僅影響子孫后代,還直接加劇影響我們。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等一系列嚴重問題是人類需要面對的巨大挑戰,溫室氣體及溫室效應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已引起了全球廣泛的關注。
World-watch Institute的研究數據表明,目前大氣中的CO2濃度已經超過361PPM(百萬分之一),比工業革命人類開始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前的大氣濃度高出30%。科學家預估生態系統可以忍受的大氣中CO2含量上限為550PPM。
面對溫室效應的挑戰,人類意識到需要全球一致的共同行動。1992年6月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透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簡稱UNFCCC)。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第三次締約方會議上透過了《京都議定書》。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京都議定書》中國際社會達成的共識,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根本對策是全球參與控制溫室氣體向大氣的排放量,包括政治、經濟、法律和技術手段。《京都議定書》規定工業化國家必須在西元2008-2012年間,以1990年的排放水準為基礎,平均減少5.2%的排放,受管製的溫室氣體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北京時間2007年12月 15號下午透過了“巴厘路線圖”。當天的會議透過一項決議,決定在 2009年之前,就氣候變化問題新的安排完成談判,並製定了世人關注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路線圖”。
各國政府、企業及個人也將面臨由此而來的政治、經濟和日常生活的巨大影響。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騰訊網新聞中心聯合實施的最新調查顯示,在4834名受訪者中,88.1%的人已經明顯感受到氣候變暖的趨勢,84.6%的人認為這已經成為全世界必須共同正視的緊迫問題。
目前潮流的作法“碳抵消計畫”–既讓消費者參與“排放交易”購買“排放額”,受到了廣泛關注。眾多航空公司如德國漢莎航空、英航、維珍、國泰航空等已經啟動該項計畫。企業界也以購買排放額成為“碳中性”(Carbon neutral)企業作為展示形象爭取消費者認同的經營方向。
溫室氣體風險影響
溫室氣體在使全球變暖的同時,也使企業逐步感受到全球變暖帶來的經營壓力,可以說,溫室氣體既是風險大挑戰也是商業新機遇。
1. 如何應對温室氣體 ? 這不懂涉及企業環保風險管製問題而且也是企業戰略風險層面需要考慮的議 題.
2. 氣候變遷本身造成的風險
營運設施的毀損,或因天氣原素致使營營運為被迫中斷,或時程上的延誤等。2008年春節南方大雪造成的雪災既是典型範例。
3. 法律風險
超過排放目標所課予的罰金、使用能源而課征的碳稅正呼之欲出。
2004年7月21日美國紐約州的檢察長EliotSpitzer就聯合了其它七個州的檢察官,對美國最大的幾家公用事業(前5大電力公司)提起有關溫室氣體減量的訴訟案.
4. 經營成本風險
能源價格提升,增加經營成本。
5. 產品市場風險
顧客對在生產或使用階段排放大量溫室氣體的產品進行抵制。
6. 市場競爭風險
客戶基于全球綠色採買所提出的溫室氣體量化及減排要求。英國環境通訊記者菲奧娜‧哈威(Fiona Harvey) 2008年1月21日在《金融時報》倫敦報道,“很多行業中的知名品牌,如戴爾(Dell)、歐萊雅(L’Or al)、百事可樂( PepsiCo)、惠普(Hewlett-Packard)和利潔時(Reckitt Benckiser)等都已宣佈,它們將要求一些供貨商測量並公佈自己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即它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每家企業最初將選擇不超過50家供貨商作為這個項目的試點企業,並有意在整個供應鏈中全面推展。供貨商將在第一季度拿到一份調查問卷,幫助它們計算自己的排放量。
社會責任風險
ISO14064標準發布
針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化及減排,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供了一套程式化的方法,以幫助各類組織量化並報告他們的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溫室氣體組織風險。2006年3月1日ISO發布了ISO14064標準,並于2007年4月15日發布了ISO14065標準。
ISO14064包含三個標準ISO14064-l︰2006《溫室氣體-第一部分︰在組織層面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的量化和報告指南性規範》;ISO14064-2︰2006《溫室氣體-第二部分︰在項目層面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和移除增量的量化、監測和報告指南性規範》;ISO14064-3︰2006《溫室氣體-第三部分︰有關溫室氣體聲明審定和核証指南性規範》。ISO14065:2007《溫室氣體-︰溫室氣體審定和核証機構要求》
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溫室氣體(GHG)的排放和排放貿易,能促進溫室氣體的量化、監測、報告和驗証的一致性、透明度和可信性;保證組織識別和管理與溫室氣體相關的責任、資產和風險;促進溫室氣體限額或信用貿易;支持可比較的和一致的溫室氣體方案或程式的設計、研究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