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环保时事

最新文章

集公民之力續命 公民電廠在德國的關鍵與挑戰(下)

在德國與台灣,「經濟、效率、規模」似乎成了綠能發展政策的主要走向。大型再生能源公司大量限縮公民電廠生存空間。除了持續培養每位公民參與能源轉型的熱情,政府對公民電廠祭出更多制度性的保障,如公民電廠設置規範更加彈性化、補助申請程序簡化等,將是公民電廠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德國公民電廠存續的三個關鍵 德國的公民電廠要如何存續,首要得在日趨市場導向的潮流中變通,例如與綠電公司有限度的合作,在複雜的招標與競標制度尋找自身優勢。也必須更加努力囊括新成員,增加更多女性、中產階級與相較低社經地位的會員。 制度層面的改革更是至關重要。多數德國人為長期租屋族,高達40%的租客至少有10年住在同一個房子。然而受到法規層層限制,租客往往難以架設自有的太陽能板。在法規的鬆綁與政策鼓勵之下,租客將更有機會成為公民電廠的參與主體。 另一方面,公民團體如BBEn、BUND和SFV也指出,能源共享(Energy sharing)的制度應該在德國被建立。這套模式讓擁有綠電發電設備的家戶能販售/出讓多餘電力給鄰近家戶,能使電力市場更加彈性,也讓更多公民即使沒有相應資源,也能參與綠電發展,形成一個共享互助的能源社區(energ

WMO示警:1.5度C警戒線恐失守!人類正步向升溫逾2.5度的世紀末

距離埃及氣候會議COP27只剩50天,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攜手多家專業機構,在9月中發表最新一版《United in Science》聯合科學報告,開宗明義地表示,人類正朝著錯誤方向前進 (We are head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若不採取更具企圖心的減碳行動,氣候變遷引發的巨大衝擊將愈來愈具破壞力! 首先,這兩年因疫情造成的短暫減碳「榮景」,此刻已煙消雲散。 擋不住了!1.5℃警戒線5年內終將淪陷 當疫情逐漸退散,社會開始恢復運作,人類的排碳行為似乎也故態復萌、甚至更勝以往。 2020年,全球人為相關排碳量一度下跌5.4%,可是,各國從去年起陸續鬆綁管制、恢復生產與貿易之後,又慢慢回到疫情前的狀況。檢視今年前5個月數據,全球排碳量又比2019年高出1.2%,以美國(增加5.7%)和印度(增加7.5%)回升最多。 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畫面,各國接連遭受氣候災難侵襲,從歐洲的熱浪、巴基斯坦大洪水,到中國、美國和非洲困擾至今的嚴重旱災。2022年5月,最具指標性的夏威夷測站Mauna Loa,又測到史上新高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420.99 ppm!

環署推離島超商減廢指引 最少包裝蘭嶼7-11先行

每逢觀光旺季,離島便時常傳出垃圾爆量,環保署昨(5)日發布「離島便利商店源頭減廢服務設計指引」,引導離島便利商店以裸賣、大包裝、替代材質三大原則,透過商品重新包裝及陳列方式減塑。 今年6月開始,蘭嶼兩家7-ELEVEN門市就將過往常見的滿架寶特瓶、塑膠容器部分改為易回收的鋁罐、裸賣商品與大包裝家庭號商品。環保署推估,實施後每年約可減少近1.3公噸的塑膠垃圾。而7-ELEVEN也承諾,年底前將有九成離島門市採行指引,轉型為綠色門市。 裸賣、大包裝、替代材質 離島減廢指引訂三大原則 離島觀光蓬勃發展,但島嶼腹地狹小、交通不便,衍生的垃圾難以處理,長期困擾地方。台灣各離島合計有百餘家連鎖便利商店,生產出許多塑膠垃圾。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助理環境技術師張紹欣表示,今年初陸續和7-ELEVEN及全家共同協商,公布「離島便利商店源頭減廢服務設計指引」,讓離島門市減塑有原則可循。 這些原則包括「最少包裝」、「以大代小」、「替代材質」,部分連鎖超商業者也承諾據此減少塑膠用量。例如,蘭嶼兩間7-ELEVEN已將部分寶特瓶飲料改為易回收的鋁罐(替代材質);並以大包裝取代多個小包裝食物及飲料(以大代小);而可以

去年市佔僅11% 2040全面電動化目標落差大 電動機車產業提建言

依國家發展委員會「2050淨零碳排路徑」規劃,我國預計在2030年達成市售電動機車占比35%,並於2040年包括新售小客車一同全面電動化。而由電動機車相關業者組成的「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則在今(1日)發布「2022台灣電動機車產業政策建言書」,針對電動機車目標提出2030年先達成50%,同時也鼓勵地方政府制定比2040年更早達標的時程。 SMAT建議政府透過提高補助誘因、健全友善環境,或是以政策獎勵企業選用電動運具作為其推動ESG之方案等策略,加速達成運具電動化目標。立委王婉諭跟民間團體也提醒,「人本交通」才是運輸部門減碳的關鍵,應更積極推動綠色公共運輸。 為達2040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 產業界籲加強中期目標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年3月公布我國「2050淨零碳排路徑」,運輸部門方面,2019年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為3699萬公噸CO2e,占全國12.8%,其排放來源主要為公路運輸,約占96.8%,由此可知推動公路車輛低碳或零碳化,為運輸淨零排放之首要路徑。 目前國際趨勢多以電動車取代傳統燃油車,因此在淨零策略中也特別加入了「運具電動化」。國發會規劃,目標在2030年達成電

科學家開發新型樹脂 製成風機葉片後可回收做成小熊軟糖

風靡全球、Q彈有嚼勁的小熊軟糖是許多大朋友的童年回憶。你能想像嗎?未來小熊軟糖的製作材料可能來自回收的風機葉片。美國科學家正在研究新型的複合樹脂,這種樹脂做成的風機葉片在到達使用期限後,可回收再製成小熊軟糖。 為達成碳中和目標,很多國家大力推動風電跟光電等再生能源。不過,風機葉片的回收是個問題。目前的風機葉片大多由玻璃纖維製成,舊型風機葉片可長達半個足球場,新型15MW風機的葉片比百米跑道更長。葉片回收再處理不易,因此除役的風機葉片大多以破碎後掩埋處理。 為了讓風力發電更環保,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員利用玻璃纖維、植物衍生聚合物與合成聚合物製成新的複合樹脂,可來製作風機葉片。這種特殊的葉片可以被回收、分解、再製成風機葉片,也可以做成其它東西──例如:有嚼勁的軟糖。 研究團隊23日於美國化學學會上發表成果。《衛報》報導,「我們回收食品級的乳酸鉀,並用它來製作小熊軟糖,我自己也有吃。」報告作者朵根(John Dorgan)說。 朵根解釋,來自玉米或草的碳原子與來自化石燃料的碳原子沒有不同,它們都是全球碳循環的一部分。我們證明了田間的生物質(biomass)能製成塑膠,再回收製成食品。 這款

新北市發佈2050淨零白皮書 明年邁向無煤城市、2030年減碳30%

新北市政府昨(24)日發布「新北市2050淨零路徑暨氣候行動白皮書」,同時提出《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草案,每年將投入200億元在「能源轉型效率提升」、「智慧運輸」、「循環經濟」、「韌性調適」四大面向,包含社區低碳改造、建置地熱發電示範區及推動太陽光電公民電廠、2030年禁止提供一次性用品及2035年公務汽機車全面電動化等,預計在2030年減碳30%(1337萬噸),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 住商成最大排碳源! 新北首創社區「節電診所」、推家戶能源管理系統 「新北市2050淨零路徑暨氣候行動白皮書」涵蓋住商、環境、工業及能源、運輸等不同部門,預計每年投入200億元執行減碳策略。同時,也正研擬《新北市氣候變遷因應行動自治條例》草案,為建築、商業、產業及交通等各項減碳措施訂定法律基礎。 同時也將成立「新北氣候基金」,將未來所徵收的碳費用於校園、家戶或團體的能源轉型工作,包含設備能效提升及再生能源設置等。 據統計,新北市在202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為1,784萬公噸,較基準年(2005 年)減少約 6.7%,人均碳排則降低 13.5%。其中,排放占比為住商部門39.41%、工業

搶救沙拉大作戰 阿宅用火箭科技與熱力學打造爆紅的「食物尿布」

每天,全球有超過1/3的食物還沒吃,就進了垃圾桶。食物浪費占全球8%的碳排,是航空業的三倍。如果食物浪費是個國家,它會是全球第三大碳排國。 一位加州的航太工程師柏根(Bill Birgen),為了拯救自己便當裡奄奄一息的沙拉,在發明噴射機和火箭的空閒,發明了一個……「食物的尿布」,意外拯救了百萬噸的食物浪費,以及生產食物所需的能源、水、和資源。 他坦承,最怕打開便當看到爛掉的波菜。「菠菜葉很嬌貴,一濕就會受損,不但濕漉漉,還軟趴趴,甚至粘糊糊,完全不能吃。」柏根向美國食品科技媒體《The Spoon》透露。 拯救奄奄一息便當沙拉的「食物尿布」 「他看著他的午餐說『我的午餐太悲慘了——我得做點什麼』,坐下來,他做出一些原型,」SAVRpak的共同執行長,柏根的創業夥伴斯塔福德(Grant Stafford)回憶。 這張意義上的「尿布」,長得就像餅乾裡常有的防潮乾燥劑,但沒有任何化學物質,外面是用紙漿製成,裡頭包著冰,用食品級黏膠。使用時撕下背膠,貼在便當盒、外賣餐盒或食品包裝裡,觸感冰涼。 其秘訣是「熱力學」。 沙拉會看起來奄奄一息,薯條會軟掉,飯菜會糊掉,頭號元兇就是水蒸氣。 烹調後的

環團統計:2021年前20大排碳企業 19家綠電占比不到1%

施行至今快兩年的用電大戶條款,要求契約容量5000瓩(kW)以上的企業需在五年內履行使用10%綠電的義務,隨著檢討期限將至,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TRENA)19日公布2021年度統計,顯示國內排碳量前20大的企業中,使用綠電占比最高的台積電,綠電也僅占用電量的4%,其餘19家連1%都不到。 這20家企業碳排放佔了全台總排放量的44.6%,TRENA呼籲企業應積極改善,並希望政府加嚴對用電大戶的要求。立委亦呼籲行政部門加速推出能源三法修正草案,以配合國家淨零目標,建構更完整的綠電供需系統。 排碳大戶只用少少綠電 僅台積電占比超過1%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調查,2021年度國內碳排放量前20大的企業之中,僅少數業者有建置再生能源自用,其中綠電占比最高者是台積電,使用量超過4%,而其他企業綠電占比連1%都不到。端看數據,次高者為中國石化約0.87%,第三名的台灣中油則約0.14%。 進一步檢視TRENA提出的報告,其數據來源為各家企業公開的ESG報告書,因各家資訊揭露程度不同,導致計算方法略有差異。如台積電僅公布全球用電量約160億度,換算在台灣使用6.6億度綠電才得出4.11%的數據,與

綠島租借循環杯試辦半年 離島垃圾處理仍不易

疫情趨緩,國內旅遊復甦,蘭嶼及綠島湧入大量遊客,卻也帶來不少廢棄物,島上掩埋場已堆成一座垃圾山。由於離島垃圾轉運回台成本高,台東縣環保局雖努力清運,但治標不治本,呼籲遊客到離島旅遊,應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從源頭減少廢棄物。 綠島今年展開免費循環租借杯服務,試辦將近半年,島上更不乏店家加碼響應,提供餐盒租借,邀請遊客實踐環保「免廢」旅遊,希望大家來到綠島是留下美好回憶,而不要留下垃圾。 跨海翻山處理垃圾 離島掩埋場近乎飽和 每到觀光旺季,每日數千人湧入離島觀光,商機和垃圾一同到來。不管是觀光客使用的一次性盥洗用品、免洗餐具、塑膠袋、飲料杯等,都對離島造成不小負擔。 過去台東縣沒有焚化爐,蘭嶼及綠島的垃圾都要先跨海運到台東,再轉運、繞行半個台灣,到屏東、高雄等外縣市處理,運送費用非常高昂,導致廢棄物轉運發包經常流標,大量廢棄物只能暫置島上掩埋場。 根據環保署掩埋場資訊系統,蘭嶼掩埋場總容量約3.9萬立方公尺,目前只剩41立方公尺,垃圾幾乎爆滿;而綠島掩埋場總容量為5.4萬立方公尺,目前剩餘空間不到20%,大量廢棄物在美麗小島堆出一座垃圾山。 今年,台東焚化爐正式啟用,首要任務就是解決兩個離

減少海洋塑膠污染有新招 荷蘭在河道口設泡泡防線

卡特韋克(Katwijk)是荷蘭的濱海小城,舊萊茵河(Oude Rijn)流經此處進入北海。五年前,梵代夫特(Claar-els van Delft)注意到海灘上的塑膠垃圾並開始撿拾。 「河口附近有各種塑膠垃圾,從衛生棉條導管、筆刷刷毛、洋芋片袋到飲料包裝,應有盡有。」在地組織「海岸剋星」(Coast Busters)共同創辦人梵代爾夫特說。他認為這些垃圾並非遊客棄置,也不是海漂垃圾,而是來自附近的河口。 2018年當地社群展開攔阻海洋塑膠的行動,甚至得到鄰近地區政府、民眾的支持,並獲得商業贊助。2022年7月,卡特韋克成功完成第一個由社區主導的氣泡牆(bubble barrier),利用氣泡與水流攔截河道中的垃圾。這也是第一條設置在河道入海一公里範圍內的氣泡牆,等於是垃圾入海前的最後防線。 泡泡推推  河道垃圾集中且不影響船運 氣泡牆並非新技術。過去它被用在減少海上漏油的油污擴散,離岸風電產業也來用它來降低工程噪音。這次,氣泡牆被應用在收集海洋垃圾。 「在河道底設置把有孔洞的管道,再將壓縮空氣送入管道,就會產生氣泡。氣泡往上冒出的同時,順便將塑膠碎片推升到表面,再加上水流,

威尼斯2023年新稅上路 極端氣候迫水都轉型

有著知名運河與豐富建築、歷史、文化資產的威尼斯,曾是跨國貿易重鎮,有著「亞得里亞海女王」、「漂浮之城」與「眾橋之都」等諸多美麗的頭銜。其盛名吸引眾多海內外一睹風采的遊客,也為這個精巧的歷史古城帶來龐大壓力。 為了控管遊客數量,威尼斯政府決定開徵新稅,希望有助於引導城市走向更永續的旅遊型態。 最受影響的,將是當天抵達、當天離開威尼斯的一日遊旅客。依照規劃,2023年起,旅客將須預先在專屬的應用程式上預約並先付款。金額預計是淡季時3歐元,旺季時上看10歐元。 已有在威尼斯預定住宿過夜的旅客,則不會被收取這筆費用。這是因為自從2011年起,威尼斯已經向過夜旅客收取一筆數歐元的城市稅。許多歐洲國家都有類似的旅客稅,但常包在酒店或機票費用中,而較不易察覺。 另外,威尼斯居民、學生與通勤者也不在新旅客稅的徵收範圍中。據知前來拜訪親戚、參加葬禮的訪客也不需支付這筆費用。 謝絕「速食式」觀光客,朝永續旅遊轉型 在永續意識崛起中,越來越多城市希望走向質重於量的旅遊型態。當局逐漸了解,大批只是來快閃、自拍後就離開的旅客,對城市是弊大於利。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真正關心、也願意多花時間認識當地歷史文化的深度旅客。

美國史上最大氣候支出 國會通過《降低通膨法案》

上週五(12日)美國眾議院以220票對207票,通過4300億美元的重大醫療保健和氣候計畫《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總統拜登(Joe Biden)隨即表示,這是美國人民的勝利。 《降低通膨法案》包裹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氣候變遷投資,約3700億美元將用於降低碳排放和推廣綠色技術。專家估計,法案有助於降低美國的碳排放,相比2005年水準,2030年可減少約40%。法案另提供640億美元用於緩解醫療保健問題。 美史上最大氣候支出   縮水版《重建美好法案》終於通過 拜登於競選期間提出「重建美好」計畫,並於2021年提出《重建美好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但法案未能獲得關鍵議員支持而卡關,經協商修正後改名為《降低通膨法案》。參議院7日通過《降低通膨法案》,眾議院12日通過後,本週拜登簽名就可生效。 《降低通膨法案》將對獲利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課徵15%的最低稅,並對庫藏股增收1%稅。預計10年間增加稅收7400億美元,3000億美元用於削減聯邦赤字,其餘用於氣候與健保醫療支出。 眾議院進步派抱怨,《降低通膨法案》的

認購「碳權」挺公益 社福機構換老舊燈具 成全台首創公益碳權專案

減碳做公益已成為具體實踐。全台首例公益碳權專案,透過捐款協助桃園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汰換高耗能燈具,取得180噸碳權,再以每噸2000元提供B型企業綠藤生機認購,減碳收益回歸公益,社福團體更能省下每年130萬元的電費支出。 協助社福機構汰換老舊燈具 全台首例公益碳權誕生 全台首例公益碳權是陽光伏特家與花旗(台灣)銀行共同發起,透過協助桃園脊髓潛能發展中心汰換老舊燈具,取得減量成效型 「碳權」(carbon credit)。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國發會副主委施克和、環保署常務副署長沈志修也出席昨天(9)記者會,見證我國首例公益碳權。 針對公益碳權模式,陽光伏特家創辦人暨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惠萍解釋,企業透過捐款幫社福團體汰換耗能設備或設置再生能源,再經由碳盤查、由環保署評估碳權抵換額度,以十年為單位確認具體減碳效益。 例如這次專案就取得十年累積180噸,相當於每年1500棵樹的減碳量,此「公益碳權」再由台灣綠能公益協會售予綠藤生機,每噸販售新台幣2000元,不僅協助綠藤生機的減碳目標,同時替桃園脊髓潛能發展中心節省了130萬元的電費支出。 實踐「公正轉型」 國發會

森林碳匯是什麼? 碳匯如何轉「碳權」、申請管道一次搞懂

近年森林碳匯議題受到矚目,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各種方式仍難以削減的碳排,將由碳匯達成碳中和,「森林碳匯」就是選項之一。碳匯的重要性,也讓人們看見森林的保育機會。但碳匯究竟是什麼?地球公民基金會上月底舉辦「種樹造林,可以為台灣增加多少森林碳匯?」講座,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世杰以家庭收支比喻:「碳匯就是家庭一年可以淨賺多少錢。」 森林碳匯能永久不變嗎?碳匯如何化為碳權在抵換市場中運作,又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的問題,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學者齊聚說分明。 近年森林碳匯議題受到矚目,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各種方式仍難以削減的碳排,將由碳匯達成碳中和,「森林碳匯」就是選項之一。碳匯的重要性,也讓人們看見森林的保育機會。但碳匯究竟是什麼?地球公民基金會上月底舉辦「種樹造林,可以為台灣增加多少森林碳匯?」講座,東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張世杰以家庭收支比喻:「碳匯就是家庭一年可以淨賺多少錢。」 森林碳匯能永久不變嗎?碳匯如何化為碳權在抵換市場中運作,又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的問題,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學者齊聚說分明。 不保證穩定成長! 研究:2035

冷氣能效新規2025年上路 每年估省下711萬度電

經濟部加速定頻冷氣退場,近期預告提高冷氣機的「容許耗用能源基準」(簡稱MEPS),預計在2025年1月上路。能源局推估,新能源基準上路後,每年約可節省711.8萬度電,省下2022萬元電費。能源局也提醒民眾,選購冷氣機時,除了選擇變頻機種,也可以認明一級能效產品,比較分級標示上的CSPF值,數值越高越省電。 能源局調高冷氣能效基準 淘汰耗能定頻冷氣 近日全台各地高溫炎熱,躲在室內吹冷氣是不少民眾避暑首選。不過,在各項電器中,冷氣機的耗電量其實名列前茅。根據工研院2021年「家庭用電消費習慣調查」,家庭用電量佔比最高的,即為冷氣機(29.46%),其次是電冰箱(11.98%)及照明(9.92%);來到夏月,更有將近一半家庭用電來自冷氣機(49.25%)。 能源局統計,2021年住宅部門用電約佔全國用電18%。為降低住宅部門用電,能源局預告,將在2025年提高「無風管空氣調節機」(俗稱冷氣機)的MEPS,引導業界推出更高效能產品,並促使高耗能的定頻冷氣退場。 冷氣能效看CSPF值 能源基準調高3~5% 2017年起,判定冷氣機能源效率的指標,由原本的「能源效率比」(EER),改為採用計入不

熱浪襲全歐 大氣監測警告 臭氧、PM2.5空污同步惡化

《路透社》報導,近日破紀錄的氣溫和野火肆虐英國、法國和南歐,空氣污染也同步惡化。除了熱浪跟溫室氣體相互作用,增加臭氧污染,另一方面,野火讓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上升。新研究顯示,極端高溫與極端的PM2.5同時存在時,將對人體產生更高的危害。 熱浪加速臭氧產生  大氣監測警告:南歐空污已往北蔓延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CAMS)的科學家19日警告,南歐和西歐的臭氧污染升高,可能很快會影響到西北地區。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臭氧標準為8小時平均值低於每立方公尺100微克。但英格蘭東南部、法國北部和比荷盧地區目前的每日濃度皆超過120微克。 熱和陽光與溫室氣體(如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燒過程所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相互作用時,就會產生臭氧污染。「與這次熱浪有關的空氣品質問題不容忽視」,CAMS資深科學家帕林頓(Mark Parrington)說,熱浪期間臭氧會加速產生,因為這些化學反應發生得更快。 科學家表示,氣候變遷之下臭氧污染會增加,而現在不僅全球氣溫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約1.

氣候變遷也能損害賠償? 美研究:五大碳排國家致全球損失6兆美元

近年較小和較貧窮的國家在國際氣候峰會上努力提出「損失和損害」(loss and damage)資金的概念。他們訴求較早工業化、歷史碳排較多的富裕國家,應承擔氣候變遷第一線國家遭受的財務損失。不過,富裕國家通常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想法。 歷史排碳較多的國家應負多少責任?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科學家12日於發表新研究,分析排碳大國對其他國家經濟的影響。結果發現,美、中等五大碳排巨頭共造成全球近六兆美元的損失。作者認為,這項研究可作為氣候責任損失賠償的科學依據。 根據這份發表在《氣候變遷(Climatic Change)》期刊的研究,氣溫升高會導致作物、勞動力或工業產量下降,進而影響經濟活動。研究評估了每個國家自1850年以來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及對氣候變遷的貢獻度,藉此計算個別國家碳排量對他國造成的經濟損失。 《美聯社》根據研究報導,美國在1990年至2014年間的排碳造成超過1.9兆美元的損失,對委內瑞拉、巴西、印尼和印度個別的影響均超過1000億美元。除了美國外,前五大排放國還包括中國(1.8兆美元)、俄羅斯(1兆美元)、印度(0.8兆美元)與巴西(0.5兆美元),五國總計造成全球6兆元損失。

灣風電產業發展協會成立 本土供應鏈放眼「發電機」國產關鍵技術

「台灣風電產業發展協會」昨(19)日舉辦成立大會,創始會員包括世紀風電、新光鋼、華新麗華、森崴能源、華城電機、士林電機等國內40多家業者。出任理事長的世紀風電董事長賴文祥表示,一支風機從上到下有數百個零件,目前國產化工程大多只是組裝,協會的目標是要完善本土供應鏈,小至螺絲,大到發電機都要自己生產。 串聯風電本土供應鏈 目標「從上到下全部台灣製造」 為了加強國內風電供應鏈能力,有關業者組成「台灣風電產業發展協會」,19日舉行成立大會及第一屆理監事會。協會首任理事長由世紀風電董事長賴文祥董事長獲選擔任。 賴文祥表示,風機的零組件有數百個,而目前推動的國產化政策,大多只是組裝工作,重要的發電機等部件更是鮮少用到國產零件,這樣對本土產業沒幫助。協會的目標是要串起國產供應鏈,「從一顆螺絲到一個發電機」都在台灣生產。 賴文祥還提到,未來風場數量將倍數成長,待本土供應鏈成型之後,也可以爭取國外發電機廠商來台設廠,引入關鍵的電機技術。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致詞表示,國內風電產業確實需要建立在地化的生產能量,籌組協會就像在準備「明仔載ㄟ氣力」。未來中央將持續跨部會合作、與地方政府合作,協助產業供應鏈凝聚上中

玉山金控承諾RE100 金融業首例「低用電企業」身份獲准加入

玉山金控宣布19日成為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正式會員,宣示在2040年達成所有據點100%使用再生能源。值得一提的是,玉山金控每年用電量約4.4萬MWh(千度),不符合現階段RE100加入門檻10萬MWh,最終是依循官方對金融影響力的特殊條款才加入成功。 玉山金控加入RE100 承諾2040年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 「RE100」是由氣候組織 (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要求加入成員須在2050年以前100%使用再生能源,不少國際知名企業為響應減碳浪潮,紛紛成為會員之一。 玉山金控在19日正式成為RE100會員,為台灣首家以「低用電企業」身分獲准加入之金融業,並承諾於2040年達成國內外營運據點100%使用再生能源,中期目標為在2030年達成使用80%。 為此,玉山金控除了汰換耗能空調與照明燈具降低碳排,更將採取自建太陽能發電設備及簽署購電協議等管道使用再生能源,截至去(2021)年底已建置裝置容量約159瓩(KW)的據點屋頂太陽能光電,也在2021年完成首筆綠電轉供,加總起來相當於全年用電量的18%。 玉山金控永續長總

「自然為本」調適氣候變遷 民間辦跨領域座談 盼生態圈與工程人同陣線

近年國際頻頻提倡「自然為本」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強調自然生態系統可以協助達成氣候變遷調適、淨零碳排等重要目標,但國內缺乏相關政策與法規,而目前施行的近似概念「生態檢核」,又因跨領域溝通隔閡、成效不彰,無法建立全尺度的規劃。 台灣河溪網等生態團體16日邀集產官學界、立委洪申翰等人舉辦「從生態檢核到自然解方」研討會,簽署「生態社群跨領域實務合作宣言」,遞交給國家發展委員會與公共工程委員會,呼籲建立工程界與生態界的溝通管道,讓過去看似衝突的兩個領域能夠站在同一陣線解決問題。 用自然手段解決人類問題 「自然為本NbS」正夯 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在其最新科學報告(IPCC AR6 WGII)指出,人類社會活動會影響氣候與生態系,導致氣候變遷衝擊、風險越來越複雜及難以管理,建議國際加強保育、修復生態系,才能提升整體氣候韌性。研究也發現,比起依賴人造工程抵禦氣候變遷威脅,自然生態系更可為人類提供調節功能,因此,國際公私部門與公約近年紛紛將「自然為本」(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視為重要解決方案之一。 何謂自然為本?簡單來說

error: 内容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