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News

Latest Articles

產油國跟產業卡進展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龜步前進

為了能在2024年前提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減塑公約」 (Global Plastics Treaty),共同減少塑膠污染,170多位國家代表和觀察員上週齊聚巴黎,進行第二輪的談判。2日談判結束,會議時間大都卡在投票程序上,進展有限。最後,各國家同意在下輪談判前先擬定初稿,以利實質討論。 「全球減塑公約」 是《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以來最重要的環境協議。2022年底進行首輪談判,第二輪談判5月29日至6月2日在巴黎進行。預計在2024年底前進行5次會議,以完成一項有法律約束力的公約。 主持會議的聯合國環境署(UNEP)在談判前發布2040年減塑八成的藍圖。《路透社》報導,內容列出三大行動領域,包括重複利用、回收、把塑膠包裝導向替代原料。但環團批這份藍圖過度強調廢棄物管理,缺乏源頭減量,是對塑膠產業讓步。 根據《衛報》,目前全世界每年生產4.3億公噸的塑膠材料,其中2/3的使用壽命都很短,很快就成為垃圾。如果這個趨勢不改,2060年塑膠製品生產會是現在的三倍。據《Politico》報導,第二輪談判有大半時間,都耗在辯論投票規則和程序要點,直到第三天才進入正題。一派

從新版品質管理系統要求談企業經營永續與社會責任

隨著新版 ISO 9001 品質管理系統於2015年9月公佈發行,其他各類 ISO 標準亦相繼進行改版。各類標準的改版要求;除 ISO 13485 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略有不同外,多數的標準內容皆有「組織背景分析」、「融合 ISO9001:2015」、「採用 HLS 高階架構」、「導入風險思維與進行風險管理」、「強化企業組織領導者之責任」等共通點。其中對於「組織背景分析」更特別強調了「4.1理解組織及其背景」和「4.2瞭解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和期望」,要求應將影響組織的內、外部議題作為建立、實施和維持品質管理系統的出發點;強調品質管理系統與組織的內、外部環境的連結性。也因此,在新版的 ISO 管理系統運作中,不再只關注在各標準所相應的項目範圍之執行成效上,而是與企業整體營運管理乃至於績效表現更密切的結合,恰如透過 SWOT 分析工具的應用,在企業營運策略規劃時,納入各標準相應項目所面臨的機會、威脅、優勢、劣勢等議題,然後進行風險評估與應對措施,「借力使力」或「防範未然」;使企業營運得以得到適切的風險控制與績效有效的提升,達到企業永續獲利、經營的結果。 然而,單純透過「瞭解組織背景」進行 S

法國強推「粉紅氫」入法 歐盟提高再生能源占比進程陷僵局

為加快再生能源發展,歐盟正野心勃勃地修正「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RED),希望將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從32%拉高到42.5%。歐洲議會跟理事會於3月底達成協議,只待雙方表決通過就能正式生效,但相關議程卻在最後一秒紛紛喊卡。 外媒報導,原因是法國強力要求將以核能為電力產製的氫(稱作粉紅氫)納入法案,作為達成再生能源目標的方式之一。這項攸關歐盟氣候時程的重要法案陷入僵局,歐盟官員直批法國「瘋狂」,形同綁架法案。 歐盟擬再生能源占比達45% 氫能可納入 俄烏戰爭驅使歐盟加速再生能源發展。歐洲議會、理事會3月底針對「再生能源指令」修正達成協議,要讓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從32%拉高到至少42.5%,甚至可能達成45%,這幾乎是目前歐盟現有再生能源占比的兩倍。 協議內容還設定了運輸、建築、交通的個別目標。例如,運輸部門要在203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4.5%,或再生能源占比達最終能源消費的29%;工業部門再生能源使用量要年增1.6%;2030年建築能源消耗要有49%來自再生能源。 歐盟也體認到,有些行業難以直接用再生能源電力來達成這項目標,因此

美債危機有解 拜登綠能補貼掀起保衛戰

美國債務即將抵達上限,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預估的債限日從6月1日修正為5日,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談判爭取更多時間。拜登週日(28日)宣布達成協議,內容尚須交由國會表決。 共和黨曾在4月利用美債危機,要求大幅削減《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對綠能的補助,原因是法案吸引投資力道強勁,導致政府補貼超過預期。據《路透社》28日的最新消息,拜登最後護住這部氣候法案的主要條款。 拜登氣候法成效與支出均超乎預期 美國在去年8月通過《降低通膨法案》大舉補貼綠能投資,吸引投資美國製造業的力道也超乎預期。法案簽署後的八個月內,已宣布的新建或擴建綠能投資已超過1500億美元。韓國韓華集團(Hanwha Group)太陽能部門Qcells就決定斥資25億美元在美國建立完整的太陽能製造供應鏈。歐盟也畏懼該案的吸金效果,跟進研議綠能補貼政策。 根據《紐約時報》5月初的報導,去年8月國會原本估計法案在2022年至2031年間對氣候和潔淨能源的稅收抵免會高達3910億美元。但近期重新估算卻發現

低碳社宅可行嗎? 花敬群:盡快將循環經濟納入契約規範

總統蔡英文「八年20萬戶社宅」政策,預計以包租代管8萬戶、直接興建12萬戶實現,目前包租代管累積媒合6.6萬戶、已完工及決標社宅7萬4623戶。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昨(24日)與循環台灣基金會合作舉辦「明日家園:社會住宅導入循環經濟論壇」,內政部政務次長、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承諾,持續跟廠商勾勒可行的商業模式,盡將循環經濟納入社宅契約中,「循環經濟不要只是理念,而是真的要落地實踐。」 循環建築模組化 怎麼拆就怎麼蓋 循環經濟是淨零關鍵,ARUP奥雅納工程顧問永續資深顧問鄭長芳指出,全球碳排55%來自能源,45%是產品製造及消費,從石化燃料轉換到再生能源只能減碳一半。除了要求建築能效,也要實踐循環經濟,在社宅招標文件中明定碳排放強度。 鄭長芳指出,循環建築的核心是「易拆解設計」,香港首個組裝合成(MiC)建築innocell就是透過一體成型的模組化設計,用吊車組裝,工程時間縮短一半,讓香港公共房屋進入模組化時代,方便建材再利用。 近年營建物價持續上漲,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指出,預鑄模組化造價差異已被弭平,不比傳統工法昂貴。不過鄭長芳坦言,模組化需要更大的腹地組裝

氣候訴訟衝擊股價! 英研究:公司價值平均下跌0.41%

排碳大戶加劇氣候變遷,社區和個人上法院打官司,氣候訴訟(climate litigation)跟著增加。 國際知名氣候政策研究智庫分析108起氣候訴訟案件後發現,氣候訴訟可能衝擊企業股價,導致公司價值(firm value)下滑。 倫敦政經學院(LSE)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Grantham Research Institute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23日發表最新研究,分析2005~2021年歐美掛牌上市的98家企業,以及他們涉及的108起氣候訴訟案件後發現,公司被提起訴訟或者在官司中敗訴時,企業價值平均下滑約0.41%。 研究還發現,市場對針對碳排大戶(Carbon Majors)的氣候訴訟案件反應最大。提起訴訟後企業估值平均下滑0.57%,若判決不利,則會下滑1.5%。 報告主要作者、倫敦政經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員佐藤(Misato Sato)表示,過去並不確定股票市場是否關心氣候訴訟,這份數據首度證實了這項假設。這項研究也提醒貸方、金融監管單位和政府,投資決策應納入這項風險。 研究團隊還發現,如果訴訟的控訴內容、地點或形

維修權運動吹進國內 環保署「維修度指數」手機筆電優先試行

為減少電子廢棄物帶來的環境衝擊及資源浪費,環保署參考法國「維修度指數制度」擬推出「電子產品維修度指數」,下月起輔導手機、筆電業者試行。維修度指數將可提供消費者充分的知情權,據以做出永續購買決定。今(26日)環保署召開首場說明會,蘋果(Apple)、三星(Samsung)、華碩(ASUS)、宏碁(ACER)等近20家手機或筆電品牌業者皆參與。 維修權運動吹進國內 環保署推出「維修度指數」 隨著電子產品推陳出新,損壞後不易維修,環保署參考法國2021年實施的維修度指數制度,擬定「電子產品維修度指數推動指引」。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王嶽斌指出,推動維修度指數,將有助於讓消費者拿回「維修權」(Right to Repair),延長產品使用壽命,並促進在地化維修產業發展,發揮資源最高價值。 環保署說明,法國維修度指數應用於手機、筆電、電視等13項電器及電子產品,強制要求製造商或進口商公開維修度指數自評成果。不只如此,歐盟2022年也公布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則(ESPR)草案,維修分數將搭配產品數位護照制度揭露。 為使指引內容逐漸完善,環保署6月將辦理試行計畫,優先邀請自願參與的手機或筆電製造商進

我國醫療碳排高於全球平均 長庚九大院區簽署永續發展倡議

醫療照護在我國碳排占比4.6%,因應氣候變遷,我國最大規模醫療體系、長庚暨所屬九大院區昨(18日)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健全醫院治理與環境永續,倡議書內容包括設置永續發展專職單位、定期盤點與揭露用電或排碳狀況、致力於2050年前達成碳中和及制定相關調適策略。 長庚醫院表示,長庚長年致力節能減碳推動,每年都有訂立各院區節能目標。再生能源部分,高雄、土城院區已設置太陽能熱水,另也在林口永慶園區、桃園院區、嘉義院區推動太陽能發電系統,總設置量達350.08KW。 我國醫療排放占4.6% 長庚為第四家簽署永續倡議的醫療機構 目前已簽署永續發展倡議的醫療院所有新光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亞東紀念醫院,不過皆為單一院區,長庚醫療體系是首度跨院區簽署。 長庚身為我國規模最大醫療體系,為展現全面落實永續發展決心,由決策委員會主委程文俊領軍,陣容龐大。九大院區院長或副院長昨日都親自出席簽署。 程文俊表示,醫療照護在我國碳排占比4.6%,高於全球平均4.4%,台灣還要更努力為地球奮鬥。「長庚積極在全球減碳行動中扮演領導角色」,早在2006年依據ISO標準

台南柳營八翁酪農區示範循環農業 鳳梨皮、檸檬渣變身牛飼料

我國牧草50%來自進口,台南柳營八翁循環農業場域透過加工農副產物取代部分原本飼糧,鳳梨皮、檸檬渣等加工製成青貯料,以取代30%飼糧估算,每年可取代近4000噸,相當於減碳1976噸。台南首座、全台量能最大的「畜牧糞尿資源化中心」也將於明年在此啟用。 台南首座畜牧糞尿資源化中心 預計2024年啟用 台南市轄內酪農場163場、畜養2.6萬頭牛隻,位居全國第三。台南首座、全台量能最大的「畜牧糞尿資源化中心」預計2024年於柳營八翁酪農區啟用,每日處理約327噸糞尿廢水,年發90萬度沼氣發電。日後將再辦理二期工程,處理全區53家畜牧場糞尿。 柳營八翁為台南市最大酪農區,畜養近9000頭牛隻,占全市近三成。為推動淨零循環政策、再利用農業剩餘資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柳營八翁酪農區推動循環農業的運作模式。畜產試驗所16日舉行「循環農業示範場域模式」記者會分享成果。 酪農區53戶有21戶酪農、3610頭牛參與示範模式,以牛隻糞尿施灌牧草及農作物,再用果皮、果渣加工製成飼糧餵養牛隻,降低農副產物處理成本、飼料成本,同時還能減碳。 長期研發找到青貯料配方 不影響牛奶風味 酪農循環場域物質流的運作,首先將牛

洗澡也要當「不塑之客」 英國洗沐品牌推66%產品裸賣

進入浴室,眼前的洗髮、洗臉、沐浴、潤髮、護膚用品一字排開,都是用完即丟的塑膠瓶罐。隨著減塑風氣興起,許多民眾開始選擇「裸賣」的無塑商品。來自英國的洗沐品牌LUSH表示,目前全公司已有66%產品不使用任何包裝,包括洗髮餅、沐浴皂、泡澡球等;其他乳液、面膜所使用的瓶罐,則採100%再生料製成。 LUSH推66%商品裸賣 瓶罐100%再生料製成 洗髮、沐浴乳耗用塑膠,近年洗髮餅、沐浴皂開始在台灣掀起流行。主打固態皂的英國洗沐品牌LUSH近年來台展店,昨(11日)舉辦西門店開幕記者會。 LUSH大中華區總經理康睿成表示,太平洋垃圾帶的面積已是台灣的38倍大,「瓶罐回收已經不夠,我們要從源頭減塑」,目前全公司已有66%產品不使用任何包裝販售。利用2023年1月LUSH的裸裝皂銷售數量換算,已為地球節省1萬8975個200ml的塑膠瓶。 走進LUSH店內,仍可見不少瓶罐裝的面膜、護膚乳、香水等產品,這些瓶罐都是100%再生料製成,「液體的東西還是不得不用罐子」,康睿成說。 環保署在去(2022)年11月推出作業要點,要求業者逐年提高非食品瓶罐的塑膠再生料比例,2025、2030年分別須達25%、3

捲土重來 美環保署再提管制電廠排放 促碳捕捉、氫能技術上場

美國環保署(EPA)近日動作頻頻,4月剛公布管制車輛排放標準草案,昨(11)日再提出管制燃煤及燃氣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草案。如能通過,預計到2042年可減少超過6億公噸的碳排,相當於1.37億輛車的年排放量,達不到標準的燃煤電廠也可能因此提前除役。 去(2022)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環保署無權廣泛限制燃煤電廠排放溫室氣體,重創拜登團隊的士氣。環保署這次捲土重來,在法律規範上更加謹慎,但預期業者跟共和黨會強力反彈。 新規促新技術上場、老舊燃煤電廠提早關門 美國環保署提出的草案不僅限制現有電廠的碳排,也要求提高新建電廠(以燃氣為主)的能源效率標準。預計到2042年將減少6.17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1.37億輛車的年排放量。為公共衛生和減碳帶來達850億美元的效益。 環保署指出,草案除了大幅降低碳排,也會減少PM2.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空污排放。預期2030年可減少30萬例的氣喘與1300人過早死亡(premature deaths)。草案並未規範必須使用那些減碳技術,但預期將促使更多電廠採用碳捕捉與封存(CCS)技術,或是在燃燒氣體中混入氫氣。 環保署解釋,規範的訂定是基於成熟、

領先全球 加州修法2036年禁售柴油卡車 物流車隊首當其衝

終結柴油於物流業的霸主地位,加州監管機構空氣資源委員會(Air Resources Board,CARB)上月28日批准新法,2036年起禁售中重型柴油卡車。若獲聯邦政府批准,不僅領先全美,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新售柴油卡車禁令,並擴及要求零排放卡車、垃圾車、公車客運、貨車和其他中、重型車輛的法令。 新法首當其衝的是加州約180萬輛的商用卡車,包括國營的美國郵政署(USPS)和私營的聯邦快遞(FedEx)、美商國際快遞(UPS)、電商亞馬遜(Amazon)等營運的車輛。 美國加州州長紐森(Gavon Newson)2020年簽發行政命令,要求所有加州路上的中重型卡車2045年轉型為零排放。CARB制定的《先進清潔車隊規則》(Advanced Clean Fleets)進一步規範各項車種的轉型年限。法令還需等候美國環保署的批准: 2035年完成轉型:最後一哩運送(Last Mile Delivery)、拖車(yard trucks)。2039年完成轉型:商用卡車(work trucks)、沒有臥鋪的日間車(又稱聯結車,day cab tractors)。2042年完成轉型:有臥鋪的聯結車(sl

助攻電動車銷售 美最嚴車輛空污管制力拚總統大選前定案

緊接在歐盟定案2035年起禁售新燃油車之後,美國環保署(EPA)4月12日也提案加嚴車輛排放標準,號稱是美國最積極的車輛減排政策,2027年後出產的輕型、中型、重型車款均涵蓋在內。雖未禁售新燃油車,但預估將推升2032年電動車占比達2/3左右。 環保署於5月初辦理公聽會。外電報導,拜登(Joe Biden)政府急於在總統大選前敲定新規,避免計畫生變。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任內就曾放寬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的車輛燃油效率標準,拜登上台後才再度改回。 未禁售新燃油車 各型車款全納入 環保署的提案排放標準管制分別針對2027年後出產的輕型跟中型車款的污染排放,以及重型職業車輛(如送貨卡車、垃圾車、公用卡車、校車等)跟重型貨車的二化碳排放。環保署長芮根(Michael Regan)稱這是有史以來「最積極」的汽車及卡車污染管制標準。環保署預估,兩案合計到2055年可減少約9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超過美國去(2022)年排放總量的兩倍。除了對抗氣候變遷、降低空污危害,還可減少約200億桶的石油進口依賴。 根據《路透社》,這項提案規定2027至2032年間新車車款平均

氣候正義歷史性決議 聯合國要求國際法院明定國家氣候義務

聯合國(UN)大會29日通過一項歷史性決議,要求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定義國家對抗氣候變遷及緩解氣候災害應負的法律義務。國際法院將在2025年提出諮詢意見,雖然這份意見對各國法院沒有強制約束力,但對法官和政府還是會有實質的影響。這也是國際法第一次確立氣候行動的義務。 國際法院具實質影響力 國家不作為可能面臨氣候訴訟 這項提案由太平洋島國萬那杜(Vanuatu)發起,獲得超過130國的支持。萬那杜總理卡爾薩考(Ishmael Kalsakau)表示,這是氣候正義史詩級的勝利。他說,法院將讓我們知道,無視法律並造成氣候和環境損害的國家,將會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國際法院的諮詢意見對各國法院沒有強制約束力,但法官判決時會納入考量,實質上具有道德與法律的影響力。 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中,各國同意將升溫控制在2°C以內,可能的話,最好控制在1.5°C以內,但協定未訂定國家應負的法律義務。根據《衛報》,針對這類承諾,國際法院的諮詢意見有助各國確認簽下的承諾是否涉及法律義務,以及不履行義務可能面臨的訴訟。 島國的希望

環保署升格環境部三讀通過 自然資源整合由政院設小組

立法院會今(9)日三讀通過環境部及轄下三級機關組織法草案,讓成立36年的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對於原規劃「環境資源部」處理山、林、水、土資源整合破局,民進黨團提出附帶決議,未來行政院轄下將設立自然資源整合治理小組。 環保署長張子敬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三讀通過「真的有點激動」。他表示,同仁都期盼環境部能和環保署成立日8月22日同一天掛牌,但確切時間須待上級指示。 環保署升格環境部 山林水土整合由行政院統合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今(9)日上午10點敲下議事槌,宣布通過環境部組改相關草案,環保署升格為環境部終於定案。 呼籲環境相關政府部門改造的聲音,其實從2000年代前後就出現,至今已經討論超過20年。立院在2010年通過《行政院組織法》,規劃整合環保署、農委會、經濟部等機關為「環境資源部」,主掌環境保護及資源管理業務,但10多年來都未實現。 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今天表示,非常遺憾最後是通過原地升格的「最保守版本」,環境部雖可增加執法量能,卻也讓水保、森保、環保整合的理想蕩然無存,很多關注水患治理及國土復育的團體都非常失望。自己最後會妥協,是期待升格之後,長年的空污、廢棄物、殭屍環評等問題能獲得改善

義大利火山島新發現 科學家成功分離出「噬碳」藍綠菌

義大利西西里島外海有一座以火山為名的小島,在這座武爾卡諾島(Vulcano)上,科學家發現火山噴泉中有一種藍綠菌能吞噬二氧化碳,且捕獲速度驚人。今年2月,研究團隊也完成了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碳酸泉的取樣,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較武爾卡諾島更高,有待後續進行DNA序列分析。資助這項計畫的生技公司認為,研究結果將有助於下一代的碳捕集技術。 前所未見 實驗室培養出「噬碳」火山綠光合菌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微生物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量(biomass)的速度比任何其他已知的藍綠菌都要快。 「這些細菌似乎能在火山噴流中自然生長,有效利用環境中豐富的二氧化碳;跟其他已知生長快速的藍綠菌比較起來,該菌株在幾種條件下的碳捕獲效率更高。它們似乎也適應了冒泡、擾動的火山噴流環境,變得更密集、更容易下沉⋯⋯這種不尋常的特性,可能有助於捕捉碳並將其沉入深海封存,」研究作者之一,來自哈佛大學的舒伯特(Max Schubert)說。 去年9月,科學家首度在義大利小島上發現後,與巴勒莫大學(University of Palermo)合作展開對水文、沉積物和其他微生物來源的採樣工作。接著,哈佛醫學院(Harvard M

BS8001循環經濟標準介紹

循環經濟是一個可恢復且可再生的產業體系,相較於線性經濟中產品“壽終正寢”的概念,循環經濟講求的是“再生恢復”,消除廢棄物並使得資源能夠更有效率地被利用,循環經濟為新政府上任後的重要推動政策之一。 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出版的vision 2050指出,若人類持續以線性經濟方式消費,其消耗之資源將遠高於地球再生能力,在2050年,將要有2.3個地球才夠人類使用,但若能搭配其他再生方案,將使用1.1個地球,能延長地球資源使用的時間。 有鑑於地球資源有限,循環經濟概念在近年來逐漸被受到重視,亦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求替代方案(循環經濟)以取代目前採用的「經濟模式」。循環經濟是以更加循環的途徑以尋求經濟成長與資源消耗間平衡,此方式可幫助克服全球預估中產階級成長所帶來的資源壓力,並冀望藉由改善資源使用,可以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機會,並提供環境效益。2015年9月,麥肯錫公司在「歐洲的循環經濟機會」報告指出,到2030年,光在歐洲地區,循環經濟的淨經濟利益就高達1.8兆歐元,此龐大的

九歐交通票大成功 德國續推49歐月票 盼民眾荷包與減碳雙贏

德國去年夏天(6-8月)推出9歐票(約台幣280元),一個月只要9歐元就能無限次地搭乘所有地區性火車、地鐵、電車和公車。試行後大獲好評,1日正式推出49歐元(約新台幣1660元)月票,除了幫民眾省荷包,還鼓勵利用大眾運輸,減少排碳。這項計畫大受歡迎,正式開跑前一週已售出了約75萬份。  德續推49歐月票 民眾與減碳雙贏 49歐元能做什麼?在德國,漢堡到柏林的單程車票可能就要花上40幾歐元;柏林限A、B兩區的地鐵月票則要91歐元。49歐元月票雖然比9歐票貴上一大截,但相比一般車票仍是非常便宜。 9歐票政策有其特殊背景。去年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和燃料飆漲,政府推出為期三個月、每月9歐的交通票來緩解夏季出遊的成本,並鼓勵搭乘公共運輸。三個月下來,不僅民眾滿意,也減少了約18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但9歐月票計畫是靠政府25億歐元的補助支持,無法長久。重新檢討後,49歐月票政策1日上路,可搭乘德國全境區域及短程交通,含RE/RB二等艙、地鐵、電車、公車等,不能搭乘快車(EC、IC、ICE)及私營長途巴士。 德國媒體《清潔能源通訊社》(CLEW)報導,總理蕭茲(Olaf Scholz)大讚

歐盟達成協議 2050年永續航空燃料達70%

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25日達成協議,逐步提高歐盟機場提供永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的比例,從2025年的2%增加至2050年的70%,以達成歐盟的減碳目標。此外,歐盟也將明定航空碳排的計算方式,讓乘客能清楚旅程的碳排以及各家航空公司的表現。 鑒於之前玉米、大豆改作生質能而產生糧食爭議,歐盟將食物跟飼料排除在永續航空燃料範圍外。協議還要經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全體表決才會正式通過。歐洲議會議員希望將綠氫也納入永續航空燃料。 歐盟的「永續航空燃料」 根據協議,2025年歐盟機場所提供的航空燃料至少要有2%是永續燃料。之後,每五年調升一次,2035年要達到20%、2045年42%。目標是在2050年,70%的航空燃料都必須是永續燃料。 根據目前協議,只有合成燃料、由農業或林業廢棄物、藻類、生質廢棄物、廢食用油、特定動物脂肪製成的生質燃料,以及回收廢氣與回收塑膠製成的噴射燃料,這些能算是「永續航空燃料」。由飼料、糧食作物、棕櫚、大豆等製成的燃料則不能算在內。 這項協議尚未定案,之後還要經歐洲議會跟歐盟理事會全體投票表決才會拍板定案。由於現在永續航空

北海峰會拍板「歐洲最大綠能電廠」 2050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300GW

九個歐洲國家24日在比利時濱海城市奧斯滕德(Ostend)舉行的北海峰會上承諾,2050年前要將北海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擴大至今日的八倍,達到300GW。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比利時、荷蘭、愛爾蘭、丹麥和盧森堡的首相一同宣布了這項計畫。比利時能源部長稱之為「歐洲最大綠能發電廠」。 北海布設風機 2050年目標300GW 繼去年北溪天然氣管道遭到破壞以及俄羅斯間諜船出現在北海後,幾位領導人強調需要保護歐洲的離岸風場及其互連設施,以免受到破壞和間諜活動入侵。此次峰會設定的容量目標,比2022年5月的首屆峰會上四國宣布的目標再翻倍,當時正值歐洲能源市場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陷入動盪。 為了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和化石燃料的使用,這九個國家的目標是2030年將北海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提高到120GW,2050年達到300GW。 比利時首相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表示,時至今日,能源已是最敏感的地緣政治話題,各國將對基礎設施實施標準化,確保北海風

error: 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