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由政策動向與產業趨勢出發,指出中小企業目前在淨零排放議題上受到的衝擊,主要來自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與供應鏈減碳趨勢,並且在第二部分說明,中小企業可以透過三步驟因應源自於淨零排放議題的各種挑戰。文章的第三部分則考慮到中小企業的人力與資金有限,以及減碳策略必須要容易導入與實施,提出透過節能落實減碳的建議。
壹、淨零排放對中小企業的衝擊影響:
面對淨零排放議題,排除自願推動減碳或承諾淨零排放目標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衝擊影響主要來自於兩個面向。第一,國內外相關法規的管制措施,第二,來自品牌商承諾供應鏈減碳所帶來的壓力。
一、國內外相關法規管制措施
首先,關於國內外相關法規的管制措施。過往環境部僅要求直接碳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企業,必須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作業,並將盤查結果登錄至「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資訊平台」。受到管制的企業包含電力、水泥、鋼鐵、石油、半導體、面板製造等287家企業。
然而,自2023年起,環境部修正「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管理辦法」並擴大管制對象,要求直接碳排放量與間接碳排放量加總超過2.5萬噸CO2e的企業,每年10月31日前必須至「事業溫室氣體放量資訊平台」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環境部管制措施擴大後,新增近230家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紡織業、金屬基本工業、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等行業之企業,使得納管企業總數提升至512家,涵蓋全台碳排放量約70%。環境部表示,此項措施並非以中小企業為主要管制對象,初步評估受影響之中小企業,以中小企業中規模較大的製造業者為主,對於相對缺乏專業人力與資源的小型製造業者帶來的影響有限。
目前對於中小企業帶來較大衝擊的法規,其實是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EU CBAM)。主要原因是歐盟以產品類別,而非碳排放量,作為管制對象,這使得凡是出口受管制產品至歐盟的企業都必須要採取因應措施。歐盟自2023年10月1日開始試行碳邊境管理機制,管制包含輸入歐盟之鋼鐵(包含下游之螺絲螺帽扣件產品)、鋁、水泥、肥料、氫、電力等產品,必須申報產品碳排量數據。經比對我國產品出口數據,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主要衝擊對象為螺絲螺帽扣件製造以及鋁製品製造業者。
針對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之申報,中小企業可以依照歐盟提供的申報報表,填具相關數據,提交給貿易商,完成申報流程。政府透過教育訓練課程或工作坊,協助中小企業強化報表填寫能力,同時亦向中小企業宣導,目前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填報的數據不必經過第三方查證,也不需要繳交任何憑證費用(坊間通稱之碳關稅),若在取得碳含量相關數據上窒礙難行,亦可使用歐盟提供的預設值進行計算,改善中小企業的碳焦慮現象。
二、來自供應鏈減碳的壓力
供應鏈減碳的壓力,主要源自於品牌商為了對環境作出正面貢獻以及回應外界期待所作出的減碳承諾。這些減碳承諾往往涉及降低來自供應商的碳排放量,因此加劇了供應鏈管理措施的力道,對於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帶來直接的壓力。舉例而言,手機品牌大廠蘋果公司為了達成2030年所有產品碳中和的目標,正積極要求供應商推動減碳措施,汽車品牌大廠豐田汽車則是設定了2050碳中和的目標,並要求供應商必須配合逐步達成減碳目標。這些來自於客戶端的需求,形成中小企業營運上的直接挑戰,是法規之外,對於中小企業影響最大也是最廣泛的措施。
貳、中小企業因應淨零轉型的步驟:
面對上述挑戰,中小企業可以透過「釐清需求」、「設定目標」、「規劃執行」等步驟,一步一步地回應淨零排放議題對於營運帶來的各種挑戰。
(一)釐清需求
中小企業因應淨零排放挑戰的首要措施是,釐清外部壓力的具體需求。首先,環境部溫室氣體盤查的規範與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要求申報的產品碳排放含量,雖然都是要申報碳排放量,但是範疇完全不同,因此有必要在啟動相關工作之前,釐清具體需求,以免事倍功半。其次,來自供應鏈減碳壓力更多元,更需要仔細釐清。舉例而言,客戶有可能僅是要求完成組織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也有可能是提高再生材料使用的比例、導入再生能源,或者是限期內完成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並制定中長期減碳策略等。中小企業須確實地釐清客戶的需求,以利對症下藥妥善回應。
(二)設定目標
完成需求確認之後,中小企業便可以開始設定目標。這些目標可能是來自於法規,例如在半年內完成組織溫室氣體盤查與查證,以便將相關數據登錄至「事業溫室氣體放量資訊平台」,或者在三個月以內完成產品碳含量計算,並將數據提供給貿易商。來自客戶端需求的目標則可能是,達成特定的減碳目標,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中小企業可能需要投入資源執行碳排放熱點分析,並且制定及執行合適的減碳策略。
(三)規劃執行
釐清需求與確認目標之後,中小企業可以依據設定的目標,規劃與執行減碳策略。考慮到中小企業專業人力比較有限,可能需要與外部團隊合作,例如碳盤查輔導單位、技術研發單位、能源技術服務業等,共同完成碳盤查、熱點分析、節能策略、技術改良等方面的工作,借重專業團隊的知識與經驗,有效率地規劃減碳策略。減碳策略具體展開之後的重點則在於,定期紀錄工作成效與對外揭露減碳績效。一方面累積優化減碳工作的數據基礎,以及強化內部成員的認同感和凝聚行動共識,另一方面也是向主管單位、客戶、消費者等需求者溝通工作成效回應需求。
參、中小企業落實減碳的起手式
有鑑於人力及資金相對有限,中小企業在啟動減碳工作時,能夠由設備升級與節能的角度出發。一方面,透過設備升級中小企業往往就能夠獲得顯著的減碳效益,另一方面,企業節能產生的成效與回收期相對於製程升級、循環經濟、數位綠色雙轉型等策略更容易評估。
一、設備升級
考量中小企業碳排放主要來自能源使用,透過設備升級進行節能,便是一項直接又有效率地作法,例如汰換老舊鍋爐、空調設備、製冷/製熱設備、柴油運具,甚至是將傳統老舊燈管汰換成 LED 燈具,都能夠因為改善能源使用效率,取得顯著的減碳效果。舉例而言,英國的門片和系統櫃製造工廠 Crystal Doors 透過逐年汰換老舊設備,包含將燃油鍋爐汰換成生質能鍋爐、舊型照明設備汰換成 LED 設備、電動車替代舊有車輛等,以及安裝廠區廢棄邊角料回收系統、屋頂太陽能板,就創造了顯著的減碳效益,企業的碳排放量從 2015 年的 290 噸 CO2e 下降到 2022 年的 70 噸 CO2e,並且在同一時段維持著公司營運持續成長的趨勢。
二、節能優化
即便是完成設備升級的中小企業,仍然能夠藉由與節能專家合作,發掘減碳潛力,例如改善建築物能源消耗量、優化既有設備運作、加裝感測設備等,都能夠進一步改善企業的碳排放量。以日本的精密零件製造商Makengineering Corporation 為例,該公司在完成設備升級之後,仍聘請節能專家場勘、蒐集與分析能源使用數據,提出進一步的節能規劃。
節能專家建議 Makengineering Corporation,透過屋頂增塗隔熱漆,加強建築物的隔熱性,再降低空調系統的負擔,同時針對工廠內的空壓機噴嘴進行調整,便能夠盡一步改善空壓機的能耗。除此之外,節能專家也建議導入自動斷電設備,讓長期待機的設備自動關機,減少待機能耗。透過上述措施,即便是一家已經完成設備升級與汰換的企業,都能夠再進一步減碳 6.4%。
肆、發現與建議
(一)現階段中小企業主要壓力來自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與客戶端需求
企業減碳的壓力來自許多面向,然而,就目前的政策法規與產業發展趨勢而言,中小企業受到的壓力主要是來自於以產品別進行管制的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以及品牌商的供應鏈減碳承諾。環境部雖擴大納管直接碳排放量與間接碳排放量加總超過 2.5 萬噸的企業,但對於中小企業造成的影響仍相對有限。
(二)中小企業可透過三步驟回應外部壓力,並透過設備升級與節能啟動減碳工作
面對歐盟碳邊境管理機制與客戶端供應鏈減碳需求,中小企業若有意起步推動減碳,可以透過「釐清需求」、「設定目標」、「規劃執行」三步驟因應。另外,考量到中小企業的人力與資金需求,建議中小企業可以由設備升級與節能展開減碳工作。設備升級與節能除了能夠為中小企業帶來顯著的減碳效益之外,相較於其他策略,也具有比較容易評估效益與回收成本的特性,對於資源跟專業人力有限的中小企業具有較高的可行性。
資料來源:
1.目前環境部尚未公布111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登錄之企業名單。依目前公布之最新資訊,列管企業達289家,皆為製造業者。
主辦單位:經濟部、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