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塑膠能解決污染嗎?答案是「不能」。您或許會對這個答案感到訝異,但綠色和平在 2023 年發布的報告《永恆之毒》確實指出,塑膠在回收過程中不僅會增加毒性,也對回收場的工作人員、附近的社區、甚至末端的消費者構成嚴重的健康威脅。
回收塑膠,就是回收有毒化學物質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於 2023 年 5 月發布的報告《永恆之毒:塑膠回收對健康威脅的科學研究》指出,塑膠含有 13,000 種化學物質,其中超過 3,200 種已證實對人體有害,還有許多化學物質尚未評估其毒性。因此,一旦塑膠進入回收系統,就等同回收其中的有毒化學物質。
再生塑膠的化學物質通常含量較高,毒性更強,包括苯、有毒阻燃劑、內分泌干擾物質、環境污染物如「溴化及氯化戴奧辛」以及其他致癌物質,這使得再生塑膠不適用於食品級或其他消費用途。也就是說,塑膠本質上並不適合循環經濟。
塑膠回收的三個毒物轉移路徑
幾乎所有塑膠都是碳(多為石油/天然氣)和有毒化學物質組合而成,在回收過程有三個不可控的毒物轉移路徑:
- 新原生塑膠材料中的有毒化學物質:
當以有毒化學物質製造的塑膠被回收時,有毒物質會直接轉移到回收塑膠中。 - 有毒物質滲入塑膠廢棄物:
塑膠可經由吸收揮發性化合物來吸附污染物,當塑膠被廢棄物流(waste stream)和環境中的毒素污染,接著被回收處理,便成為含有有毒化學物質的回收塑膠。例如,殺蟲劑、清潔溶劑和其他有毒化學品的塑膠容器進入回收鏈時,可能會導致回收塑膠受到污染。 - 回收過程中產生的新有毒化學物質:
當塑膠在回收過程中受熱時,可能會產生新的有毒化學物質,進入回收的塑膠,例如: 回收處理含有溴化阻燃劑(brominated flame retardants)的塑膠時會產生溴化戴奧辛(brominated dioxins),塑膠回收時所使用的穩定劑可能會分解為劇毒物質 。
分類不當,以及分類後的特定包裝成分,也可能導致回收塑膠產生毒性,研究發現機械回收一號塑膠(PET#1)可能產生致癌物質苯(benzene),即便是接觸到少量的三號塑膠(PVC#3),也可能導致回收塑膠裡出現致癌物。
塑膠回收最大受害者,就在您我身邊
食物鏈:
2021 年全球污染物清除網路(International Pollutants Elimination Network,IPEN)收集全球 25 個地點的雞蛋樣本,包括 35 個集中放養雞蛋樣本和 1 個個體雞蛋樣本,分析當中是否含有特定「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該研究發現,電子廢棄物和塑膠廢棄物回收場周圍所生產的雞蛋,是研究中污染最嚴重的樣本之一。
回收人員:
2023 年 IPEN 的一項研究,在泰國一名家庭回收工作者的血液、食物和周遭環境發現了塑膠阻燃劑化學物 (DP,Dechlorane Plus)該工作者血液的 DP 含量,與居住在 15 公里外的農場工人相比,前者高出近 280 倍之多。
社區:
2020 年,當時馬來西亞的塑膠回收場火災數量較前一年增加一倍。環境健康專家警告當地居民,火災產生的煙霧可能導致呼吸問題,引發或加劇氣喘,並造成皮疹和眼睛疼痛 。
臺灣新北市南亞塑膠林口廠於 2023 年 4 月 7 日發生大火,新北市環保局的擴散模擬結果及微型感測器數據分析顯示,位於下風處的泰山、五股、林口、三重及新莊等民眾深受空污影響,須緊閉門窗、戴口罩。
兒童:
2021 年 IPEN 分析從 23 個國家共 24 座回收場所購買的再生塑膠料粒(plastic pellets),結果發現,所有顆粒樣本都含有至少一種有毒化學物質,有 21 個樣本含有三種受檢測的化學物,其中包括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化學物質,以及與神經毒性、細胞毒性作用、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化學物質,該報告示警,再生塑膠顆粒常用於製造玩具和其他兒童產品,孩童是暴露風險的弱勢族群。
別再迷戀回收率,塑膠減產才是根本之道
根據環境部在 2022 年公布的報告,臺灣一般廢棄物的回收率達 56.79%,在全球名列前茅,是許多人引以為傲的指標。但請注意,別落入假性臺灣之光的陷阱,您我日常努力回收,很有可能只是做白工。
所謂的回收率,僅是將廢棄物轉移給下一個接收者,與實際循環再利用無關,根據工研院及環境部的統計數據,2022 年的循環利用率僅為 22.56%,與近 57% 的回收率有巨大落差。這意味著,雖然臺灣擁有引以為傲的「高資源回收率」,但這並不代表資源真正被有效再利用,反而很可能最終被焚化或掩埋。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算,全球僅有 9% 的塑膠廢棄物被回收,其餘的 91% 則是被焚化、掩埋或流入自然環境中,到了 2060 年,塑膠的生產量預計增加三倍,意味著「塑膠巨獸」將會變得更加龐大,持續威脅人類和整個生態系統的存續。
綠色和平主張《全球塑膠公約》內容須朝向「塑膠產量減少 75%」 的目標制定,並要求政府與企業落實重複使用(Reuse)、重複填充(Refill)的商業模式,並確保塑膠產業轉型過程公正且公平。
聯合國預計在 2024 年底前完成《全球塑膠公約》的制定,這一年可說是全球減塑最關鍵的一年!
資料來源: GREENPEACE綠色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