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News

Latest Articles

三年內就會超越燃煤 IEA:2025年再生能源將成全球最大電力來源

國際能源總署(IEA)8日發布「2023年全球電力市場報告」(Electricity Market Report 2023)指出,三年內再生能源將超越燃煤,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雖然各國經濟發展因能源危機而放緩,但隨著經濟復甦,電力需求將再度上升。不過,2022年電力部門的碳排已達高峰,預估未來幾年將略為下降或大致持平。 IEA預估,未來三年電力需求加速成長,98%新增的電力需求將由再生能源提供。供電的穩定將大受天氣影響,讓需求面的彈性措施、儲能、可調度的再生能源重要性大增。《Carbon Brief》整理IEA報告指出,2022年儲能容量增新增了17GW,比起前一年大約增加90%。 經濟復甦電力增長 98%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IEA指出,全球能源危機,各國大多下修GDP增長預測,但隨著經濟復甦,預期全球電力需求將在2023年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會再增加2500TWh,等同三年內就要增加一個歐盟市場的電力需求量。 而中國將占全球電力消費的1/3。 《Carbon Brief》報導,再生能源和核能將是因應這波電力需求的力。預計 2022年~2025年全球發電量將增加2493TWh,其

我國再生能源去年成長36% 2022全年發電量首度超越核能

經濟部能源局上週發布能源統計月報,2022年我國再生能源占整體發電量8.3%,以極小差距超越核電8.2%,是首次再生能源的全年度發電量超越核能。相較前一年,再生能源發電量成長了36%。經濟部表示,將持續增綠電裝置容量,預計2025年可達29GW。 再生能源發電占全年8.3% 以微幅差距首度超越核能 為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國全力發展再生能源,根據能源局上週(2月7日)公布最新能源統計月報,2022年1月至12月再生能源總發電量達2萬3843百萬度(GWh),占整體發電量約8.3%,以極小差距超越了核能發電,核能發電量為2萬3755百萬度,占8.2%,也是首次再生能源的全年度發電量超越核能。對比2021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僅17456百萬度,2022年一年之間就成長了36%。 對比全球發電結構,依《2020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於2019年首度超越核能。最新一期《2022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顯示,2021年核電在全球總發電量的占比已下降至9.8%,首次低於10%,此一數字已是40年來最低點。 歐盟則是在2020年寫下「最綠年」紀錄,再生能源占27個成員國總發電

便便大熱門:畜牧糞便化做「再生天然氣」價更高 殼牌、BP加碼投資

過去大家對畜牧場糞便避之唯恐不及,不僅惡臭、還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但近年,它化身為沼氣發電的來源,還可純化為再生天然氣(RNG),成為商界大熱門。RNG除了當作一般天然氣販售外,還因減少甲烷排放而多了一筆環境補貼,糞便成為外媒筆下的「褐金」(Brown gold)。 不過,關心氣候的專家與倡議人士擔心,糞便變褐金後,反而會激勵牧場增加規模,失去減少甲烷排放的初衷。 號稱更永續 RNG成熱門能源 石油公司加碼投資 《衛報》報導,美國將糞便轉為能源的投資在過去幾年快速增加。加州、威斯康辛州和紐約州等畜牧發達的州特別明顯。去(2022)年美國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祭出多項獎勵再生能源與減碳措施後,這項生意更加熱門。 以加州為例,2022年底就有超過100個由公共資金支持的糞便厭氧消化設施正在興建,即將加入營運。而2021年全美畜牧業與農業規的RNG設備(含規劃中與已營運)比前一年增加了36%以上。 甲烷排放是畜牧業的問題之一。動物打嗝跟儲糞池分解都會釋出甲烷,而甲烷是是造成全球暖化第二大的溫室氣體,升溫潛能值更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過去常

ISO 14067:2018 產品碳足跡盤查說明

近年來,全球掀起減碳熱潮,紛紛進行各項溫室氣體減量措施及減碳管理。因此,ISO組織於2013年公布碳足跡ISO/TS 14067技術規範,為企業所生產之產品及服務提供一種計算碳足跡的方法,進行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盤查與分析,以瞭解碳足跡並揭露排碳資訊給重要利害關係人,藉以重新規劃出更好的低碳產品。經過多年的發展,ISO組織於2018年月份發布了ISO 14067:2018產品碳足跡-溫室氣體量化的要求和指南取代了技術規範ISO / TS 14067:2013,同時ISO 14067:2018也升級為國際標準。新版標準的關鍵改變是為強化對外溝通及加重量化,納入多個標準架構流程,改版重點包含: 表一 ISO14067:2018各章節變更差異說明 章節 差異說明 4.應用 調整文字,並與ISO14026溝通要求一致化 5.原則 (1)相對應-功能單位(CFP)/宣告單位(Partial CFP) (2)刪除5.13Participation參與& 5.14Fairness公平 6.量化方法 6.1新增系統性量化碳足跡參考準則(Annex C) 6.2 PCR引用標準修

環評增量抵換增加農業部門 農機具汰換、魚塭水車改良也可獲碳權

2020年起,我國50公頃以上的園區開發都需提出溫室氣體抵換承諾。近期環保署擴大抵換來源種類,並新納入農業部門減碳,這也是農民除了植樹造林、禽畜糞處理之外,首次有機會從減碳行為中獲益。環保署19日修正發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審查開發行為溫室氣體排放增量抵換處理原則」(簡稱「處理原則」)。農民汰換老舊農機為電動形式、漁船集魚燈改為LED燈、養殖水車換成高效省電設備,都能獲得減碳額度。 農委會表示,目前正在研擬合理的金額,將以補助形式向農民收購減碳額度後轉賣給開發單位,希望今年就可以開始收購。 環評開發抵換原則 新納農業減碳類別 為促進環評開發單位進行溫室氣體減量,環保署在2020年發布「處理原則」,要求符合50公頃以上園區開發、工廠設立、天然氣以外火力發電、汽電共生廠興建者,應提出增量抵換承諾,以抵減開發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處理原則」2020年發布後,共列出五大抵換來源,環保署1月19日修正再新增多種抵換來源,並納入農業、運輸部門減碳。農業方面,汰換老舊農機為電動農機、汰換漁船舊集魚燈為LED燈、魚塭增氧設備改為高效省電設備都可為抵換來源;運輸方面,則是增加「汰換老舊汽車為電動或油電

不讓中美超前 歐盟提「綠色政綱產業計畫」搶潔淨科技競爭力

美國於去(2022)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大力補助綠色產業,歐洲市場跟著震盪。擔心綠色技術出走,歐盟執委會昨(1日)宣布「綠色政綱產業計畫」(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將透過簡化法規、快速資金、培訓人才、國際供應鏈合作等方案,確保歐洲淨零產業競爭力。 在這項計畫架構下,執委會預計提出「淨零產業法」(Net-Zero Industry Act),加速淨零產業布局。雖然「綠色政綱產業計畫」有助歐洲對抗中美的綠色補助,但該計畫提出後也有負面回應。歐盟理事會預計在2月9-10日開會討論,預計將有一番激辯。 四大政策確保淨零技術領先 1日由歐盟執委會提出的「綠色政綱產業計畫」由四大計畫組成。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洲決心引領潔淨技術革命,要在快速發展的淨零產業中維持領先地位。 在法規簡化方面,執委會將提出「淨零產業法」,簡化申請與審查流程,並訂定業界標準,讓技術得以規模化生產。此法案將搭配《關鍵原物料法》(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協助歐洲製

和自然共同創造 環署攜手丹麥邀「設計界諾貝爾獎」作品在台展出

全球面臨氣候及生態危機,如何為環境問題尋找解方,成為當代設計領域的重要課題。環保署昨(31日)揭開「台丹環境教育合作與環境設計大賽展覽」序幕,在台北西本願寺展出「環境關懷設計競賽」得獎作品,並邀請丹麥Index設計大獎(The Index Award)作品共同參展。 著名的「海洋吸塵器」(Ocean Cleanup Array)海廢清除計畫就曾獲The Index Award大獎。環保署「環境關懷設計競賽」則是2015年起比照The Index Award,以永續及創新為主題的獎項,至今已舉辦四屆。此次展期從即日起至2月5日止。 The Index Award 設計界諾貝爾獎 近年得獎者傾向「和自然共同創造」 丹麥非營利組織The Index Project主辦的Index設計大獎(The Index Award),有「設計界諾貝爾獎」之稱,總獎金高達50萬歐元,是世界上獎金最高的設計獎。歷屆得獎、入圍的除了特斯拉、樂高等知名品牌,更有不少從這個大獎中脫穎而出的新創團隊。 The Index Project教育總監安德森(Charlotte Høeg Andersen)表示,著名的海廢

首份全球碳移除報告:自然界幫忙儲存20億噸二氧化碳 氣候目標差距仍大

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1.5°C內能否達成,不只減碳要給力,還得加緊腳步部署二氧化碳移除。以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為首的科學家,20日發布《全球碳移除報告》(State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該報告是全球第一份追蹤碳移除的獨立科學評估。 《全球碳移除報告》估計,目前陸地上的移除量——例如透過植樹造林、林地復育等傳統碳移除方式——約為每年20億噸二氧化碳。報告估計,2050年每年碳移除須達40億噸。根據暖化情境的不同,目標差距預料將在2030年顯現,且將會逐漸擴大。 種樹也是碳移除——減碳有具體目標,碳移除須跟上 不同於碳捕捉及封存(CCUS),碳移除(CDR)是指捕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且長存下來——時間尺度可數十年至數千年(for decades or millennia),形式可儲存於陸地、海洋、岩層、產品中。碳移除如何幫助我們達成氣候目標?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在去年4月發布的報告指出,要將全球暖化限制在1.5°C或低於2°C的升溫目標,二氧化碳移除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最新《全球碳移除報告》報告顯示,控制暖化所需的「二氧化碳移除」

拜登政府發表最新氣候指引 所有聯邦專案必須計算碳排放

美國白宮發布最新氣候變遷指引,要求聯邦機構在審查潔淨能源和其他基礎設施提案時,必須根據《國家環境政策法》(NEPA)規範,將溫室氣體排放納入考量。 NEPA是美國第一部主要環境法,1970年由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簽署生效。NEPA要求聯邦機構在擬定重要計畫前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NEPA僅適用聯邦計畫,包括由聯邦提供全部或部分經費,或是須通經聯邦許可審查的計畫。 這份指引由白宮環境品質委員會(CEQ)發布,將取代2016年提出、但後來遭川普撤銷的排放指引。 新指引讓審查標準更加明確,並明列出符合標準的工具與實務範例。CEQ主席馬洛里(Brenda Mallory)表示,新指引有助提高氣候智慧(climate-smart)與韌性,進而實現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所提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 新指引強調「合理原則」(rule of reason),要求專案審查的分析深度應與其影響成正比。此外,新指引鼓勵再生能源和溫室氣體排放較低的計畫,這類計畫將比高排放的計畫更易通過審查。 新指引也要求聯邦機構必須量化間接排放數據。CEQ表示,「這麼做有助降低法律爭議,

ISO 14064-1:2018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解析

2018年12月19日ISO組織正式發布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Part 1: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之量化及報告附指引之新版規範。 本次新版規範與2006年版差異如下: 1. 盤查報告邊界: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需要量化,並建立文件化程序以界定組織邊界外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那些要納入報告邊界及盤查清冊內。 2. 量化程序:量化數據區分為一級數據(primary data)、特定廠址數據(site specific)及二級數據(secondary data) ,量化方法還需考量技術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3. 增加名詞定義項目:​​ a.增加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定義:為組織營運和活動的排放源,不歸組織所有或控制(通常發生在上游和/或下游鏈中)。b.增加生物物質(biogenic material)與土地使用相關用語定義。c.明確區分出組織、利益相關方及驗證,相關名詞用語解釋。 4. 增修ISO 14060系列溫室氣體標準之間的關係 (詳如表一所示)。 5. 增加ISO 14060系列標準背景說明:ISO 14060系列標準為量化、監控、報告、驗證或驗證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提供了完整和

速食革命!法元旦起速食內用禁「一次性餐具」

法國的連鎖速食店正在為他們數十年來最大的改變之一做準備,因為政府禁止任何人在現場吃喝時使用一次性盤子、杯子和餐具。 從元旦開始,麥當勞、漢堡王、星巴克和SUBWAY等連鎖店正面臨環保主義者所說的一場「革命」,因為法國開始採取開創性的新措施來打擊浪費。許多速食業使用的經濟模式建立在一次性盒子、杯子和包裝上,顧客在吃完後直接將其從托盤中倒進垃圾箱。 根據新規定,任何超過 20 個座位的餐廳——包括員工餐廳、連鎖麵包店、快餐店和壽司店——都必須為內用的顧客提供可重複使用、清洗的杯子、盤子和餐具。法國約有 30,000 家速食店每年提供 60 億頓餐,估計產生 180,000 噸廢棄物。 環保組織表示,其中 55% 是由內用的人產生的。 該法律僅涉及顧客內用時使用的餐具,任何外帶的人,例如麥當勞,都將繼續收到一次性包材。但環保團體希望一次性的外帶包材未來也能改變,例如顧客可以為可重複使用的包材預留押金並退回。 新法律意味著內用漢堡和三明治不能再裝在盒子裡,但可以繼續用紙包裹。 所有其他食物——包括薯片、雞塊、披薩、冰淇淋或蛋糕——必須盛放在可重複使用的餐具中,飲料必須裝在可重複使用的杯子中,並

比利時非政府組織與理髮店合作 回收剪下的頭髮來保護環境

比利時各地的理髮師正在清掃顧客剪下的頭髮並將其裝袋,然後將其交給一個非政府組織Dung Dung,該組織負責回收這些頭髮以保護環境。 頭髮回收專案將一縷一縷的頭髮送入一台機器,機器將它們壓製成方形的墊子,可用於吸收油和其他污染環境的碳氫化合物,或製成生物複合材料袋。 專案共同創辦人 Patrick Janssen 解釋說,1 公斤(2.2 磅)的頭髮可以吸收 7-8 升(1.8-2.1 美國加侖)的油和碳氫化合物,並表示可以將墊子放在下水道中吸收水中的污染,在污染物到達河之前。 「我們的產品更加合乎道德,因為它們是在當地製造的……它們不是從地球的其他地方進口的。」他如此告訴路透社。 「他們是來這裡解決當地問題的。」 該專案在其網站上表示,頭髮具有強大的特性:一根頭髮可以支撐自身重量的 1000 萬倍,並且可以吸收脂肪和碳氫化合物。由於其角蛋白纖維,頭髮具有水溶性和高彈性。 布魯塞爾 Helyode 沙龍的經理 Isabelle Voulkidis 是全國數十名向該項目支付少量費用以收集剪髮的美髮師之一。 「就個人而言,激勵我的是,當我知道用它可以做很多事情時,我覺得現在把頭髮扔進垃圾桶

加拿大2026年實現20%新售車款為電動車或採混合動力設計

加拿大政府稍早宣布將強化其未來零碳排放發展目標,其中將提早於2026年實現20%比例境內新售載人座車、卡車與休旅車都必須採全電,或是混合動力形式設計。 在此之前,加拿大政府原訂目標為15%比例,而此次不僅將2026年的目標提高至20%,更預期在2030年讓此目標高至60%,並且在2035年讓境內所有車款均以零碳排放形式打造。 而加拿大政府預期,若能順利實現逐年減少碳排放量的話,預期在2026年至2050年間將能在能源總花費精簡高約340億加幣 (約新台幣7644億元)。 目前載人座車的碳排放量,約佔加拿大境內碳排放量總和的10%左右,雖然加拿大政府已經制定相關零碳排放發展目標,但實際上仍未在加拿大境內範圍強制執行,甚至魁北克省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更有自己提出規定。 此次提出強化零碳排放發展目標,相關規定預計會在2023年內正式提出,未來無法配合的車輛進口商、製造商將會依照加拿大環境保護法開罰。 為了鼓勵消費者換購電動車,加拿大政府預計在2027年以前於全國境內出資安裝超過8萬5000座公共充電站,藉此擴大加拿大境內使用電動車的基礎建設規模,另外也將針對一般消費者提供最高5000加幣補助,

歐盟減碳重大協議:建築與運輸碳市場IN 免費排碳配額OUT

歐洲議會代表與歐盟國家代表18日針對歐盟碳交易市場(EU-ETS)的重大改革達成協議,將逐步削減碳排放配額,促使ETS涵蓋產業的碳排放量在2030年相比2005年減少62%。此外,歐盟也將針對建築與道路運輸推出新的碳交易市場──「ETS 2」。新協議要等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通過才會正式生效。 碳市場縮減配額 碳排目標再加嚴1% 歐盟碳交易市場管制高耗能的能源業、鋼鐵業、礦業、造紙等近1.1萬家企業,相當於近半的歐盟境內排放。歐盟的目標是203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要相比1990年減少55%,因此,碳市場改革勢在必行。 歐盟碳市場是利用總量管制來降低碳排。減碳有成、排放低於管制配額的企業會產生可交易的碳權。減碳不足的企業則須購買碳權來抵銷碳排。每噸碳的交易價格則依配額與碳權供需而浮動。 談判從16日展開,歷經30小時才達成協議。代表們決定,2030年歐盟ETS涵蓋的溫室氣體排放要比2005年減少62%,比原本歐盟執委會提議的61%多了1%。 為達成這項目標,ETS將在2024年一次性地削減90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配額,並於2026年再減2700萬噸。在2024年至2030年間,每年的配額

IEA:能源危機讓綠能加速衝 未來5年可建完過去20年的量

  俄烏戰爭讓全球陷入能源危機,為降低國際能源價格影響,再生能源快速擴張。據國際能源署(IEA)日前發布的《再生能源2022年報告》(Renewables 2022),未來五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將成長近一倍,可望超過燃煤,成為最大的電力來源。這個趨勢也有助於控制全球暖化的增溫於1.5°C內。   為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各國加速建置再生能源。在政策跟投資的加持下,IEA預估,過去用了20年時間才完成的建置量,未來只要用5年就可以建完。   IEA估算,2022年至2027年間,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將成長2400GW(百萬瓩),相當於中國的總裝置容量。這五年的電力擴增計畫中,再生能源就占了九成以上。預計到2025年初,再生能源將超過燃煤,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力來源。   「烏克蘭戰爭是歐洲再生能源進展的關鍵點」,IEA預計,未來五年(2022年~2027年)歐洲新建再生能源將是過往五年期間增量的兩倍。   中國、美國和印度也都有明顯的增長。IEA指出,中國未來五年新建再生能源的容量約占全球新增容量的一半;美國今年剛通過《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也有助再

全球最盛大青年生物多樣性論壇:人類行為需改變 公平正義不能缺席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6日開幕,近200國的代表匯聚到加拿大蒙特婁,要為未來十年生態訂下全球關鍵協議。就在各國歧見眾多,磋商進度緩慢之際,距離會議中心步行不到15分鐘的蒙特婁舊港,也匯集了3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他們之中,最小的僅10歲。他們不僅要驅動協議前進,更想用行動來扭轉生物多樣性加速流失的命運。 恢復自然不能等 50國青年力力促聯合國具體行動   聯合國第15屆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正在蒙特婁舉辦,會議的重大使命就是訂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Post 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為未來十年如何展開行動訂下具體目標與準則。   全球青年生物多樣性網絡(Global Youth Biodiversity Network,GYBN)5~6日舉辦全球最大的生物多樣性青年論壇。創辦人舒瓦赭(Christian Schwarzer)上台疾呼,「今年,我們要確保各國代表聽到我們的聲音。」   科學家指出,未來十年,全球將有近百萬種物種瀕臨滅絕。青年們希望各國不要只給個空洞的承諾。一位來自加拿大的原民青年述說,家族在同一片土

國人手機回收率落後國際 超商、清潔隊全台收機不間斷 轉賣、維修也很永續

  台灣有超過五成的民眾身邊都有幾台閒置不用的手機。但你知道嗎?100支iPhone約可提煉出0.97克的金、7.5克的銀、710克的銅;回收1萬支省下的生產耗能,相當於1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國手機回收率雖逐年提升至12%,但與國際平均15~20%仍有一段差距。根據環保署調查,民眾不願將手機拿出來回收的原因,包括不知道去哪裡回收、缺乏回收獎勵,以及擔憂個資外洩。 手機的循環之旅:拆解、精煉、再利用   舊手機回收去了哪裡?不論是交給超商、電信業者、手機門市或清潔隊,手機的循環之旅都即將啟程。環保署回收基管會電子電器與資訊物品管理組組長李志怡受訪表示,手機循環過程中,人工拆解或後端精煉都有可能衍生出無法再利用的廢棄物,因此需由合格業者處理。而可再利用的塑膠、貴金屬,則會各自進入合適的循環製程。   以iPhone為例,100支iPhone約可提煉出0.97克的金、7.5克的銀、710克的銅,提煉出的貴金屬都可以進入再利用製程。回收每萬支省下的生產耗能,相當於140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李志怡解釋,手機雖屬一般廢棄物,但內含有害成分,因此需要交給公民營的「甲級處理機構」處理

一把螺絲起子輕鬆維修 模組化環保手機Fairphone 4在台上市

  你多久換一支手機?主打模組化、一把螺絲起子就能維修的荷蘭環保手機品牌「Fairphone」昨(8日)宣布正式在台上市。Fairphone主張延長手機生命週期,減少電子廢棄物汰換與碳排放,而亞洲市場的第一站就是台灣。第四代「Fairphone 4」手機由皇鋒通訊、遠傳電信獨賣,將提供台灣兩年、國際三年保固,並承諾五年的零件供應及軟體更新。 零件輕鬆拆換 環保手機Fairphone 4 在台上市   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生活,但無論是原物料的開採、還是淘汰後的廢棄物處置都造成地球龐大負擔,製造過程也屢傳出勞動權益問題。來自荷蘭的環保手機品牌「Fairphone」在2013年成立,主張生產環境公平、維修設計方便、再利用材質比例高,為市場注入友善環境及人權的替代方案。   Fairphone去年推出第四代「Fairphone 4」,昨(8)日舉辦在台上市記者會,將由皇鋒通訊、遠傳電信獨賣。Fairphone共同創辦人、專案總監Miquel Ballester Salvà表示,歐洲以外第一個進軍的市場就是台灣,「能在台灣街頭看到人們手裡拿著Fairphone 4,是朝公平和永續的世界邁進一步。

倫敦地下防空洞長出零碳農場 運輸哩程短 新鮮度絕佳

  你眼前有一盤沙拉,包裝上說這些蔬菜來自「地下農場」(Growing Underground),你會想到什麼?蔬菜不是本來就是從土裡長出來的?這裡指的地下,是指倫敦地下33公尺處的防空洞。   克拉珀姆(Clapham)位在倫敦南郊。在比地鐵更深的地底下,存在一個二戰的防空洞。英國農業科技公司「零碳農場」(Zero Carbon Farms)在這裡打造一座垂直農場,種植生菜和香料植物。   防空洞種菜的好處是什麼?對消費者來說,這裡的蔬菜收成後數小時內就能擺上餐桌,新鮮度絕佳。因大型零售商和在地餐館對其豆苗、芝麻葉和西洋菜的需求強勁,公司預計將種植面積再翻倍。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介紹,這裡一年可以收成60次,是傳統農場的六倍。跟一般土壤種植方式相比,可減少70%的用水。   垂直農業不是沒有缺點,種植環境需經嚴格控管而且非常仰賴人工照明,電力消耗導致生產成本高昂。但這個農場就建在地下,地底溫度穩定,所以全年都能生產。   垂直農場所需的用地也較少。零碳農場指出,這代表著更小的空間就能種植更多的作物,再加上農場就位在城市正下方,運輸里程少,排碳也可以降低。這一點有助達成公司成立的初

攤開事廢的生辰八字 環署推「資源循環虛擬園區」 從垃圾到產品一次把關

  我國資源循環利用也將擁有專屬的「虛擬園區」了,但這可和元宇宙無關,更不是傳統的產業園區,而是環保署推動循環經濟的創新機制。這套機制允許企業和中下游的廢棄物再利用機構、加工廠組隊,打造出一個個「資源循環網絡」。由於上中下游業者位處不同縣市、卻在同一個循環產業鏈中,事廢清理計畫可一併打包申請,就像是虛擬園區一樣,一次看完廢棄物再利用的前世今生。   環保署日前發布辦法,有別於過去產業鏈各家業者的「廢清書」須由不同主管單位審查、耗時費力,新作法則是一次邀集地方、中央有關單位以及專家、公協會代表聯席共審,省去多餘的溝通時間及成本。 上、中、下游管理單位各異 廢清書審查曠日廢時   台灣強勁的製造業也走向循環經濟製程,例如高科技廠蝕刻印刷電路板後,含有銅離子的廢酸液不會丟棄,而是送交「再利用機構」做成含銅鹽類原料、銅粉原料,進入「加工廠」重新做成產品,如銅金屬或各類金屬鹽,最後回到市場或重回產線。   為了有效管理廢棄物循環,環保署規定達一定規模、或是會產出有害廢棄物的企業,以及廢棄物「再利用機構」都須繳交「廢棄物清理計畫書」(簡稱廢清書)給地方或中央主管機關,經過審核才能營運。   廢清書

error: 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