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環保時事

最新文章

COP26排碳大國新承諾 有機會將升溫限制在2°C

英國衛報報導,格拉斯哥COP26氣候大會上的溫室氣體排放承諾,有機會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2°C以下了,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如此接近巴黎協定目標。 COP26主席:2030年全球碳排減半目標仍然欠缺 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發現,世界第三大排放國印度的計畫對全球升溫預測產生了顯著影響。如果印度和其他國家在大會中的承諾被確實履行,升溫可能會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約1.9°C,低於2°C上限,但高於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中的1.5°C目標。 不過,英國工黨的影子商務部長、2009年就參加過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米利班警告,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米利班告訴衛報:「任何進展都是好事,但我們需要非常謹慎地看待這些放在30年甚至更久以後、空洞且模糊的目標。例如,澳洲目標2050年淨零,但其2030年計畫實際上會導致升溫達到4°C。現在這個十年有決定性的意義,十年內要將排放量減半是有原因的,如此才能維持走向1.5°C所需的急迫性、清晰度和具體程度。我們不能容許政治領導人改變目標。」 COP26主席夏瑪(Alok Sharma)表示,新的承諾是重要的進展,但本屆COP還需要很大一番功夫才能實現1.5°C目標。 夏瑪說,

歐盟承諾40億歐元助氣候脆弱國 呼籲美國跟進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到2027年,歐盟將額外投入40億歐元(50億美元)支持低收入和氣候脆弱國家。 富裕國承諾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 還差200億 執委會希望美國在今年11月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氣候談判前跟進,並加強其氣候融資貢獻。馮德萊恩說,距離富裕國家承諾2020年前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目標,仍有200億美元的缺口,需趕快補上。 馮德萊恩15日在歐盟議會發表談話時向議員們表示,歐盟和美國等主要排放國「對最不發達和最脆弱的國家負有特殊責任」。 「歐盟每年貢獻250億美元,但其他國家在實現全球目標方面仍然有一大段差距,」她說,「歐洲準備做得更多,但希望美國和我們的合作夥伴也能加緊努力。」 發展中國家已將縮小這個差距視為第26屆締約方會議談判成功的條件。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告訴《氣候之家》,這40億歐元是來自2021年至2027年歐盟預算的新款項,而非成員國的額外捐款。 美國氣候融資目標 尚未從川普時期回歸正軌 智庫E3G高級政策顧問托爾曼(Jennifer Tollmann)表示,「歐盟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候融資捐助者,這是個強而有力的動作。」並說很欣慰看到

循環經濟輔導案例分享-農業資材生物可分解技術應用

摘要: 由於在生物可分解聚合物的新興應用中對綠色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在不損害聚乳酸(PLA)的顯著剛度和強度的情況下,克服其固有的脆性,耐熱性差和熔體彈性已成為聚合物科學中的一個特殊挑戰。在不使用任何昂貴的試劑/添加劑和/或複雜的加工技術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是開發農業資材可行的石化基塑料替代品的另一個關鍵方面。 關鍵字:聚乳酸;耐熱性 前言: 最常見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應用之一是製造農業資材。最有希望的生物基聚酯之一是聚乳酸(PLA),這是一種利用從小麥、玉米和木薯等農業資源中獲得的單體化學合成的生物聚合物。聚乳酸可以由乳酸製造,或者最常見的是通過環狀開環聚合,由其環狀二聚體–乳酸製造。目前,由於PLA在市場上的可用性、價格低廉、機械和阻隔性能與PET相似,PLA是最常用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之一,特別是在農業資材方面。 綠色永續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主要挑戰 透過綠色製造和工程開發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永續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與生物可分解聚合物科學相關的兩個主要挑戰可以列為:(i)開發和大規模生產將被石化基塑料替代的綠色材料,以及(ii)具有高附加值的工業廢物的回收/再利用原料。一方

全球電子垃圾堆 比萬里長城還要重 專家呼籲妥善回收3C產品

10月14日是國際電子廢棄物日,專家呼籲家庭、企業和政府讓更多報廢或未使用的電子設備進入維修或回收設施,以回收貴重金屬、減少開採新資源的需求。 今年的電子電機廢棄物(waste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WEEE)堆積如山,預計總重量約為5740萬噸,比地球上最重的建築物——中國萬里長城的重量還重。 隱藏的寶山 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 UNITAR)永續循環專案(SCYCLE)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奎爾(Ruediger Kuehr)表示,電子電機零件是一種「城市礦山」,有巨大的價值。 SCYCLE執行和分享全面性、實用性的研究,幫助社會減少生產、使用和處置電子電機廢棄物而造成的環境破壞。 「1噸廢棄手機所含的黃金,比1噸金礦石還多。」奎爾博士斷言。「舉例來說,100萬支手機中含有24公斤的黃金、1.6萬公斤銅、350公斤銀和14公斤鈀,這些資源可以回收並回到生產週期中。如果不回收,就需要不斷開採新料,進而危害環境。」 聯合國大學SCYCLE專案高

「城市採礦」新技術 快速從電子垃圾回收貴重金屬

英國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從電子垃圾中提取有價值金屬的新技術,能源消耗是現有方法的1/500,能降低對開採原材料的需求,所產生的廢棄物不致傷害環境。 「最大宗的廢棄物,變成了寶藏」 該技術以「焦耳熱閃蒸法(flash Joule heating method)」為基礎。焦耳熱閃蒸法是能從木材和塑膠等碳源產生石墨烯的創新方法。 德州萊斯大學的研究團隊改良「焦耳熱閃蒸法」,使之可從廢棄物中回收銠、鈀、金和銀等物質,以便重複利用。新技術的工作原理是以電流將廢棄物快速加熱到3400K(3124°C),使前述金屬蒸發成氣體,以進行分離、儲存或處置。 研究團隊表示,「閃蒸」能去除材料中殘留的劇毒重金屬,如鉻、砷、鎘、汞和鉛,留下金屬含量極低的副產品。 全球每年產生超過4000萬噸電子垃圾,這種新形態的「城市採礦」潛力巨大,讓科技公司有機會不必從有安全、貪腐和衝突問題的國家和地區採購原材料。 「在這裡,最大宗的廢棄物變成了寶藏,」萊斯大學圖爾(James Tour)教授說,「這可減少世界各地偏遠和危險地區開採礦石、剝開地表和使用大量水資源的必要性⋯⋯寶藏就在我們的垃圾桶裡。」 圖爾說,手機等

以廢止廢、點石成金 清大教授凌永健用綠色化學推動循環經濟

5G商轉即將到來,當科技巨擘相繼推出新型5G手機、各國緊鑼密鼓布建基地台,為下個通訊時代布局的同時,全球不得不正視通訊晶片對環境的污染。 5G通訊能順利揭幕,「砷化鎵」是背後最大的功臣。「砷化鎵」的材質特性能讓電子移動速度較快,是製作手機功率放大器(PA)的晶片原料;但是其中的「砷」也是致癌、有害環境的世紀毒物,古代殺人用的砒霜就是它的化合物,烏腳病也是「砷」污染水質所導致的。在通訊晶圓的製造過程中,若未妥適處理含砷的廢水或廢油,砷就會透過風化、溶解進入地下水系統,造成污染。 在通訊時代,處理「砷」污染已是全球顯學。長期專研綠色化學方法的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研究團隊透過「濕式冶煉[1]」,將含有砷化鎵的「廢切削油」裡頭的砷分離出來,處理過後的「無毒切削油」可經過純化處理,變成「碳量子點」生物體內影像檢測試劑的合成原料。讓廢油變成高經濟價值產物,凌永健團隊成功點石成金,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目標。 用綠色化學法解決化學污染 投入綠色化學、促成廢棄資源再循環,並不是凌永健早期的研究主軸。1989年自美學成返國至清大任教,他從事的是「分析化學」研究,常與環保署、消基會等組織機構合作,應用質譜分

2020年溫室氣體濃度再破紀錄 WMO籲下週大會「大幅加碼」減碳承諾

路透社報導,聯合國25日警告,去年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歷史新高,全世界控制氣溫上升的步調已經「大幅脫軌」,這清楚說明了聯合國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的具體任務。 二氧化碳濃度直直飆 WMO:我們完全沒上軌道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的報告顯示,儘管在疫情封城期間排放量暫時下降,但二氧化碳濃度在2020年飆升至413.2ppm,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 WMO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目前溫室氣體的增加速度,將導致溫度上升「遠遠超過」2015年巴黎協定的目標,即比本世紀工業化前平均水準高1.5 °C。 「我們完全沒上軌道,」他說,「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我們的工業、能源和運輸系統以及整個生活方式,」他呼籲週末開始的COP26會議要「大幅加碼」減排承諾。 格拉斯哥市正在為氣候峰會做最後的準備,這可能是全世界將全球暖化控制在《巴黎協定》1.5°C目標上限僅剩的最佳機會。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的另一份分析,若各國目前的承諾全部實現,2030年全球排放量將比2010年高16%。 這

台積電、日月光等率先加入 SEMI組全球首個半導體氣候聯盟

為​​加速半導體產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腳步,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今(3日)宣布成立全球首個半導體氣候聯盟(Semiconductor Climate Consortium,SCC),目前已有逾60家的跨半導體價值鏈創始企業會員共同響應參與,台灣有五家企業加入,由日月光、台積電、南亞科、環球晶圓、漢民科技率先響應成為SCC創始會員。 全球首個半導體產業鏈聯盟 目標2050淨零碳排 SEMI今(3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全球半導體氣候聯盟(SCC)為全球第一個全由半導體價值鏈企業所組成之聯盟,成員未來將透過合作保持密切溝通、共同技術創新、設定具體減碳目標,並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同時也將每年發布三大碳排放範圍的年度進度報告。 SCC創始會員共65家,其中有五家台灣企業在列,日月光、環球晶圓、漢民科技、南亞科技、台積電。其餘成員包括世界知名企業,如超微(AMD)、艾司摩爾(ASML)、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Google、英特爾(Intel)、美光(Micron)、微軟(Microsoft)、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 SEMI全球行

碳排也要冤有頭債有主 專家籲各國速立「碳債」機制

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我們的後代子孫背負巨額碳債務的風險越來越高。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研究人員和國際合作夥伴呼籲,立即建立碳移除義務(Carbon Removal Obligation),確定碳債(carbon debt)的責任,接下來要修訂的歐盟排放交易計畫就是個導入的機會。 學者:在碳預算耗盡前 全球應取得執行碳債的資金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各國政府共同承諾透過《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等協議減緩全球暖化。儘管許多國家批准了這些協議,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仍持續上升。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我們正努力用盡升溫達到1.5°C前剩餘的可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這個所謂的「碳預算(carbon budget)」在全球實現淨零排放之前耗盡,之後我們每排放一噸二氧化碳,就得從大氣中除去一噸二氧化碳。換句話說,如果按照目前的軌跡延續——現在看來很可能會這樣——我們將累積碳債。 新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越來越多國家做出的淨零承諾,已經假設大量碳債需要透過長期的淨負排放來補償。例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1.5°C暖化特別報告中的理想全球情境估算

國際供應鏈永續行為準則要求發展趨勢及因應之道

每一個企業、組織都會對環境、社會和經濟產生影響。 對負責任的組織而言如希望以正向方式面對永續議題,採購將是一項可運用的強大、有效工具,通過永續性的採購政策和實踐,使採購行為改變整個生命週期中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努力將不利影響降至最低,是能為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做出貢獻。 因此供應鏈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也是提升組織競爭力的重要一環,除品質與成本的考量之外,供應鏈對於永續發展的行為也是供應商管理的重要考量;為了強化供應鏈因應永續發展的力度,需從制度面著手,除訂定《供應商管理準則》並搭配評鑑及滿意度調查等機制,由供應商簽署相關「承諾書」,共同朝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重創各國組織營運與經濟發展,除首當其衝的觀光、航空業之外,對於全球其他產業影響更深遠的就是供應鏈「斷鏈」的問題,如半導體的晶片荒。因此,供應鏈如何邁向永續之管理、轉型便成為組織現在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在過去的供應鏈管理,常以建立「供應商管理」機制展開,進行內容如下列幾項:  新供應商調查。  供應商書面及現場審查。  供應商篩選與分級。  供應商品保系統稽核。  供應商績效評比系統。 現今則因

EMSA:歐盟海運排放量必須大幅削減

歐洲海事安全局(European Maritime Safety Agency,EMSA)於2021年9月今1日警告,如果歐洲聯盟想要實現2050年碳中和,就必須進一步大幅削減海上運輸的排放量。 EMSA發表報告指出,前往歐盟、以及歐盟內部的海運,在2019年佔了歐洲大陸運輸相關排放量的13.5%。 根據EMSA,有將近77%的歐洲對外貿易、以及歐盟成員國之間所有貿易量的35%,都發生在海上航運。 報告中說,雖然歐盟源自於航行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從1990年下降了約26%,但仍佔了約1,600萬噸,或相當於全球海上排放量的18%。 報告中把排放量的降低,歸因為船隊更新和更高的能源效率。 EMSA表示,要讓歐洲在2050年達到氣候中和(climate-neutral),海事部門需要持續行動來減少環境足跡。 此外,為了朝向「實現我們零汙染的雄心壯志、並且阻止與扭轉生物多樣性的流失」,也有必要採取進一步的行動。 至於另一種危險的全球暖化和酸性氣體─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在2019年達到163萬噸,佔全球海運排放量的16%。 報告指出,這些排放量因為歐洲對燃料中的二氧化硫,採取更嚴格立法而有所

新加坡將設以自然為本的碳權交易市場 聚焦東南亞生態復育

新加坡將成立聚焦於自然保育計畫的碳權交易市場,期有助於保護東南亞地區受脅的熱帶森林,同時也向企業開放現成的碳權來源。 新推出的碳權交易市場名為 Climate Impact X(簡稱CIX),其中包含兩個主要平台:其一是提供公司投資自然保育計畫的交易平台,其二則是可自由交易大規模高品質碳權的交易所,主要服務對象是跨國公司和機構投資人。 運用地利之便 發展「以自然為本」的碳權交易市場 CIX是由新加坡國營投資公司、證券交易所、星展銀行(星國最大銀行)與英國渣打銀行合資設立的自願性碳交易市場。今年5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在線上發布會上表示,CIX有望解決東南亞「碳權交易市場分散」、「市場流動性低且碳權品質堪慮」的問題。 孟文能說,未來大小公司都能透過CIX,直接向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的特定計畫,購買高品質且以自然為本的碳權(nature-based carbon credits),從而使得更多企業都能夠參與自願性碳市場,並且能夠在達成企業永續目標的同時,支持保育、復育與保護自然生態系統。 孟文能說,「新加坡位於東南亞的核心位置,這片地區很有潛力發展以自然為本的解

東協市場遇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是貿易保護還是低碳轉型契機?

今年7月14日,歐盟規劃已久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正式公佈,未來將針對未遵守歐盟碳排放規定的進口產品徵稅,引起各國關注。 歐盟期待透過這個機制,避免企業將碳密集產業外移至環境法規較為寬鬆的國家,造成碳洩漏風險。然而發展程度較低的東南亞國家,以及目前都還沒有制定碳定價機制的國家,將如何面對即將到來的碳關稅挑戰? 德智庫調查報告:亞太八國 支持、反對都有 有些國家將歐盟預計在2023年試行的CBAM機制,指控為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中國生態環境部發言人劉友賓在7月2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這是「一種單邊措施,將氣候變遷議題擴張到貿易領域。這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 亞洲各國的意見也並非鐵板一塊。德國艾德諾基金會(Konrad Adenauer Foundation)在今年3月發布一份報告,分析亞太八國對歐盟CBAM的看法。八國包含澳洲、中國、印度、印尼、日本、新加坡、南韓和泰國。 基金會的休布納(Christian Hübner)說,根據調查,新加坡並不反對碳邊境調整機制,「只要這是公平,而且符合國際規範與

西方氣候大計連發 英2040年禁售油卡車、美提進口商品碳稅

碳關稅、2035禁售燃油車、2030再生能源目標一次看 繼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去年11月推出10點氣候計畫,要在2030年禁止銷售使用新汽油和柴油的汽車和廂型車後,英國再次宣布將在2040年前禁止銷售使用新汽油和柴油大型貨車,作為2050年交通運輸淨零排放計畫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歐盟和美國幾乎同時於14日在碳邊境稅上有所進展。 英國交通減排 增2040年禁貨運油車、國內航班零排放 交通運輸是英國污染最嚴重的產業,在COVID-19大流行前,約佔該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 英國削減交通排放計畫還包括2050年實現淨零航空排放,目標在2040年初將國內航班的排放量削減到淨零。但由於減少飛航對氣候影響的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該計畫過去被批評為不切實際。 政府還表示將在2027年前將其4萬輛汽車和貨車組成的政府車隊換成零排放汽車,比原先的計畫提前三年。 英政府尚未公佈其交通脫碳計畫的全部細節,預計在11月英國主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前發表。 歐美同步推進碳邊境稅 美擬增「污染進口費」 歐盟近日發布的碳邊境稅是為了保護國內製造業而設計,同時施壓其他國家減排。同一天,美國民

日本環境省擬要求下年度稅改全面導入“碳稅”

日本環境省27日基本決定,在2022年度稅制修改中將要求全面導入旨在強化全球暖化對策的根據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徵收的“碳稅”。打算以此作為實現去碳化社會這一菅義偉政府提出的招牌政策的有力手段。經濟產業省和經濟界因警惕負擔增加而展現出謹慎姿態,今後到年底將圍繞是否徵稅和徵收水平全面展開協調。 環境省在自民黨小組閉門會議上出示了建議書的概要。其中首次寫明將採取措施推進對CO2徵稅促減排的“碳定價”,就代表性手法之一的碳稅要求“在也考慮負擔方式的同時推進專業性、技術性討論”。但未給出具體稅目和稅率等制度設計,將有待今後討論。 日本在2012年作為碳稅的一種,導入了主要對企業使用石油和煤炭這些化石燃料徵收的“全球暖化對策稅”。與歐洲相比,被指稅率低、減排效果不佳,全面導入碳稅或將對此進行擴充。不過,日本在此之外已設有石油煤炭稅和針對汽油等的揮發油稅,認為應整體統一調整的意見強烈,協調工作料想也將出現波折。 首相菅義偉去年12月指示環境省和經產省探討導入碳定價。雖然分別通過專家會議討論了手法,但欲以碳稅為核心的環境省與摸索企業負擔較輕選項的經產省之間步調並不一致。 環境省相關人士表示:“終於

台灣第一款種出來的紙盒 利樂攜手義美 讓食物包材更永續

包裝食物的紙盒,為了保護食物、阻隔陽光,大多需塗上一層塑膠。然而在現今,這層膠不只有石化一個選項。 台灣第一款「可回收生質塑膠」全植物盒,由台灣利樂與義美食品公司合作上市,不但採用森林管理委員會FSC標章的紙材,膠膜也採用有「Bonsucro甘蔗永續驗證」標章、百分百回收的植物基聚乙烯(PE),期使消費者喝新鮮,並按照平日的習慣做好回收,就能循環再利用。這些努力也使得利樂名列全球50大永續發展暨氣候領袖。 紙容器大學問 驗證過的紙漿與糖膠出列 義美於2019年10月推出這款鮮奶,採用利樂公司的全植物盒,瓶蓋上小小一片葉子浮印,安靜地表明身分——連瓶蓋都是種出來的。 紙容器因需盛裝飲料、湯湯水水的食材,而須具備防水、保溫甚至阻隔陽光的功能,因此內膜通常加入多層塑膠薄膜或鋁箔隔絕層,這也區隔了紙容器與紙類的回收屬不同類別。紙容器非單純的紙類,而是複合式材質。 傳統上,這層膠是使用石化材料,近幾年陸續有大豆、玉米、牧草等植物膠加入;利樂與義美共同推出的這款全植物盒,紙板來自FSC™驗證森林,膠膜則為全植物聚乙烯(PE),來自Bonsucro永續驗證甘蔗。「這些都是可以種出來並且生生不息的原料

世界首隻無船員、零排放貨船挪威啟航 減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挪威 Yara 公司創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零排放的自主貨船 Yara Birkeland,它以電池為動力運行,可達至零排放。預計這艘船將在今年年底前首次在兩個挪威城鎮之間航行。船上將不設船員,其航行將由三個陸上數據控制中心進行監控。 該船隻開發的挪威公司 Yara 表示,Birkeland 將由 Her?ya 鎮出發,停泊在 Brevikt。Birkeland 使用了7 MWh的電池,大概是一輛電動汽車的 1000 倍。它可減少氮氧化物(有毒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最高速度達 24 公里/小時,船內可放置 103 個貨櫃。雖目前未有計劃進行任何重大的遠洋航行。但 Yara 亦表明這艘船有能力完成與今天燃燒化石燃料的貨船類似的事情。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的數據,航運業目前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 2.5%至 3%。挪威幾乎所有的電力都是由水力發電產生的,雖仍會產生溫室氣體,但人們普遍認為水力發電的碳排放量比燃燒化石燃料低得多。 資料來源: CSRone (https://csrone.com/news/7056)

歐盟提氣候變遷大計 Fit for 55草案:社會與經濟的全面轉型

碳關稅、2035禁售燃油車、2030再生能源目標一次看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副主席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 於台北時間週三(14日)晚間公布大規模氣候變遷計畫。這份「55套案」(Fit for 55)一共提出12項政策措施,以確保未來的氣候和能源政策能符合《歐洲氣候法》設定的目標,並引領其他國家在幾個月後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登場的11月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跟進。 Fit for 55:看向氣候中和歐洲 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55% 歐盟為了實現對於《巴黎協定》目標的貢獻,歐盟委員會於2019年12月提出綠色政綱,目標是要在2050年使歐洲成為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此項目標正式寫入2021年7月生效的《歐洲氣候法》(European Climate Law),具體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 為了達成九年後溫室氣體減排55%的目標,歐盟執委會14日晚間召開線上記者會,公布「55套案」,涵蓋氣候、能源、建築、碳交易、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稅賦等面向,以驅動經濟和社會轉型。 由於涉及面向廣大,不但將影響能源、運輸

挽救全球暖化已不能只減少碳排放!沃爾瑪和亞馬遜預計2040年做到「淨零排放」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將至,各國與各大品牌紛紛展開對策,沃爾瑪積極檢視價值鏈,預計達到2035年100%使用再生能源,亞馬遜更是期望在2025年就達到全數使用再生能源營運。全球減排勢不可擋,台灣也喊出在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目前評估各產業可實行的永續策略並推動能源轉型。 為了對抗氣候變遷,2015年聯合國195個成員國通過《巴黎協議》,目標是在2100年時能將全球氣候上升溫度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攝氏2度內,甚至最好可以達到1.5度。然而,2018年時,國際權威氣候科學組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就指出,2052年全球氣候上升就將突破1.5度,若要使均溫回到1.5度以內,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必須要在2050年歸零。而這個目標距離現在,已經僅剩不到30年。 歐盟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 改善以往治標不治本的減碳方式 有鑑於全球面臨的氣候危機,歐盟在2021年7月15日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草案,預計2023年起試行3年,初期要求進口鋼鐵、鋁、水泥、肥料及電力產品須申報碳排放量,針對進口貨物溫室氣體排放量課稅,且將逐漸拓展至其他產業。 儘管過去各國都有訂定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然而,生產高碳商

不用煤也能生產鋼鐵 瑞典首批「綠鋼」交貨Volvo 跨出零化石燃料重要一步

瑞典公司Hybrit宣稱已生產出世界第一批不使用煤炭的「綠鋼」,已在試產並出貨給卡車製造商Volvo,預計2026年正式商業量產。 IEA:鋼鐵業是煤炭最大工業消費者 鋼鐵生產在排放和其他與永續性相關指標的表現算是相對成熟,不過仍有許多改善空間。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的資料,鋼鐵業每年直接排放2.6億噸二氧化碳。2019年,這個數字高於水泥和化工等產業的直接排放量。 IEA說,鋼鐵業是煤炭的最大工業消費者。鋼鐵業約75%的能源需求靠煤炭來滿足。 一年前,Hybrit在其位於瑞典北部Lulea的綠色鋼鐵實驗工廠開始試運作,希望用再生電力和氫氣取代傳統焦煤來產鋼。氫能也是歐盟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關鍵。 Volvo規劃明年起 以綠鋼製造原型車和車用部件 Hybrit由鋼鐵製造商SSAB、瑞典公用事業公司Vattenfall和礦業公司LKAB合資。 SSAB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瑞典和芬蘭排放量的10%和7%。該公司表示,試產交付是「邁向零化石燃料價值鏈的重要一步……目標是最早在2026年向市場提供零化石燃料鋼鐵,並以工業規模

error: 內容保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