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環保時事

最新文章

環境部長:碳費審議委員會月底成立 採歐盟標準減碳可望享「大折扣」

環境部長薛富盛今(20)日表示,本月底將組成碳費審議會,委員共21名,包含六名公民團體代表,3月底就會推出碳費費率草案。他透露,未來業者若採用SBTi歐盟減碳標準,不排除可享有一半以上,「非常非常大」的折扣費率,對產業將頗具誘因。 我國排碳大戶明(2025)年起繳交碳費,費率和優惠措施草案遲遲未公開。環境部今日下午舉行媒體餐敘,薛富盛在席間接受媒體聯訪指出,環境部現正進行「碳費審議會」委員遴選,委員共計21名,其中包含六名公民團體代表。 薛富盛表示,會考量民間角色平衡性,邀請公協會加入討論,「不應該侷限在只有環保團體」,審議會成員2月底就會選出,並召開兩場的審議會議,於3月底推出碳費費率以及優惠費率等相關草案,經過兩個月的研商期後公告。 針對「碳費指定減量目標及自主減量計畫審核辦法」(簡稱優惠費率草案)當中的「2.5萬噸免徵額」爭議,薛富盛表示,原意是要避免「2.49萬噸不用繳、2.51萬噸要全繳」的不公平狀況,環境部認為十分合理,也獲得多數人的同意。當被問及民間團體反對意見,他話鋒一轉,「這個部分(草案)目前都還沒定案,只是在蒐集意見的階段」。 薛富盛進一步說明優惠費率草案,若業者採

沃旭進軍美國挫敗 離岸風電巨頭裁員、暫停配息、退出多國市場

全球全力拚綠能,風電與光電產業前景看好,離岸風電卻遇上逆風。全球離岸風電龍頭沃旭(Ørsted)投資美國市場失利,7日宣布一系列對策,決定裁撤600~800個職位、暫停發放2023年至2025年的股利、退出挪威、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離岸風電市場,並暫緩開發日本市場。標普全球(S&P Global)已將沃旭長期信用評級從BBB+下調至BBB。 風電前景看好,離岸風電龍頭沃旭進軍多國市場,在美國拓展不順,蒙受巨大損失。 拓展市場 進軍美國重大挫敗 沃旭在歐洲、北美和亞洲建置超過1900座離岸風機,佔全球25%,是全球最大離岸風電開發商,在台灣也參與海洋風電、大彰化離岸風場等計畫。 沃旭進軍多國市場,卻在美國遭到重大挫敗。2023年11月,沃旭表示,受到通膨、升息和供應鏈斷鏈影響,決定取消紐澤西州離岸風電Ocean Wind 1和Ocean Wind 2的開發,並認列284億克朗(40億美元)資產減損。消息一出,當日盤中股價跌到六年來最低。 今年1月,沃旭再度宣布,馬里蘭州的Skipjack離岸風電計畫不具商業可行性,將另尋電力合約。2月7日,沃旭董事會通過,將公司2030年再生能源裝置

美國將放寬廢氣排放規定,至2030年減緩電動車轉型計畫

美國總統拜登將放寬其計劃中提出的,到 2030 年的年度要求,以積極減少廢氣排放並提高電動車銷量。 汽車製造商和美國汽車工人協會期望拜登政府能放慢電動車銷售的成長計畫,他們表示,電動車技術對許多美國主流消費者來說仍然太貴,需要更多時間來開發充電基礎設施。 美國環保署於 2023 年 4 月提議,要求在2032 年將新車排放量減少56%,根據EPA 最初的2027-2032 年提案,預計汽車製造商的目標是到 2030 年電動車佔其新車產量的 60%,到 2032 年達到 67%,以滿足更嚴格的排放要求。 消息人士表示,預計下個月公佈修訂後的最終法規,EPA 將放慢其擬議的 2030 年年度排放要求計畫,下一步預計到2030年將使電動車佔汽車總產量的比例小於 60%。 資料來源: REUTERS (2024.2.21),US to soften tailpipe rules, slow EV transition through 2030

報告顯示,塑膠回收不能視為永久的解決方案,只是延長物品被處置的時間

回收塑膠廢棄物的方式已經推廣有 50 年之久, 氣候完整性研究中心(CCI)的報告顯示,大型石油公司和塑膠產業幾十年來就知道這在技術上或經濟上都不是可行的解決方式。 這份報告揭露了用於宣傳塑膠可回收的欺騙行銷和公共教育活動,儘管明知這不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報告稱,這些策略使一次性塑膠產業得以擴張,同時避免了有效解決廢棄物和污染問題的監管。 「塑膠回收不能被視為永久的固體廢棄物解決方案,因為它只會延長物品被處置的時間,」工業貿易組織 Vinyl Institute (VI) 1986 年的一份報告中寫道。 該組織的創始董事羅伊·戈特斯曼 (Roy Gottesman) 在 1989 年的一次會議上再次強調了這個問題,並警告說,“回收不能無限期地進行下去,並且不能解決固體廢物問題。” 為什麼塑膠這麼難回收? 日常用品中有數千種不同類型的塑料,收集和分類的成本很高,它在使用一兩次後也會降解,每次改變用途時毒性都會變得更大。 儘管知道這一點,石油和塑膠公司仍繼續進行促進回收的活動。 美國塑膠委員會 (APC) 員工的內部記錄承認再生塑膠不可能與原始材料競爭。他們寫道:“在不久的將來,原始供

環保埋葬新方式通往更綠色的來世道路

堆肥葬(Human Composting)已在美國六個州合法化,但在歐洲任何地方仍然沒有提供,大多數歐洲國家,死亡時唯一的選擇是火葬或傳統埋葬,不過,人們對於死後埋葬的選擇需求不斷增長,特別是那些環保的選擇。 火葬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且在棺材中焚燒屍體會釋放有毒廢氣,例如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而一次火葬會產生約 245 公斤的碳排,相當於為智慧型手機充電 29,000 次以上。 而傳統的墓葬也會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防腐過程中使用的化學物質可能會洩漏並污染周圍的土壤和水道。 堆肥葬(Human Composting)是什麼? 屍體被放置在密封容器中,並被大量的苜蓿植物和木屑混合物包圍,這些有機物快速聚集並自然保留熱量,避免了傳統火葬場昂貴的化石燃料支出。 熱加速了微生物的活動,大約30-50天,體內轉化為有機物,骨骼和牙齒在此過程中不會分解,而是使用專門的設備單獨研磨,然後與其他土壤混合。 之後將新土壤再放置約 30 天,使其穩定並乾燥,然後再交給親人。 2020 年,天主教魯汶大學發表的一項研究調查了腐殖過程如何影響豬的身體,發現屍體分解並產生氨等化合物的時間比預期長得多,認為「自然腐殖

培植肉拯救瀕危魚類 人造鰻魚飯預計2025年上市

如果人造鰻魚肉能減緩過度捕撈鰻苗,還能保有鮮美風味與口感,你買單嗎? 鰻魚成了餐桌上的美食,生存壓力也跟著上漲,新創公司投入人造鰻魚肉研發。 隨著野生鰻魚苗減少,鰻魚價格節節高升,但饕客還是放不下對鰻魚飯、鰻魚壽司的熱愛。以色列食品新創Forsea Foods正在開發人造鰻魚肉,以類器官(organoids)培養技術製造鰻魚肉。 「我們可以生產出在味道、口感、外觀及營養價值都與鰻魚完全相同的產品」,Forsea Foods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尼爾(Roee Nir)表示,這種培植技術非常適合用在海鮮上,因為海鮮肉質均勻,不像有油脂分布的牛肉。 Forsea Foods成立於2021年,第一項產品就瞄準人造鰻魚肉。尼爾接受《spoon》專訪時解釋,這是因為鰻魚市場供不應求、價格高昂,而且鰻魚是瀕危的魚類。 他指出,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海洋生態系有超過700種可食用物種面臨滅絕,而鰻魚的數量在近十年減少了90%到95%。 鰻魚的繁殖過程相當複雜,牠們在河川中生長,成熟後洄游到海洋中產卵,一生只產一次卵。長年以來,鰻魚養殖幾乎完全仰賴野生捕撈鰻苗,導致自然資源過度消耗,野生

2024世界經濟論壇:氣候韌性已不夠 企業永續要勇敢走向「再生」

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1月15至19日登場,全球約800多位企業領導人、政要齊聚在瑞士達沃斯(Davos)。今年論壇主題是「重建信任」(Rebuilding Trust),希望在加薩危機、烏克蘭的戰爭、大選舉年等政經不穩定的情況下,重建社會和國際信任。 達沃斯是思考商業創新、合作,決策者相互聯繫的重要會議,今年議題聚焦在氣候變遷、人工智慧。不同於以往,企業不再只是談論氣候韌性,也開始思考再生(regeneration),希望不要只是被動因應氣候變遷,而要以更大膽、主動的策略,帶領新的經濟與生活方式。 氣候變遷危機 「因應」轉向「再生」 極端氣候頻傳,企業常須因應生產製造上的危機,以及愈來愈普遍的碳費或碳關稅。今年的經濟論壇有新的想法,認為企業永續要有更積極的作法,叫做再生。 《BBC》報導,世界經濟論壇自然與氣候中心全球負責人梁錦慧(Gim Huay Neo)表示,公司經營的挑戰就是維持成長、創造利潤,還要做到減少碳排放跟自然資源消耗。要達成到這些目標,必須建立新的經濟模式,甚至打造新生活方式。而且,新生活要比目前的生活更美好。 全球知名管理顧問公司科爾尼(Kearney)也發表了企業

台灣首款燉飯米「花蓮26號」誕生 可望大幅減少98%的食物里程

米是義式燉飯的精髓,台灣傳統白米軟綿,相較於久煮還能維持形狀、米心吸湯仍能保持韌性的燉飯米,口感有不少差距。花蓮農改場23日表示,已研發出本土首款適合做燉飯的「花蓮26號」,針對我國每年從義大利進口百餘噸燉飯米的需求,可望大幅減少98%的食物里程。目前已授權三家廠商,將以契作方式量產燉飯米。 米心白白胖胖 本土首支燉飯米「花蓮26號」 花蓮農改場歷時七年育種,研發出本土首款適合製作燉飯的水稻品種「花蓮26號」。義大利燉飯講究香濃彈牙,精髓就在米粒要能吸飽湯汁、同時又不能輕易熟爛。道地的義式燉飯,使用的米通常進口自義大利。 「你去比賽,米心白白的通常會被打掉。」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楊大吉表示,花蓮26號打破了農民習以為常的想法,因為高比例的「心白」(白堊質粒)正是燉飯需要的。花蓮農改場副研究員黃佳興解釋,心白越高,就有越多孔隙吸附湯汁,花蓮26號不只心白比例高,還又大又胖、為中直鏈澱粉,因此十分耐煮、不易糊爛,能滿足燉飯講究的米粒完整、彈牙、吸汁。 花蓮農改場自2016年開始以義大利燉飯米品種「Vialone nano」作為母本,與台灣抗稻熱病、產量穩定的「台東30號」雜交,費時七

工研院首本組織永續報告書出爐 邁向永續發展

工研院 24 日發表「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與發布首本「永續報告書」,院長劉文雄表示,未來每年的第2季將完成前一年的永續報告書,檢視組織永續發展目標完成進度。 在研發成果上,工研院展現其開發自主科技,助產業提升競爭力等成果,包括打造碳化矽半導體關鍵材料產業自主化、首創國內人工韌帶等;為落實組織永續,同時發表「永續發展策略藍圖」,揭露工研院在科技研發、產業推動、社會公益、人才培育、友善職場、淨零永續環境等六大永續面向成果,及鏈結公協會並涵蓋產官學研各界的國際夥伴,積極促進國內外產業交流與科技發展,展現工研院推動產業永續發展的決心和承諾。 工研院過去50年是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目前已是一個6000多人的大組織,不僅要有研發方向,還要討論如何繼續往前走,朝向組織永續發展。 工研院於2022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同時設立組織永續發展辦公室,參考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歸納有科技研發、產業推動、社會公益、人才培育、友善職場和淨零永續環境6大面向,編製永續報告書。 目前完成首本永續報告書,劉文雄說,今年第2季將完成2023年永續報告書,未來每年第2季將完成前一年的永續報告書,檢視永續發展目

環保吸管「竹、紙、玻璃、不鏽鋼」 哪一種材質更環保?

為了消滅各種一次性產品所造成的環境負擔,市面上出現越來越多「環保吸管」。但新製造,是不是能真的解決問題?比較基準各不相同,仍難有定論。 這次我們讓數據說話,比較一次性與可重複使用吸管,自製造過程到廢棄的環境影響,究竟有沒有更環保? 哪種環保吸管更耐用? 常見的環保吸管材質比較 首先,我們比較在正常使用習慣下,不同環保吸管與一次性吸管能被使用的次數。鋼吸管因為材質堅固,合理使用次數可達500次;玻璃吸管雖然同屬硬材質,但容易有破裂的風險,則為100次;其餘則是偏向自然材質的竹吸管,因為較易受潮損壞,以50次計算。 玻璃吸管和竹吸管的碳排放量最高!環保吸管碳排居然高於一次性吸管! 無論是購買環保吸管或是一個一次性吸管,不只吸管本體,它的包裝與周邊配件,也需要被納入。因是我們計算各式環保吸管與一次性吸管它附贈的包裝配件,從製造到廢棄過程中,會產生的環境影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號稱「環保吸管」的玻璃吸管與竹吸管,竟是碳排放量最高的兩種!因為每清洗一次,分別會造成鋼吸管63%的碳排放量,及玻璃吸管與竹吸管41%的碳排放量。且隨吸管附贈的尼龍清潔刷頭,因為上游生產鏈消耗的電力與柴油,還有收納袋製

一次性塑膠Out! Google減塑挑戰賽創意大比拚

在這個塑膠充斥的時代,一群創新無限的人正努力減塑。2023年4月,Google發起一次性塑膠挑戰賽(Single-Use Plastic Challenge),獲獎者將有機會進駐Google在美國的咖啡館和微型廚房(microkitchens),吸引許多食品業者參與。12項作品最後脫穎而出,《環境資訊中心》挑選了幾個有趣的案例與大家分享。 一、解決剩食和塑膠問題的糖果 全球食物浪費問題嚴重,一次性塑膠挑戰賽中也有看上「醜食物」魅力的廠商。《UpWorthy》報導,糖果公司Climate Candy由凱勒(Amy Keller)創立,出身糖果世家的他創立了環境友善品牌,收購外觀不完美但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做成糖果,再用植物纖維製作環保包裝袋。不僅將剩食變成美味的糖果,又能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 二、咖啡杯成為花園的養分 新創公司GaeaStar從印度小吃攤的茶杯Kulhars(指不上釉的陶杯)獲得靈感,開發出可分解的陶土杯。根據《VeryCompostable》,這種杯子的材料很簡單,只需黏土、鹽和少量的水,利用3D列印技術,每個茶杯花不到30秒就能製作完成。喝完可以直接丟在花園,一腳踩碎。

挑戰膠囊咖啡最大的痛 無殼「咖啡球」如何兼顧快速、風味、零廢棄

今天喝咖啡了嗎?一個小小的膠囊放入咖啡機,按下按鈕,就能享有一杯熱騰騰的香醇咖啡。方便、快速、無須技巧,膠囊咖啡市場快速成長,但膠囊的廢棄處理始終是個痛。 看準消費者關注環境的心,瑞士零售業巨頭Migros在2022年推出全球首款「無膠囊」的咖啡球。結合了風味、便利和零廢棄三大特點,號稱是「徹底翻轉咖啡業」的「史上最偉大創新產品」。 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CoffeeB說是膠囊,更像是一顆球。外殼採用Delica專利的天然保護膜,能阻隔氧氣,保持咖啡風味。咖啡球用完不需回收,也不用專業的堆肥處理,丟在家中庭院或花盆,幾週後就會自然分解,形成肥沃的腐植質。 《美聯社》報導,Migros解釋,咖啡球外殼的原料主要是海藻,薄且無味。用過後可以與咖啡粉一起丟棄。 如同一般膠囊咖啡,CoffeeB也需搭配專屬咖啡機。Migros稱,這套系統歷經五年研發,咖啡機絕大部分以回收材料製作。亮點是模組化設計,這代表更換零件將會非常便利。 咖啡豆成分上,自然也不馬虎。根據口味,分別來自雨林認證咖啡、公平交易、或BIO有機咖啡。 消費者買單嗎?CoffeeB推出一年後,《Spoon》報導,CoffeeB已攻入瑞

分享取代定價更吸引人 Nuw 讓快時尚單品也有第二次生命

價格低廉、取代性高的快時尚二手衣,在市場機制上難與新衣競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的二手平台Nuw用以物易物概念取代有價販售,以創新模式讓二手衣市場順利運作,不必再花錢添購新衣。 當新的時尚潮流崛起,免不了又要更換一次衣櫥,不斷添購新衣、淘汰舊衣,是快時尚下必然的趨勢,但這卻也造成地球的碳排放量不斷增加。 根據統計,全球有1/10的碳排放量來自時尚產業,每年更有高達30萬噸廢棄織品被倒入垃圾掩埋場。單單只是購買一件白色的棉質T恤,就跟一輛汽車跑50公里的碳排放一樣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各式各樣的二手衣市場開始出現。在不同的二手物交易平台上,你可以把自己的舊衣轉賣、轉送、捐出,並以相對便宜的價錢買到自己本來沒有的衣服。 然而,這種模式往往只適用於某些商品,尤其是那些奢侈品或復古衣著等,卻不適用於快時尚這類廉價的一次性服裝。原因在於,人們可以用類似或是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全新的衣服,二手的快時尚服飾並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快時尚商品價格、稀有度低,二手衣市場難以轉售 來自英國的Aisling Byrne,在一次印度的旅行中,親眼見證快時尚對當地環境與社區造成破壞性的影響,大量的廢棄物使她怵目

碳費費率最快第一季拍板

我國今年啟動開徵碳費,排放大戶將以2024年的排放量為依據,在2025年繳交第一筆碳費。 然而碳費怎麼收?收多少?環境部3日首度拋出碳費計算公式,還有收費對象、碳權抵扣碳費、優惠費率等初步規劃,其中,「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碳費」的算法飽受爭議,環保團體批評,此舉形同給予業者免費排碳配額。 目前環境部僅釋出法案架構,還待草案預告。氣候署署長蔡玲儀表示,相關辦法及碳費費率,都將在今年第一季拍板。 一、碳費向誰收? 碳費怎麼算? 根據氣候署簡報,碳費收費對象要符合兩要件,其一是被認定為「事業應盤查登錄及查驗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多為電力及大型製造業),其二是「直接排放與間接用電排放合計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碳費計算方式,則暫定為排放量扣減2.5萬公噸,再乘以碳費費率,也就是排放2.49萬噸不用繳費、排2.51萬噸只要繳0.1萬噸的碳費。 氣候署表示,如此訂定是避免只設2.5萬噸的門檻,會產生「2.51萬噸要全繳、2.49萬噸全不繳」的不公平狀況。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表示,應盤查對象約佔我國75%排放量,但電力業還要扣除消費性電力排放,扣除後,涵蓋我國55至60%排放量。 至

環團籲勿開放2.5億噸免徵額、不要「垃圾碳權」抵碳費

全台碳排2.5萬噸以上,共500多家排放源將繳碳費,環境部3日提出,業者可扣減2.5萬公噸排放量再計算,遭環團批評形同給予業者2.5萬的免費排碳配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若以碳費費率每噸300至500元計算,我國每年碳費將少收37至60億元。環境部則回應,所得稅、空污費都有類似做法,會尊重環團意見,再與各界溝通。 環團齊批 環境部送上2.5萬噸「免費排碳」配額 碳排大戶將在2025年以今(2024)年盤查結果為依據繳交碳費,然而,相關子法進度都不如預期,環境部3日辦理「碳費徵收子法推動進度交流座談會」,還是沒有提出碳費費率,不過首次拋出「排放量扣減2.5萬公噸」再乘以費率的計算方式,引起在場民間團體不滿。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沈宜臻表示,扣減2.5萬噸形同給予業者「免費排放配額」,恐降低業者減碳壓力。他並指出,若以500家排放源、每噸排放收300至500元計,我國碳費將減收37~60億元。此外,碳費是針對個別工廠收取,因此擁有越多工廠的企業,獲得的免費配額也越多,更容易讓企業透過調度生產線的方式規避碳費。 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組組長陳雍慧表示,少徵恐怕讓碳費涵蓋全國整體排放的比率更低

德國經濟成長趨緩期間碳排放量創70年來新低

德國智庫Agora Energiewende最新報告指出,隨著歐洲最大經濟體縮減煤炭產量,德國的碳排放量降至七十年來的最低水平。此外,該報告估計2023年排放量為6.73億噸,比2022年減少7,300萬噸,比1990年減少約46%,是德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最低排放數據。 德國宣示在2045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在歷時數年逐步淘汰核能後,於2023年將最後三座核電廠除役。同時,去年燃煤電廠發電量降至60年來最低水平,這主要是由於進口增加和需求下降導致。德國經濟成長趨緩和烏克蘭持續戰爭等國際危機共同作用下,也造成了能源密集型產出下降11%,超過總體經濟萎縮的0.3%。 然而,該報告也表示,大部分煤炭使用的削減並不是長期再生能源建設的結果,而長期建設將導致永久性削減。約15%代表此類永久削減,而約50%則來自短期影響,例如降低電價。同時,由於去年建築和交通部門的排放量幾乎持平,德國很可能無法實現歐盟的氣候目標。如果未能實現這些目標,該國將不得不支付罰款或從其他歐盟成員國購買排放權。 就德國氣候保護而言,憑藉創紀錄的新增再生能源電力在氣候政策上取得了成功,使德國更接近2030年目標。然而,

歐美新創打造「低碳水泥」:AI協助降碳排、太陽能生產熟料、研發可吸碳的建材

水泥生產的過程中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然而全球多數主要城市對於住房及公共建築的需求仍不斷增長,該趨勢與國際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共識相悖,如何在水泥產業中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成為各界關注的重點。 新創公司synhelion利用光電生產水泥熟料。圖為鏡面將太陽輻射集中到synhelion的太陽能塔接收器。圖片來源:synhelion 根據美國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約有7%的人為碳排來自水泥業,這也使得水泥成為重工業中碳排量最高的產業之一。全球水泥與混凝土協會(GCCA)水泥創新暨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部門負責人洛雷亞(Claude Loréa)表示,就算時至2050年,全球仍將有3/4的公共建設等待施建,預計水泥的用量將持續增長。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解釋,目前各國廣泛使用的水泥為卜特蘭水泥(Portland Cement),該水泥在製程時會先以粘土、石灰石等原料研磨成生料,接著再以約1500°C的高溫將生料放入水泥窯爐中製成熟料(Clinker),水泥生產商最後會將熟料進行研磨,透過加入矽砂、爐石及水等

2024年全球光電成長將趨緩

Wood Mackenzie的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全球光電安裝數量年均成長28%,其中,2022年至2023年間劇增56%。然而,預計2024年至2028年將不會出現成長。儘管未來10年全球太陽能總裝置容量將持續快速成長,但與近年來的成長率相比,安裝量成長速度將在2024年開始趨緩。Wood Mackenzie預估今年全球新增太陽能裝置容量為270GW,而國際能源總署(IEA)預估2023年新增太陽能裝置容量為349GW。 然而,全球太陽能市場的成長遵循典型的S曲線。近年來,曲線最陡的部分成長迅速是從2024年開始,該產業將度過轉折點,其特點是成長模式放緩。雖然全球太陽能市場仍然比幾年前成長很多倍,但隨著產業的成熟,遵循這種成長路徑是很自然的。目前,並非所有地區都處於S曲線上的同一點。例如,非洲和中東要達到成長轉折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外,以中國為主的亞太地區和歐洲兩大市場正在全球推動這種成長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任何變化都會對世界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中國在新增裝置容量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今年將新增裝置容量約180GW。 可能影響成長趨緩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對能源轉型的

歐盟 CBAM 對我國中小企業之影響分析

摘要:  當今各國大多皆為抑制氣候變遷制定目標並採取行動,其中以歐盟作法最為積極精進,已在其綠色政綱中宣示2030年溫室氣體相較1990年減量55%並於2050年減量80%以達成碳中和大陸之決心。為有效遏止因環境法規越趨嚴格造成邊境碳洩漏問題並維護境內產業國際競爭力,歐盟已於2021年決議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於2023年起逐步試辦並預計於2026年正式實施。本文試圖就貿易現況了解現階段可能對我國中小企業影響,評估CBAM於過渡期至實施初期對我國貿易影響尚屬輕微,但因綠色關稅導致環境成本增加仍對企業經營造成負擔,須採取相關因應措施。此外探討後續國際反應及歐盟可能的加嚴措施影響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中小企業面臨企業成本上升及政策變化時提高適應能力或尋求輔導協助時可能的方式及建議作為。 壹、CBAM實施辦法:   根據歐洲理事會2023年4月25日最新修訂規範內容,確定將鋼鐵、鋁、化學品、水泥、肥料、電力六大品項列入首波管制名單,並於2023年10月起至2025年底實施過渡期,依施行狀況調整細則及後續規劃。於過渡期內,廠商僅需完成產品碳揭露並提交報告,無需繳交任何費用,待正式實

歐盟因應2050淨零排放之中小企業政策

摘要:   近年各國政府陸續訂定 2050 淨零排放目標,為積極協助中小企業發展或轉型為低碳且永續之企業,並提早布局綠色商機,紛紛提出各式政策工具。   常見工具可歸納為四個面向:(1)誘因管制措施(2)綠色認證及獎項(3)財務誘因支持(4)技術支援。   其中,財務誘因支持工具繁多,在歐盟至少包含直接補助、私募股權投資與優惠貸款等類型。對於較難獲取市場資金的新創企業而言,更需要直接補助方式來進入淨零路徑;相較之下,對於已邁入成長期之企業,透過私募股權基金挹注或者低碳項目投資,皆可在提供企業發展環境的同時,激勵中小企業提高競爭力。另外,從歐盟經驗看到的技術支援工具亦相當多元,綜整其精華在於提供合作平台、體制改革與經驗分享。 壹、歐盟因應 2050 淨零排放之中小企業政策工具:   全球中小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不容小覷,在各國政府陸續訂定2050淨零排放目標下,為積極協助中小企業發展或轉型為低碳且永續之企業並提早布局綠色商機,紛紛提出各式政策工具。以下茲彙整歐盟針對其會員國中小企業所提出的政策工具及應用案例,以供國內參酌。   為協助中小企業邁向永續,歐盟將常見政策工具歸納為四個面向分別

error: 內容保護中
Seraphinite AcceleratorBannerText_Seraphinite Accelerator
Turns on site high speed to be attractive for people and search eng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