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泥炭地转作油棕恐释出大量温室气体
亞洲、非洲、南美洲等熱帶地區均廣泛種植棕櫚,然而,世界上85%的棕櫚製品都來自於馬來西亞與印尼。2011年印尼即產出900萬噸棕櫚油,居全球之冠。未來10年,印尼政府除了打算再擴增一倍產量,還計畫積極開發熱帶雨林海岸的泥炭地。 由於近期研究終於確認了油棕擴增與溫室氣體排放間的關係,印尼政府此一決定將對全球造成巨大影響。 不同於一般科學家從棕櫚油去測得溫室氣體排放量,兩位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生Fatwa Ramdani與Masteru Hino不看全印尼,而只聚焦在廖內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上。 熱帶雨林和泥炭地都提供了重要的生態服務,例如提供生物棲所、清淨的空氣與水源或甚至具有碳儲存的功\能。但泥炭地無庸置疑是世界儲碳冠軍。 泥炭地通常潮濕而泥濘,任何死去的生物都得經過長時間才能腐化分解。植物從大氣中擷取到的碳,就如此無期限的被儲放在死去或是仍活著的細胞組織裡。但只要該生態系統受到侵擾或改變,原先儲存的碳就會被釋放。 2000至2012年間,廖內省的泥炭地一直受到137間跨國企業與2間上市公司的大規模侵擾。廖內省天然林的覆蓋\面積從1990年的63%,到了2012年已遽降至22%。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