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重要產媒區山西大同市將垃圾經過特殊處理後,可替代煤炭成為發電的新動力,估計年發電量約2億度,提供大同市30多萬居民一年的日常用電量。 新華社報導,有「中國煤都」之稱的山西大同是大陸最大的動力煤基地之一,但經過多年開採,煤炭資源已接近枯竭,因此山西近年來開始推廣「垃圾發電」。 「垃圾發電」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杜絕掩埋造成的土地污染、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實現無害化、減量化及資源化,促進環境和經濟的永續發展。 中國的垃圾通常是廚餘垃圾、水分高熱值低、殘渣多、沒分煉等特點。為此,負責籌建的中國中德環保有限公司,設計了適合中國垃圾特點的焚燒發電設備。 據了解,透過加深爐膛,讓垃圾焚燒時溫度不低於攝氏850度,煙氣在高溫層停留時間超過3秒。經過在爐排上反覆翻滾,垃圾、秸稈能夠充分地混合燃燒。 此外,活性炭纖維氈與布袋除塵器能有效去除煙氣中的灰塵和殘留戴奧辛 (Dioxin,大陸稱二噁英)。經中國國家環保部監測分析中心監測,大同市的戴奧辛排放為0.034ng,低於中國規定的環保標準,且優於歐盟標準。 大同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公司董事長張建功說,垃圾除年產2億度的電外,焚燒產生的灰渣還可以做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