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CREIA) 委托益普索市场咨询有限公司(Ipsos) 对中国十座主要城市的3000名消费者进行访问,发现中国消费者对于购买“绿色电力”的意愿空前地强烈。
“绿色电力”是指来自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中国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猛,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都居世界第一。但火电仍是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大宗,2015年占中国全国发电量的74%,其中大部分是煤电。随之而来的空气污染与碳排放问题成为中国社会之痛。
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众高度关注空气污染问题,认为“绿色电力”有助于减少污染,并愿意为之付出更高的电费。但消费者的意愿能否改变中国电力格局,目前并不明朗。
在所有城市中,受访者表现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关切。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心”目前中国国内的环境状况。空气污染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最高,远远超过气候变化问题所受到的关切。
民众对于“绿色电力”的态度似乎与他们对空气污染的深恶痛绝有关。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电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污染。
该调查显示,受访者对于购买“绿色电力”的意愿强烈,超过九成(97.6%) 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购买“绿色电力”,其中四成(40.7%) 表示一定会购买。北京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强于其他城市。
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受访者希望通过电费账单了解自己购买的电力来源。中国消费者目前无法自主选择所购电力的来源,这使得他们无法像德国和美国的部分消费者那样“用钱投票”,支持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为“绿色电力”支付更高的电费,大多数受访者表现出支持的态度。有超过四成的受访者可以接受每月超过10元的电费增加。中国家庭每月平均电费支出在100元左右。
此前已有研究计算出中国公众愿为更清洁的空气支付可观的额外费用。这项调查似乎再一次印证了这一发现。比起欧美的消费者,中国消费者的“绿色电力”消费意愿更强。
为实现气候目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在2020年年达到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20%的目标。在此背景下,2015年针对英国家庭用户的调研发现, 近一半(48%) 的受访者有意愿购买绿色电力。另外,怀卡托大学Riccardo Scarpa等研究发现,大多数英国家庭愿意为绿色电力多支付费用,但自愿多支付的部分尚不足以支持清洁能源技术的高昂投入。
2013年,针对美国的市场调研显示,一半左右(52%) 的美国民众有绿色电力的购买意愿。此前,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 整理各电力企业二十年来的调研数据发现,民众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兴趣及支付意愿超过其他的电力形式,但了解却并不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室主任刘强认为,中国公众对于绿色电力的更高青睐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在中国,大家对于环境污染的体会是非常深的,尤其是最近的一二十年,可以说只有中国人才知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但是,刘强同时认为,民众消费意愿对于中国整体电力结构的影响有限。因为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仅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1% 。这意味着,此次调查所涉及的部分仅占较少的市场需求。
而对于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七成以上,且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工业用户来说,微小的电力成本上升都难以接受。 「算一算大企业的电力在成本结构中的比例,结论就很清楚了」,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电力涨一分钱都受不了。」
“光给用户涨价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真正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不是在价格上下功\夫,而是要在整个能源系统上下功\夫”,刘强强调,这主要还是供给面,而非需求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弃风弃光”问题,制约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构成中所占的份额。 CREIA政策咨询部主管彭澎告诉中外对话: 「不少地方政府公然违反“可再生能源法”中关于“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规定,为了税收,就业和拉动地方经济,优先选择火电,而不惜浪费大量风电和光伏发电。」2015年全国“弃风弃光”合计388亿千瓦时,超过匈牙利2015年年全年用电量。
在需求面,无论是居民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目前都并没有选择电力来源的可能性;而在供给面,不同能源形式的电力生产企业之间,利益的纠葛从来不曾间断。
具体调查结果详见附件“绿色电力消费者购买意愿调研报告”。
资料来源:Chinadialogue (2016-09-19) (PIDC 编译)附件档案:绿色电力消费者购买意愿调研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