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News

Latest Articles

Air pollution is costly, costing the world $8 billion every day

根據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以及綠色和平組織東南亞分部 (Greenpeace Southeast Asia)發布的報告指出,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所導致的健康問題,使得全世界每年有450萬人提早死亡,其所致的空氣汙染,每年更高達2.9兆美元的經濟損失。 https://s3.csrone.com/upload/articles/iwiDyRJhsbVOrwhfnLXPXorzb98Oils34OQoKuNh.jpeg 根據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 (CREA) 以及綠色和平組織東南亞分部 (Greenpeace Southeast Asia) 今日 (12 日) 發布的報告,全球因石化燃料造成的空氣汙染,每日造成 80 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即每年 2.9 兆美元,大約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 3.3%。報告中指出,中國、美國和印度因空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最高,估計分別為每年 9000 億美元、6000 億美元和 1500 億美元。 https://s3.csrone.com/ckfinder/images/ab4bf4c456d80a6a3a505f4c4b48c912.png (

Renewable energy trading market trends after amendments to th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Regulations

2019年5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賦予用電大戶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義務。目前能源局初步規劃,契約容量5,000瓩以上的用電大戶必須裝設契約容量10%的再生能源。此外包含Google、Apple等大型企業加入的100%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也帶動國內產業鏈購買使用再生能源的需求。然而當再生能源併入電網後,使用者如何證明購買的電力為再生能源?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於2016年8月決議推動建構台灣再生能源憑證(T-REC)機制,指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衡量綠電品質與數量的第三方公正查驗證單位,包含驗證(certify)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查證(verify)其發出電量,以證明使用者自電網取得的電力為再生能源。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推動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發展,自106年10月27日公告「自願性再生能源憑證實施辦法」,並於108年9 月19日預告修正為「再生能源憑證實施辦法」,憑證一張以1千度電為單位。T-REC已經獲得RE100、碳揭露專案(CDP)評比等承認,取得T-REC的用電大戶可用於溫室氣體盤查外,在國際上也有助於爭取綠色供應鏈的訂單。 未來將由標準局國家憑證中心建立再生能源

The European Union for the first time issued a map to warn that many cities in the UK, France, and the Netherlands will be flooded b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due to climate change, EEA warming, and floods

歐洲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發表一系列詳細地圖,描繪在未能積極因應暖化的情況下,本世紀末歐洲可能面臨的森林大火、洪水和乾旱規模。 根據歐洲環境署的資料,到本世紀末,若不採取任何防洪措施,海平面將上升平均1公尺,英國赫爾市有90%處於水下。多個英國城市可能遭洪水侵襲,覆蓋超過40%的市區。 在整個北海來說,如果溫度上升比工業化前高4至6°C,海牙、鹿特丹和萊頓等荷蘭城市將面臨海平面升高1公尺的嚴重洪災。該模型並未考慮荷蘭採取的各項防洪措施,不過許多其他國家都還沒有採取類似的行動。 未來,海牙、鹿特丹和萊頓等荷蘭城市將面臨更嚴峻的洪災。照片來源:Daryl DeHart(CC BY-NC-ND 2.0)    同時,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將有大片區域出現沙漠化危機,在最壞的情境下,最嚴重地區的旱災將增加2.5倍。 炎熱的夏季增加了森林火災的風險。2018年,瑞典的森林火災達到創紀錄的水準。如果升溫超過4°C,法國、德國南部、巴爾幹地區和北極圈的火災風險將大大增加。而已經很容易起火的南歐國家,火災風險仍將是最高的。 再往北,冬天會變得越來越潮濕。若無法將

下塑膠雨了:微纖維在洛磯山脈從天而降

下塑膠雨了:微纖維在洛磯山脈從天而降 關於塑膠滲透進空氣、水和土壤,無處不在的新疑慮。 當Gregory Wetherbee在分析洛磯山脈的雨水樣本時,想都沒想過會發現塑膠。這位美國地質調查所調查員說:「我原本以為大多會看到土壤和礦物粒子,」。結果他卻發現了多種顏色的微塑膠纖維。 這項發現,發表在最近的研究名為「下塑膠雨」,引發了關於塑膠滲透進空氣、水和土壤,無處不在的新疑慮。 Wetherbee說:「我想最重要的是能夠告訴美國大眾,塑膠垃圾比我們看到的還多,它在雨水裡,在雪裡。它已經是我們環境中的一部分。」 以顯微鏡分析蒐集自科羅拉多的雨水樣本含有慘色的塑膠纖維,也有珠子和碎片。這個發現嚇到了原本是為了要研究氮污染的Wetherbee。 他說:「我的研究純屬偶然。」儘管這與最近另一份在庇里牛斯山的研究一致,指出塑膠粒子可以隨風移動數百甚至數千公里。其他研究也在海洋最深處,英國河流與湖泊,美國地下水中發現微塑膠。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比蘭德學院微塑膠研究員與永續統籌Sherri Mason指出垃圾是主要來源。超過90%的垃圾沒有被回收,而且會緩慢的降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Mason說:「當你

澳洲是僅次於俄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三大化石燃料出口國

澳洲是僅次於俄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的第三大化石燃料出口國 澳洲研究所指出,澳洲聲稱僅負責1.2%的溫室氣體排放,隱藏了對真實氣候變遷的影響 澳洲身為全球化石燃料貿易領導的腳色被低估,一份研究發現澳洲是全球第三大出口國以及第五大化石礦業排放國。 儘管政治辯論上澳洲不時強調僅有全球排放1.2%的責任,左派智庫澳洲研究所卻表示在出口化石燃料上,僅落後俄國與沙烏地阿拉伯。 當出口與國內燃燒合併時,澳洲的化石產業排放二氧化碳,排名第五,僅次於中國、美國、俄國與沙烏地阿拉伯。 該報告的前提- 澳洲在氣候危機的腳色比全球溫室氣體計算規則建議得更大- 這並不是新鮮事,但它不僅只瞄準之前分析之不同國家的出口排放比較。 製圖:衛報 資料來源:澳洲研究所 這份報告在澳洲總理Scott Morrison於吐瓦魯的太平洋島嶼論壇上因對氣候危機的回應有限以及拒絕承諾減煤的快速轉型而飽受批評後發布。 澳洲政府與在野黨紛紛強調煤碳出口產業對經濟與就業的重要性。該研究所資深研究員Tom Swann,提出質疑,澳洲經濟與多數的碳出口國相比,有更高多樣性與較低的化石燃料依賴。報告指出,澳洲在所有出口國中排名第24,反映出其所交

中國工信部:研究制定燃油車退出時間表

中國工信部:研究制定燃油車退出時間表 中國工信部時隔兩年再提「研究制定燃油車退出時間表」。專家分析,消息發布後,物流等部分領域禁用燃油車將會加速推進,例如北京二環內目前已必須使用電動車配送貨物。 陸媒經濟觀察報報導,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0日在回覆全國人大「關於研究制定禁售燃油車時間表加快建設汽車強國」的建議時稱,將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和領域展開城市公共運輸系統、計程車先行替代、設立燃油汽車禁行區等試點,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統籌研究制定燃油汽車退出時間表」。 這已非中國工信部首次提及「制定燃油車退出時間表」。早在2017年9月,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就在泰達論壇上首度釋放了「研究制定燃油車退出時間表」的訊號。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工信部此次再發話,部分領域禁用燃油車將會加速推進,以物流來說,目前北京二環內不允許柴油卡車配送貨物,必須使用電動車,而綠化、環衛等領域也必須使用電動車。 此外,深圳的物流車和公車均實現全電動化。至於消費者普遍關心的乘用車領域,崔東樹認為,「涉及民生的一定要慎重。」 不過有些地區及車企已開始行動。2019年3月,海南發布「清潔能源汽車發展規劃」,規定203

Amazon CEO takes a stand and issues corporate-level climate statement: Achieve carbon neutrality by 2040

亞馬遜執行長登高一呼,發表企業級氣候宣言:2040 年達到碳中和 亞馬遜(Amazon)創辦人暨執行長、全球首富 Jeff Bezos,於 19 日發表對抗氣候變遷的「氣候宣言」,該宣言的目標是企業要在 2040 年達到碳中和,比「巴黎協定」設定的碳中和期程還要早 10 年。為達到目標,亞馬遜必須巨幅降低碳排,同時 Bezos 也以領頭羊身分邀請其他企業簽署宣言,可預期會有許多網路科技業者跟進。 「氣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的終極目標是企業在 2040 年達到碳中和,也就是企業營運過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須藉由種樹等方式吸收該排碳,最終排碳量為零。但使用再生能源從根本降低排碳,是更為實際的做法。 Bezos 宣示,未來會定期測量和報告碳排放,實施減碳政策,並抵銷仍有的碳排放。在 2024 年時,亞馬遜使用的能源將達到 80% 為再生能源;2030 年時,亞馬遜將 100% 使用再生能源。亞馬遜目前使用再生能源的比率已達 40%,這得感謝他們建造的 15 座太陽能、風電發電站。 減碳對這間電子商務巨頭來說並不簡單,因為倉儲、物流這些硬體設施為必要設備,此外,亞馬

Humans are accelerating the destruction of nature, and the number of endangered species worldwide ha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7,000

人類加速破壞自然 全球瀕危物種增7000餘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18日將超過7000種動物、魚類和植物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Red List),並警告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正造成物種以「前所未有」速度瀕臨滅絕。 全球最重要野生生物保育團體IUCN表示,從熱帶雨林樹冠到深海底,如今靈長類動物、魟魚、魚類和樹木都有代表性物種列為「極危」(critically endangered)。 IUCN目前追蹤全球超過10萬5000種生物,其中約2萬8000種瀕臨滅絕。儘管各個生物群各自面臨特定威脅,但過度捕撈和砍伐森林等人類行為,卻是生物數量銳減的最大原因。 IUCN代理總幹事艾吉拉(Grethel Aguilar)表示:「大自然正以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衰亡。我們必須認清事實,保護物種多樣性符合我們的利益。」 IUCN如今將數種海水魚和淡水魚列入「紅色名錄」瀕危等級最高的「極危」,下一步就是列為滅絕。其中龍紋鱝(wedgefish)和及達尖犁頭鰩(giant guitarfish)是目前瀕危程度最嚴重的海洋物種。 新名單還包括7種瀕臨滅絕的靈長類動物,例如生存在象牙海岸和迦納的迦納

Google will remove several toxic substances from its supply chain

谷歌將從供應鏈移除數種有毒物質 跨國科技公司谷哥提出了循環經濟策略承諾,其中包括將在未來四年內淘汰抗菌劑以及讓其電子消費產品的阻燃劑更安全。 「循環的谷歌」目標在於最大化重複使用公司營運、產品和供應鏈的有限資源,以及讓其他市場跟進。 此政策將推動「無害物質與安全化學品以實現產品永久循環」。這包括消費性電子產品- 像是Pixel手機和Chromebook筆電- 和數個供應鏈目標,諸如: -在2030年前,整個產品組合中使用更安全的阻燃劑。 -在2030年前,整個產品組合中不使用抗菌劑。 -在2020年前,將二次料的使用與優先權制定於合約內。 循環經濟的概念- 充新定義了以社會利益為本的成長,意旨產品與原料的持續利用以及零廢棄的設計- 是歐洲與其他地方關注的焦點,但至今在美國,還是教官助於最終使用,例如可回收性。 「如果我們要讓物質流在商業活動中的時間更長,我們需要設計得對人們和環境更安全,因為一旦我們將產品製造出來就不能改變它的化學物質。」一位谷歌的化學家,Michael Werner表示。 優先分享安全化學物質資料 在2018年,谷歌公布了一份化學安全與健康物質報告,為這些承諾建立了基

WMO: 2015-2019 will be the hottest five years on human meteorological records

氣象組織:2015-2019將創人類氣象紀錄以來最熱5年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2015年到2019年很有可能成為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溫室氣體濃度的不斷增加將在未來引發更大規模的全球熱浪、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海洋溫度升高和極端氣候。 氣象組織在上週五(28日)表示,2018年,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前工業化時代上升了近攝氏1度,要實現《巴黎協定》中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並向攝氏1.5度努力的目標,時間已經不多。 氣象組織指出,目前全球溫室氣體的濃度仍在不斷加劇,二氧化碳能夠在空氣和海洋中存在數百年之久,持續導致氣溫升高和海洋酸化。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地球上一次出現如此高濃度的二氧化碳還是在300-500萬年前,當時的氣溫比現在高出攝氏2-3度,海平面也比現在高出10-20公尺。」 地球暖化趨勢沒有改變 據氣象組織統計,剛剛過去的四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四年,由於全球變暖趨勢並無減弱的跡象,今年很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第五年。今年一到五月的氣溫已經創下了同期氣溫記錄的第三高。 根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統計,今年5月的南極海冰面積是有記錄以來最小的,北極海冰面積的

UN warns of climate disasters every week, warn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must brace for major impacts

聯合國警告,每周都會發生氣候災害 災害報告警告開發中國家必須準備好面對重大影響 氣候災害以每周一次的頻率發生,儘管鮮少吸引到國際關注,而且發展中國家需要急迫地展開準備工作面對衝擊,聯合國如此警告。 像是侵襲莫三比克和肯尼士的伊代颶風和印度的乾旱成為了國際頭條。但多數造成傷亡、流離失所和損失的『低衝擊事件』發生得比預期快很多。聯合國秘書減災事務特別代表Mami Mizutori說:「這無關將來,而是關乎現在。」 這代表應對氣候危機再也不是一個長期問題,而是現在就必須要投入,她說道:「人們必須多探討適應力和忍受力。」 估計氣候相關的災難損失了每年5200億美元,但抵抗全球暖化影響的基礎設施的建設經費卻只有3%,或未來20年2.7萬億美元。 Mizutori表示:「這並不是多大的經費(以基礎設施的花費),但投資者做得並不夠。耐受力需要成為一種人們會買的商品。」這表示新的基礎建設標準要常規化,例如房子,道路和鐵路系統,工廠,電力和飲水供應網路,這樣就比較不會那麼容易受到淹水、乾旱、颶風和極端天氣的影響。 直到現在,關於氣候危機的大部分工作重點是「緩解」–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大話,不要和減緩氣候

[Ecological Transgression Day Arrives Early] It only takes humans 7 months to use up the earth’s natural resources in one year

【生態越界日提前到來】地球一年的天然資源量 人類只花7個月就用完 法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France)表示,逐年提早的「生態越界日」反映出,人類對自然資源的貪婪和掠奪性 根據非政府組織「全球生態足跡網路(Global Footprint Network, GFN)」計算,人類在7月29日這天,提前把2019年地球上的天然資源配額用光了,較去年的8月1日,還要早上好幾天。未來5個月人們需在有限的資源「額度」中生活。 綜合法媒「世界郵報(Le Monde)」及其他外媒報導,首次紀錄「地球超載日」(Earth Overshoot Day, EOD)亦稱作「生態負債日」,在1970年為12月29日,去(2018)年則落在8月1日,今年更提早3天來到7月29日,創下有史以來最早的記錄。 「地球超載日」或「生態負債日」的目標是在試算每年地球生態資源進入到赤字的日期。自1970年開始,人口增長和平均需求雙雙加速了地球資源消耗的速度以致超過其再生速度。 從那之後,消耗的速度就逐年加快 1988年,生態負債日是發生在10月15日。1998年則發生在9月30日,2008年則落在8月15日,2018年

氣候危機恐將引發人類大饑荒、大遷徙!最新報告:地球還有救,但是必須這麼做…

氣候危機恐將引發人類大饑荒、大遷徙!最新報告:地球還有救,但是必須這麼做……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危機日甚一日,聯合國8日出爐的最新報告聚焦「土地」受到的衝擊,顯示全球的土地資源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威脅,將嚴重影響人類「餵飽自己的能力」,連帶也將引發更頻繁的大規模大口遷徙,造成許多國家──包括美國與歐洲──的政治動盪與衝突。 5億人口的家園正在經歷「沙漠化」 聯合國氣候變遷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這份報告由來自全球52個國家的100多位學者共同撰寫。報告指出,全球無冰層覆蓋土地近3/4受到人類活動影響,5億人口的家園正在經歷「沙漠化」,土壤流失速度是形成的10倍到100倍,化學肥料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半世紀來增加為9倍,地表均溫上升的速度是全球均溫的兩倍。 2019年8月8日,IPCC主席李會晟發表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正嚴重衝擊人類的土地利用、糧食生產(AP) 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更雪上加霜,將打亂、削減人類的糧食供應。如今,全球超過10%的人口營養不良。糧食短缺將迫使更多人離鄉背井、跨越國界。2010年至2015年間,中美洲薩爾瓦多、宏都拉斯、瓜地馬拉3小國發生旱災,湧向美國與

The new version of QC 080000 Hazardous Substances Process Management promotes key practice sharing

作者:(財)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品質環境安全部 產業服務組 李志鴻 顧問師 隨著科技高度的發展提升與過度應用各領域,全球環境存在著過度開發的實質問題;而另一方面,消費者綠色環保意識提升,對於使用產品的製造過程的環保要求,亦愈來愈關注,促使產業對於此議題的面對與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對綠色環保議題所帶來的衝擊,所造成的影響包括:外銷貿易障礙、國際法令法規的規範、企業與品牌形象與企業社會責任等;將使得許多國際化企業必須審慎思考,該如何面對綠色環境議題帶來的衝擊與因應措施。 IECQ 國際規範及其要求源於以下理念:有效地融合管理規範,才能實現有害物質減免(HSF)產品和生產過程。本國際規範是對ISO 9001 品質管理系統(QMS)框架的補充,與其協調一致,目的是對過程進行全面、系統、透明的管理和控制,以實現HSF目標。 由於各國品牌廠要求不一「電子工業聯合會(Electronic Industries Alliance,EIA)」及「美國電子零件認證委員會(Electronic Components Certification Board, ECCB)」共同提出「無有害物質(Hazard

孕婦注意 科學家已在胎盤發現空污微粒

孕婦注意 科學家已在胎盤發現空污微粒 科學家在胎盤的胎兒側發現了空氣污染微粒,這顯示胎兒可能直接暴露於車輛交通和燃料燃燒產生的黑碳。 這份刊登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首次證實,母親吸入的空污微粒可以穿透胎盤。作者從每個研究對象的胎盤中都能觀察到每立方公釐數千個微粒。 學界已經確立暴露於髒空氣與流產增加、早產和低出生體重之間的關係。英國衛報報導,該研究進一步指出,這不僅是母親接觸污染後發生炎症反應所致,空污微粒本身可能就是原因。 空污對胎兒造成的傷害可影響終生。比利時哈瑟爾特大學的納洛特(Tim Nawrot)教授說:「這是生命中最脆弱的時期。所有器官系統都在發育中。為了保護後代,我們必須減少暴露於空污。」他表示,政府有責任減少空氣污染,但人們應盡可能避開繁忙的道路。 一份大規模全球文獻回顧發現,空氣污染可能會損害人體內的每個器官和幾乎每個細胞,奈米粒子可穿過血腦屏障,連都市兒童的心臟中都曾發現數十億顆。雖然有些國家的空氣污染正在減少,但低度空氣污染也能造成傷害的證據正在迅速增加,然而世界上有90%的人口生活在空氣污染高於世界衛生組織(WHO

Where is the green electricity Apple wants? Not only do you have to buy it locally, but you also have to add something new.

蘋果要的綠電在哪裡?不僅要在地購買,還要新增的才算 企業買不到綠電,經濟部找解方,上月傳出台電有意當綠電大盤商,將手上綠電賣出。不過,消息一出,台積電反而跳出來說「我們今天講的20%綠電,再生能源這個是『外加性』的,我們今天跟台電購買,這個不算在我們台積電的20%」。 「外加性」指的是在現有電網電量外,因企業採購而「額外新增」再生能源,是蘋果要求供應商採用綠電的一項原則1。以台電綠電平台為例,只將綠電從台電電網的既有電量轉到企業手上,並沒有「外加性」。 蘋果雖然在2018年達成全球廠辦設施皆使用100%再生能源的目標,但要降低生產製造部分的碳足跡仍要供應商配合。今年加入蘋果清潔能源供應鏈的廠商就從23家增到44家,台積電、鴻海、仁寶、和碩、廣達、緯創、致伸紛紛入列,承諾使用再生能源製造蘋果產品。不過要解釋蘋果綠電的要求,還必須提到「在地性」。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48485221732_8378e659f2_c.jpg Apple 位於 Cupertino 的新總部由 100% 再生能源供給電力,其中部分電力來自園區內 17MW的屋頂

Adidas’ Truth or Dare: How to sell the world’s first pair of single-material, 100% recyclable shoes?

愛迪達的真心話大冒險:全球首雙單一材質做成、100%可回收再製鞋怎麼賣? 繼推出史上第一雙用海洋塑膠做成的球鞋後,愛迪達又推出史上首雙100%可回收再製成好鞋的FUTURECRAFT.LOOP。但這款體現循環經濟、讓舊鞋「敗部復活」的新鞋,卻讓愛迪達面臨意外的棘手難題:該怎麼賣? 一雙純白無暇的鞋子,在光線照射下,還會發出珍珠般的光澤。這是愛迪達(Adidas)在今年推出的全新系列FUTURECRAFT.LOOP,然而這雙鞋只送不賣,全球僅有200位幸運兒拿到。 這不是什麼行銷活動,而是因為這家全球第二大運動品牌不知道該如何賣這雙鞋,因為這是史上第一雙100%可回收、絞碎、再製成好鞋的慢跑鞋。從鞋底到鞋帶,徹頭徹尾只用單一材質:熱塑性聚氨酯(TPU)。沒有黏著劑或縫線,而是用加熱和加壓「融合」整雙鞋子。 循環經濟顯學商品,卻不知該怎麼賣 百分百可回收、符合當今循環經濟顯學的產品,為何擅長行銷的品牌竟然不知怎麼賣?最直接的答案是:鞋子還不完美。 用單一材質做一雙鞋,聽起來簡單,但實際並不容易。因為一雙鞋約有12種材質,包括黏著劑、化學物質等,多是無法輕易分離的材質。要做到完全回收,第一道

Foreign operators launch green innovative products such as "marine waste plastic credit card" and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T-shirts

國外近期出現了許多引人注目且具有轉型潛力的創新產品,可有效幫助企業和國家實現資源利用效率、低碳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如下分享三個案例: 1.農務排放對策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主張,在2030年全球氣候危機的應變中,農業的改良可以提供解決掉30%的問題,而現在產業中又出現了一項綠色創新,就是“太陽能自動化除草機器人“。 該設備系由瑞士公司EcoRobotix創造,配備了攝影鏡頭和GPS衛星定位,可以在土地上尋找並清除雜草,效率達到每天7.5英畝。一旦設備找到了雜草,它就會用一個杯子蓋住它並輸送一小劑量的農藥,EcoRobotix聲稱這種方法可以將所需的農藥量減少約20倍。 該公司希望在2019年將這項設備投入商業市場,目前已從農業投資者CapAgro募得近1,100萬美元。現階段該設備只能識別兩種作物並加以保護,更新研發的工作正在持續進行,未來將以軟體升級的方式提供。 2.海廢塑膠對策 根據公民團體Plastic Ocean的數據,全球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的塑膠,且有超過800萬噸的廢棄塑膠流入海洋。 針對此一問題,包括寶僑公司(P&G)和愛迪達(Adidas)等知名公司已經開始在

Petrol and diesel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irreversible decline'

汽油與柴油的經濟表現「不可逆轉的衰退」 一份新的報告聲稱,氣、柴油的產油成本必須要下跌至每桶10~20美元才能有效的與再生能源交通工具競爭。 報告的結論是,在未來25年中,汽油車要與電動車達到相同的里程,將多6.2到7倍的花費。 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表示汽油與柴油車的經濟情況正在「無情且不可逆轉的衰退,對於決策者與石油大亨皆有長遠的衝擊。」 該分析聚焦在每單位的投入資本可產生多少的能量。 假設每桶原油是60美元,該報告稱,風力與太陽能驅動的電動車相比於汽油可以產生6到7倍的「輪上有效能量」。和柴油相比則是3~4倍。 柴油在運輸上要保有價格競爭力,長期的價格必須落在17~19美元/每桶。汽油的話則需要落在9~10美元/每桶。 報告認為調查結果是「石油產業儀表板上的閃紅燈」,並補充說:「我們認為石油大亨應加速投入資本到再生能源以及儲能科技,和/或提高對股東的股息以減少重複投資的風險。」 「我們的分析指出了清晰的結論,如果我們從頭重新建立全球能源系統,單單經濟因素就會決定道路交通設施會建立在風力與太陽能驅動的電動車上。」 「而且那是在我們將其他再生能源與電動車比石油更有優勢的因素考慮進去之前

Taiwan's first offshore wind farm is put into trial operation and the first wind turbine in the second phase of offshore wind power starts generating electricity.

台灣第一個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海洋風電(Formosa 1)今(9)日宣布,第二階段工程的首架風機已於上週四(9月5日)發電試運轉。第二階段共20架風機,預計在接下來的兩個月陸續進行試運轉,為年底的正式商轉暖身。 海洋風電第二階段共20架風機,陸續進入試運轉階段。圖片來源:海洋風電 海洋風電位於台灣西北苗栗縣海岸約2-6公里處,共計22架風機,分兩階段施工。第一階段裝設2架容量4MW的風機,共8MW,已於2016年10月安裝完成,2017年4月商轉。第二階段裝設20架容量6MW的風機,共120MW,於今年5月開工。海洋風電預計在年底前完成商轉,總裝置容量128MW,所生產的電力每年可供12.8萬戶家庭使用。 海洋風電表示,第二階段20支風力發電機組,已有10支風機安裝完成,其中6支陸續進入發電試運轉階段。發電試運轉為離岸風場完工前最後一個步驟。每支風機需完成10至14天的發電測試,測試期間一切正常後,便可準備商轉。 我國離岸風電採「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的3階段策略,海洋風電屬於第一階段的示範風場。年底完成後,台灣的離岸風電將從目前的二架風機進階到一座完整的風場,也因此這次的試運轉意義

error: 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