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News

Latest Articles

Greenpeace releases "Green Electronics Survey Report" No. 02/ 2011

綠色和平組織發布「綠色電子產品調查報告」 No. 02/ 2011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發布「綠色電子產品調查報告」,有21家主要電子廠商獲邀參與這項調查。評比了2011年首季市場上可以購得的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小筆電,電腦監視器、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和電視,選出最環保的產品。 華碩公司(Asus)在電腦顯示器項目拔得頭籌,所生產VW-247H-HF型顯示器在最高分為10分的評比中拿下7.5分最佳成績;華碩的UL30A型產品也在筆記本電腦項目勇奪第1;宏碁公司(Acer)的TM8172型產品則在小筆電項目排名居首; 美國惠普公司(HP)的HP Compaq 6005 Pro型則獲選為最綠的桌上型電腦; 日本夏普公司(Sharp)的LC-52SE1型產品在電視項目居首;索尼易利信公司(Sony Ericcson)的Aspen機型在智慧型手機項目獲最高分,南韓三星電子公司(Samsung)的GT-S75550型則獲選最環保的手機。 綠色和平組織依據多項標準為這些電子產品評分,評分依據分為4大類: 完整內容,請查閱原始文件。 資料來源Product Survey 3

European Chemical Agency’s public consultation on proposed substances No. 04/ 2011 for the fifth batch of candidate lists of substances of high concern

歐洲化學總署公開諮詢第五批高關注物質候選清單提案物質 No. 04/ 2011 歐洲化學總署(ECHA) 日前在網站上公佈第五批高關注物質(SVHC)候選清單提案物質。這些提案物質分別由比利時、丹麥、法國及ECHA所提出,因這些物質均被認為對人體健康或環境有潛在的嚴重危害或影響。利害關係人將可在2011年4月7日前提出對這些提案物質之相關評論。這些評論將被納入考量作為決定是否將這些提案物質納入SVHC候選清單,以及從候選清單挑出成為被授權之物質。目前已有46項物質被列入SVHC候選清單中,若新增之7項物質均被列入,SVHC候選清單將增加至53項。另提案中又針對已經被列入SVHC候選清單的二氯化鈷(Cobalt  dichloride)提出修訂。 下表為7項可能被列入SVHC候選清單之提案物質: 物質名稱 EC No. CAS No. 物質分類 乙二醇乙醚乙酸酯(2-ethoxyethyl acetate) 203-839-2 111-15-9 致癌,致突變或有生殖毒性 (CMR) 鉻酸鍶(strontium chromate) 232-142-6 7789-06-2 CMR

The EU submitted a revised notification No. 07/2011 to the RoHS Directive to the WTO.

歐盟向WTO提出RoHS指令的修訂通報 No. 07/ 2011 世界貿易組織技術性貿易障礙(WTO/TBT)委員會於2011年3月21日公佈G/TBT/N/EEC/247/Add.1文件。該通報為歐盟通知TBT委員會各成員,歐洲議會已批准2010年11月24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關於在電氣和電子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提案(RoHS修訂案)的一讀立場。 提案保留了現行指令的關鍵要素,如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質(沒有增加或去除物質),以及批准這些有害物質某些應用的免除可能性。主要變化如下: RoHS指令修訂版於歐盟官方公報上公佈後20天生效。在修訂指令生效後的18個月內,歐盟成員國須將該指令轉化為國家法令。在指令轉化為國家法令前,將繼續適用現行RoHS 指令2002/95/EC。 完整內容,請查閱\原始文件。 資料來源 G/TBT/N/EEC/247/Add.1

The EU will announce stricter regulations to regulate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歐盟將公布更嚴格規例監管電器及電子產品有害物質2011年5月27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了修訂版有害物質的電器和電子設備。新修訂的RoHS指令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除少數產品外,包括醫療設備和監控設備在內的所有電子電氣設備都將被納入管制;新增第11類電子電氣設備;將與REACH法規進行協調並取得共識;對生產商、進口商和分銷商的定義及職責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和規範;將來增加新的限用物質的程序規定;更嚴格的執法和產品召回機制以及要求符合指令的產品採用CE認證標示等規定。 2011年6月6日歐盟出版社已收到RoHS最終指令法規,將翻譯成23國官方語言。歐盟官方也確定在2011年6月底出版。一旦在官方公告後,該指令將在20天後生效,歐盟各成員國也將在18個月內將新修訂的指令轉化為國內法規並實施。而舊RoHS指令法規,將自該日起廢止。 資料來源: 貿發網 (2011-06-17)

澳大利亞科學家對氣候變化發出警示

澳大利亞科學家對氣候變化發出警示澳大利亞頂尖的科學家表示,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及應有的態度, 若反映在政治上的話,猶如民主競爭時,最後的目標是獲得民眾支持,故呼籲全國主導或控制碳相關的能源機構與行業,要儘早因應此項議題,以降低環境污染。 科學家們說,若溫度上升的限制條件在2℃以下,到了西元2020年時,碳排放量已達到尖峰,並且勢必要有下降的趨勢,這已是全球面臨且不可避免的任務。 該國某能源公司執行長-McIndoe表示,由於我們已仰賴燃煤將近60年之久,到了西元2020年時,澳大利亞對於燃煤依賴已是不能改變的事實。 -參考資料: PLANET

鎘禁令擴至塑料物品及首飾

歐盟《官方公報》於2011年5月21日刊登歐洲委員會第494/2011號規例,擴大含鎘產品禁令至塑料物品、首飾及銅焊桿。 自1992年起,歐盟已禁止大部分塑料使用鎘,禁令於2004年更擴展至電池及電子產品。根據1992年的禁令,由於難以找到合適替代品,若干類硬質塑料如聚氯乙烯仍可使用鎘。 不過,歐洲委員會確定市場上已有合適的替代產品,因此把禁令擴展至所有塑料物品。 根據最新禁令,由塑料製造的物品及混合物,若鎘含量以重量計相等或多於0.01%,不得投放到市場。 不過,歐委會將繼續推廣回收及重用低鎘含量的聚氯乙烯廢料,但只供有限範圍的產品使用,如建築產品。 回收的低鎘聚氯乙烯須附有特定標誌,讓使用者得悉其鎘含量,才可以投放到市場。第494/2011號規例將會重新審視這項特定標誌。 此外,由於市場內若干種類的首飾如人造首飾,被驗出鎘含量已達危險水平,因此歐委會決定有需要實施禁令,規管首飾內的鎘含量。鎘是一種致癌物質,可透過接觸皮膚進入血液。所以,歐委會認為,必須完全禁止在首飾內使用鎘。 第494/2011號規例制訂相關條款,禁止鎘含量以重量計超過0.01%的產品投放到市場,這些產品包括: 最

歐盟與食品接觸的塑料製品新法規

2011年1月15日,歐盟官方雜誌上發佈了針對與食品接觸的塑料製品的新法規(EU) No 10/2011,新法規將於2011年5月1日起全面取代歐盟指令80/766/EEC,81/432/EEC,和2002/72/EC。 新法規消除了歐盟國家法律跟與食品接觸的塑料製品的指定要求之間的差異,所指塑料製品包括:完全由塑料構成的材料或製品;由多層塑料通過粘合或其它途徑結合在一起的材料或製品;由多層不同材料製成的材料和製品中的塑料層;用於密封的瓶蓋\、墊圈和這些裝置構成的一組兩層或多層的不同類型的材料。但是,該法規不適用於離子交換樹脂,橡膠或硅樹脂。 相應地,塑料製品中用於塑料層的物質,尤其是兒童護理用品和餵哺工具,必須符合法規(EC) No 1935/2004的相關要求,並受法規(EC) No 10/2011的管制。歐盟新法規對塑料製品物質的特殊要求和一般限制簡單概括如下: 1. 只有聯盟認可的物質清單(新法規附件I)中所包含的物質才可以用於塑料製品的塑料層。 2. 用於塑料製品的塑料層的物質不可超過特殊遷移限值(SML)和總的遷移限值。 特殊遷移限值(SML) 總的遷移限值 一般的接觸食品

挪威以碳排放許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挪威以碳排放許\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表示:西元2020年時,挪威可以在歐洲市場購買碳排放許\可證,以達到承諾大幅削減溫室氣體的排放量。 挪威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從1990年的4,980萬噸,增加到2009年的5,130萬噸。若以1990年的排放量削減20%來看,即意味著到了2020年,將下降到約3,98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挪威官方相關單位表示,大多數的溫室氣體消減量,將透過國內相關行動來進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指出:挪威政府的一項研究評估結果,在西元2020年之前,若以整體經濟外匯價格200歐元而言,排放1噸的二氧化碳,將等同需要削減12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參考資料: PLANET

防塑毒 環保杯標章將上路

塑化劑令人聞塑色變,民眾也擔心環保杯是否安全。環保署今天表示,已針對環保杯研擬環保標章草案並舉辦公聽會,盼在8月公告供廠商申請,民眾將可依標章選購安全環保杯。 塑化劑風暴令人聞塑色變,民眾除在生活中可減少使用塑膠容器外,民眾對自備的「可重覆使用飲料容器」(即環保杯)也產生安全疑慮。 環保署今天表示,目前已研擬環保杯環保標章規格標準草案,並於6月13日舉辦第2次公聽會,預計6月底召開審議會,若行政程序順利,可望在8月公告「環保杯環保標章規格標準」供廠商申請。未來民眾可選購具環保標章的環保杯,即可保證不含塑化劑、PVC、雙酚A等毒性物質。 依目前環保署研擬環保杯環保標章規格標準草案規範,環保杯材質不可使用含氯的塑膠,申請者要檢附塑膠材質報告,而金屬製環保杯上蓋\若是塑膠製,其與飲料接觸部位,不得檢出超過下列標準:重金屬(小於1ppm )、DEHP(小於1.5ppm)、DBP(小於0.3ppm)、雙酚A(小於每毫升0.03微克)。 另外,塑膠製飲料杯除須符合上述標準外,還須符合一定耐熱標準。 環保署表示,目前有部分國內廠商已表達申請環保標章意願。 -資料來源: 中央社 (2011-06-16

美國蔬果殘留農藥 蘋果與芹菜最髒

美國消費者保護團體13日公布的調查指出,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測試報告,7百個蘋果樣本中,高達98%有農藥殘留,蔬菜中則以芹菜農藥殘留最多,說蘋果與芹菜是「最髒的蔬果」也不為過。 我國農委會統計,去年從美國進口的蘋果共約4萬公噸,進口量排名第二,而今年1到5月,我從美國進口近2.9萬公噸,衝到第一名。 我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2009年時,美國蘋果在海關多次檢出農藥「安殺番」,我修訂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為0.5ppm,這兩年來已經少見美國蘋果農藥殘留不合格的情況。反倒是韓國蘋果這兩年因屢屢違反我國農藥殘留規定,海關邊境抽驗率已提高至百分之百。 美國非營利消費者保護團體「環境工作團」根據美農業部的檢驗對消費者提出食用建議,公布「2011產品殘留農藥指南」,列出「12大最髒蔬果」,排名在蘋果與芹菜之後的依序為草莓、桃子、菠菜、進口油桃、進口葡萄、甜椒、馬鈴薯、本地藍莓、萵苣、甘藍菜;而農藥殘留最少的包括洋蔥、玉米、鳳梨、酪梨、蘆筍。 「環境工作團」表示,每天從「12大最髒蔬果」中挑選5份食用,一天平均會吃到14種不同的農藥;如果從乾淨的15種蔬果中挑選5份來吃,平均一天吃到的農藥可能不到2種

碳稅立法執行

推行碳稅勢在必行,澳洲政府希望能將碳稅立法通過,希望在明年七月實施。 此座談會剛好是澳洲商業理事會(BCA)舉辦,初步要求碳稅為每噸10美元,低於20美元到30美元的價格,澳洲的一個主要商業高峰會表示,每噸10美元價格是很合理,願意配合這項政府措施。推行碳稅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並可推動清潔能源的投資。 ─ 參考資料:ABC News

家用保鮮膜禁含PVC 102年起實施

生活中吃的用的喝的,連灰塵都有塑化劑,民眾該怎麼辦?環保署今天表示,將在一到三個月內提升塑化劑列管強度;至於在廢棄物管理部分,為避免戴奧辛釋出,未來家庭用的保鮮膜等產品,已公告預計自102年元旦起,禁用PVC、PVDC等材質。 塑化劑風暴持續蔓延,環保署表示,最好避免方法就是「減塑」,民眾在處理食品時,應盡量避免使用塑膠袋等製品。 原塑化劑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環保署表示,國內管制強度與歐、美、日、加等國同步,但昨日已開會決定,將塑化劑提升到第一類來管制,採正面表列方式,其他已知的鄰苯二甲酸脂類統統列入第四類管制。 環保署昨日決議,DEHP、DBP從第四類改納為第一、二類毒性化學物質;DMP從第四類改納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管理;並新增公告BBP為第一、二類毒性化學物質;DINP、DIDP及DEP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上述7種及DNOP共計8種以外之鄰苯二甲酸酯類,悉數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環保署預計將於一周內公告,並在一到三個月完成程序後實施。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未來將強化塑化劑的管理,至於查獲產品銷毀部分,已選定北、中、南共6個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液體部分,固體部分送去焚化

European Commission Regulation No. 494/2011

歐盟《官方公報》於2011年5月21日刊登歐洲委員會第494/2011號規例,擴大含鎘產品禁令至塑料物品、首飾及銅焊桿。 自1992年起,歐盟已禁止大部分塑料使用鎘,禁令於2004年更擴展至電池及電子產品。根據1992年的禁令,由於難以找到合適替代品,若干類硬質塑料如聚氯乙烯仍可使用鎘。 不過,歐洲委員會確定市場上已有合適的替代產品,因此把禁令擴展至所有塑料物品。 根據最新禁令,由塑料製造的物品及混合物,若鎘含量以重量計相等或多於0.01%,不得投放到市場。 不過,歐委會將繼續推廣回收及重用低鎘含量的聚氯乙烯廢料,但只供有限範圍的產品使用,如建築產品。 回收的低鎘聚氯乙烯須附有特定標誌,讓使用者得悉其鎘含量,才可以投放到市場。第494/2011號規例將會重新審視這項特定標誌。 此外,由於市場內若干種類的首飾如人造首飾,被驗出鎘含量已達危險水平,因此歐委會決定有需要實施禁令,規管首飾內的鎘含量。鎘是一種致癌物質,可透過接觸皮膚進入血液。所以,歐委會認為,必須完全禁止在首飾內使用鎘。 第494/2011號規例制訂相關條款,禁止鎘含量以重量計超過0.01%的產品投放到市場,這些產品包括: 最

New regulation (EU) No 10/2011 for plastic products in contact with food was published in the official magazin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011年1月15日,歐盟官方雜誌上發佈了針對與食品接觸的塑料製品的新法規(EU) No 10/2011,新法規將於2011年5月1日起全面取代歐盟指令80/766/EEC,81/432/EEC,和2002/72/EC。 新法規消除了歐盟國家法律跟與食品接觸的塑料製品的指定要求之間的差異,所指塑料製品包括:完全由塑料構成的材料或製品;由多層塑料通過粘合或其它途徑結合在一起的材料或製品;由多層不同材料製成的材料和製品中的塑料層;用於密封的瓶蓋\、墊圈和這些裝置構成的一組兩層或多層的不同類型的材料。但是,該法規不適用於離子交換樹脂,橡膠或硅樹脂。 相應地,塑料製品中用於塑料層的物質,尤其是兒童護理用品和餵哺工具,必須符合法規(EC) No 1935/2004的相關要求,並受法規(EC) No 10/2011的管制。歐盟新法規對塑料製品物質的特殊要求和一般限制簡單概括如下: 1. 只有聯盟認可的物質清單(新法規附件I)中所包含的物質才可以用於塑料製品的塑料層。 2. 用於塑料製品的塑料層的物質不可超過特殊遷移限值(SML)和總的遷移限值。 特殊遷移限值(SML) 總的遷移限值 一般的接觸食品

EU Council adopts revised vers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2011年5月27日,歐盟理事會通過了修訂版有害物質的電器和電子設備。新修訂的RoHS指令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除少數產品外,包括醫療設備和監控設備在內的所有電子電氣設備都將被納入管制;新增第11類電子電氣設備;將與REACH法規進行協調並取得共識;對生產商、進口商和分銷商的定義及職責進行了進一步的明確和規範;將來增加新的限用物質的程序規定;更嚴格的執法和產品召回機制以及要求符合指令的產品採用CE認證標示等規定。 2011年6月6日歐盟出版社已收到RoHS最終指令法規,將翻譯成23國官方語言。歐盟官方也確定在2011年6月底出版。一旦在官方公告後,該指令將在20天後生效,歐盟各成員國也將在18個月內將新修訂的指令轉化為國內法規並實施。而舊RoHS指令法規,將自該日起廢止。 資料來源: 貿發網 (2011-06-17)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stated that it has announced that it is expected to ban PVC, PVDC and other materials starting from New Year's Day in 2020.

生活中吃的用的喝的,連灰塵都有塑化劑,民眾該怎麼辦?環保署今天表示,將在一到三個月內提升塑化劑列管強度;至於在廢棄物管理部分,為避免戴奧辛釋出,未來家庭用的保鮮膜等產品,已公告預計自102年元旦起,禁用PVC、PVDC等材質。 塑化劑風暴持續蔓延,環保署表示,最好避免方法就是「減塑」,民眾在處理食品時,應盡量避免使用塑膠袋等製品。 原塑化劑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管制,環保署表示,國內管制強度與歐、美、日、加等國同步,但昨日已開會決定,將塑化劑提升到第一類來管制,採正面表列方式,其他已知的鄰苯二甲酸脂類統統列入第四類管制。 環保署昨日決議,DEHP、DBP從第四類改納為第一、二類毒性化學物質;DMP從第四類改納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管理;並新增公告BBP為第一、二類毒性化學物質;DINP、DIDP及DEP為第一類毒性化學物質。上述7種及DNOP共計8種以外之鄰苯二甲酸酯類,悉數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環保署預計將於一周內公告,並在一到三個月完成程序後實施。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未來將強化塑化劑的管理,至於查獲產品銷毀部分,已選定北、中、南共6個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液體部分,固體部分送去焚化

Australian scientists sound warning about climate change Australia's top scientists say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澳大利亞科學家對氣候變化發出警示澳大利亞頂尖的科學家表示,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及應有的態度, 若反映在政治上的話,猶如民主競爭時,最後的目標是獲得民眾支持,故呼籲全國主導或控制碳相關的能源機構與行業,要儘早因應此項議題,以降低環境污染。 科學家們說,若溫度上升的限制條件在2℃以下,到了西元2020年時,碳排放量已達到尖峰,並且勢必要有下降的趨勢,這已是全球面臨且不可避免的任務。 該國某能源公司執行長-McIndoe表示,由於我們已仰賴燃煤將近60年之久,到了西元2020年時,澳大利亞對於燃煤依賴已是不能改變的事實。 -參考資料: PLANET

error: Content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