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環保時事

最新文章

香港迪士尼為響應環保自2018年8月起停止派發塑膠飲管

全球致力減少塑膠廢料,香港迪士尼亦積極跟進,香港迪士尼宣布,2018年8月起停止派發塑膠飲管,並於9月開始在度假區所營運的餐廳全面轉用紙飲管,當顧客有需要時,才會主動派發,迪士尼樂園預料每年可減少400萬枝膠飲管消耗。 香港迪士尼樂園表示,為響應環保,整個度假區,包括樂園及酒店餐飲服務,以至演藝人員的員工餐廳,由2018年8月開始將停止主動派發塑膠飲管,並會在餐廳的當眼位置,設立告示,鼓勵賓客及演藝人員支持環保。9月度假區所營運的餐廳會將會全面轉用紙飲管,亦只會在顧客有需要時,向服務人員索取才會派發。 與此同時,全球迪士尼樂園亦宣佈,將於2019年全面停用即棄塑膠飲管及塑膠飲品攪拌棒,預計將可減少超過1億7,500萬枝塑膠飲管,及1,300萬枝塑膠飲品攪拌棒的使用量。未來數年,亦會逐步減少酒店房間所用的即棄塑膠製品。

碳儲存技術突破 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菱鎂礦 數天內就可合成

科學家們找到一種方法,能在實驗室合成一種可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礦物菱鎂礦(magnesite),成為因應氣候變遷的潛力新武器。 地球表面形成礦物需要數百到數千年,但新研究得以將這漫長的自然合成過程縮減至數天,將新興的碳捕獲和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術往前推進一大步。 隨著全球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專家普遍認為,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技術將成為遏制全球暖化的重要工具。 英國獨立報報導,菱鎂礦是一種天然岩石,用於珠寶和各種工業製程,具有吸碳能力。每噸菱鎂礦能夠從大氣中去除大約半噸的二氧化碳。然而,雖然過去研究曾探討將二氧化碳存在地下岩層中的可能性,但由於新礦物形成所需時間太長,連帶影響這種碳儲存方法的發展潛力。 「地球表面形成礦物需要數百到數千年,」研究主持人、特倫特大學鮑爾教授(Ian Power)解釋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鮑爾教授和他的團隊辨識出在低溫下自然形成菱鎂礦的過程,利用這些知識加快結晶速度。他們使用聚苯乙烯微球作為催化劑,將菱鎂礦合成時間減少到72天。整個過程在室溫下進行,不消耗多餘能量。 「目前這個技術還處於實驗階段,需要擴大

氣候變異威脅大 未來80年恐噬美國三分之一的經濟產出

美國聯邦當局最新研究警告,異常高溫與嚴寒等氣候變遷現象,影響美國經濟成長的程度恐超乎外界預期,估計在2100年前可能吃掉全美經濟產出高達三分之一,而且南方各州衝擊程度恐怕更大。 相形之下,川普政府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與歐洲聯盟等重要貿易夥伴加徵的數千億元關稅,估計對美國經濟產出的傷害僅約0.06%至0.25%。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報導,這篇報告指出,就長期來說,經濟成長率下降的衝擊,比經濟產出縮水還大,因為「經濟成長率的變化隨著時間拉長而累進,因此效果延續更久」。 南方各州衝擊最大 其次,南方各州對於夏秋兩季的氣溫變化最敏感,例如汽車工廠在氣溫超過90℉時會減產,而身為全美經濟重要環節的服務業、金融業、保險業與房地產業,也容易受到夏季高溫的傷害。 報告中也說:「房屋買賣比較常在春夏兩季發生,原因可能是大家買房子需要外出移動,也需要在戶外活動。當氣溫上升時,潛在買家比較不想出門,這就能解釋夏季高溫不利房地產業。」 此外,天氣異常溫暖容易容易增加民眾就醫次數、保險業理賠案件更多,並且傷害農業、森林與漁業,但反而有利水電業及礦業,因為高溫容易推升用電量。 今夏全美氣

研究:地球罕見高溫恐持續五年 人為與自然因素雙重影響

令人難以忍受的高溫,今夏已在世界各地肆虐,根據一份刊登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新研究卻指出,地球這一波異常炎熱天氣,恐怕將會持續到2022年。 研究主筆,法國布雷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Brest)氣候科學家塞維列克(Florian Sevellec)向法新社表示,氣候變遷釀成惡果,地球預計將進入高溫至少持續5年的時期。 綜合外媒報導,由於地球表面溫度自然上升與人為因素雙重影響,造成全球暖化合併發威,使得每一年的天氣變化愈來愈難以預測。研究團隊於是發展出一套系統,ProCast (Probabilistic forecast) 預測氣候自然變數。 該團隊依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所收集到的全球天氣預報數據,進行模擬與研究,並透過演算法分析1900-2100年間的天氣發展,再列舉與我們現在相似的氣候狀況,推測5年氣溫的演變。 塞維列克表示,這些短期變化對我們來說更有意義,例如,聖嬰現象的影響就超出了太平洋地區,而這些現象在全球範圍

低碳醫院興起 誓每年減碳1%

全球氣候變遷,各界開始重視環保,如今醫院也加入節能減碳的行列。衛福部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醫療院所是全球最耗能的產業之一,佔總能源消費的14.9%。2010年,國健署獲准成立「健康促進醫院與環境友善國際委員會」,與各家醫院合作,承諾每年為地球減碳1%。根據去年的統計,91家醫院中,已有88家醫院達到健康醫院標準。 醫院作為全球最早以24小時運作的工作場域,用電量相當驚人。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賈淑麗表示,國健署以三階段推動低碳醫院計畫,並以2007年為基準,預計到2020年降低13%碳排放量,找出問題、對症下藥,並在最後將醫院轉型成環境教育中心。 參與計劃的醫院之一,台安醫院,院長黃暉庭表示,台安醫院長期推廣素食及健康飲食,院內不提供肉類和販賣機。與葷食比較,每天每人減少了1.5公斤的碳排放量,並在2014至2017年內,減少了17%的碳排放量,相當於種植了4249棵樹,也就是一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大小;慈濟醫院則以硬體設備節約用水,每年回收再利用的水量為88800噸,佔總使用量的39%;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在天台上種滿各種植物,為建築物降溫,並採取光感應系統節電。2012至2017年之間,小港醫

前所未見! 北極最厚冰區開始融化

英國衛報報導,北極地區最古老、最結實的海冰已經開始融化。過去四季冰封的格陵蘭島以北地區,即將成為開放水域。 一位氣象學家以「恐怖」來形容這幾次的海冰融化。其他專家則表示,關於北極何處最能承受長時間暖化的理論可能需要修改了。 這是過去不曾記錄過的現象,由於北半球的暖風和氣候變遷驅使的熱浪,今年內已經發生兩次。 在過去,格陵蘭島北部海域長期四季冰封,因此被稱為「最後的冰封區」,學界認為這裡是地球上最不易因暖化而融冰的區域。但是今年2月和本月稍早出現的異常溫度升高使其容易受到風的影響。風將海冰吹離海岸,該距離達到1970年代以來最遠。 丹麥氣象研究所(Danish Meteorological Institute)成員馬特拉姆(Ruth Mottram)說:「格陵蘭島以北幾乎所有的冰都已經崩裂或破碎,因此更具流動性。現在該處的開闊水域非比尋常。這裡被稱為『最後的冰封區』,因為一般認為這裡是北極最後的長年冰封之處。現在看來,最後的冰封區可能在西邊。」 格陵蘭北部的冰層通常很厚,因為泛極環流(Transpolar Drift Stream)是該地區主要的天氣模式之一。這種環流將冰從西伯利亞穿過北

哈佛研究 氣候變化恐致全球營養不良加劇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表明,隨氣候變化、二氧化碳水平上升,水稻和小麥等作物的營養成分將降低,恐致全球營養不良加劇。 本世紀中葉,由於人類活動,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預計將達到550ppm(0.055%)左右,當前為400ppm(0.04%)。 由於人類大部分營養來自於食物攝取,哈佛公衛學院27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的研究顯示,屆時,研究人員預計1億7500萬人將缺鋅、1億2200萬人將缺蛋白質;當前預計已有超過20億人至少缺一種營養元素,氣候變化將增加全球範圍營養不良患病率。 研究人員說,印度將是受影響最大地區,南亞、東南亞、非洲和中東的國家緊隨其後。 資料來源:World Journal (2018/08/27)

「洋垃圾」倍增 環署祭新制 限制廢塑膠、廢紙進口

中國「限收洋垃圾」政策出爐後,影響全球廢紙、廢塑膠等事業廢棄物進出口版圖,大量事業廢棄物轉進東南亞各國,包括台灣在內。我國今年上半年進口的塑膠廢棄物,高於前一年同期的2.5倍。環保署預估,如此一來,今年可能會有4、50萬噸的廢紙、廢塑膠進口。 因此,環保署13日預告要修正廢清法子法,從調整廢塑膠、廢紙的品質與輸入業者資格,來管控進口事業廢棄物。以後廢塑膠必須是單一材質、單一型態;廢紙則只收牛皮紙、紙板、瓦楞紙,不可材質混雜。除了限制進口的廢棄物品質,未來將只有合法工廠可以進口,貿易商不可,新制最快10月就要上路。 「跟國內回收有衝突的,優先禁掉。我們要高質的加工,不要低質卻把污染留在台灣。」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強調這次修法的目的,尤其點名沒有整理過的廢塑膠不能進口來台。 要求單一材質、型態 未來僅工廠有權進口 廢管處處長賴瑩瑩解釋,在目前的法規上,進口事業廢棄物有兩途,一是申請許可、一是「屬產業用料需求之事業廢棄物」表列的15種,不需要申請。環署實際調查處理廠,發現塑膠廢棄物主要來自日、美、英、菲、墨、德等國,但有的確實明顯沒有經過分選過,如此將增加處理的成本,也會留下較多不能再利用的廢

歐盟設置化妝品香精添加限制

歐盟委員會依照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SCCS)的審查建議,已對免洗型和沖洗型化妝產品中的化學香精設定限制。 SCCS發現,萬壽菊屬植物Tagetes minuta和Tagetes patula花的萃取物與油脂成份不應用作防曬產品成份,或是添加到以暴露於天然/人工紫外線中為行銷訴求的產品中。 對於免洗型化妝產品,其允許最大濃度為0.01%,對於要沖洗的產品,允許最大濃度則為0.1%。 該法規的更新將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佈後20天生效。 連結:EUR-Lex entry 資料來源:Chemical Watch (2018/07/17) 、PIDC編譯

日內閣敲定能源基本計畫 綠能占大宗 核能不退場

日本內閣3日敲定能源基本計畫,目標是讓再生能源到2050年成為主力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與核能發電的依賴,其中到2030年左右,先讓風力與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的比率達22%至24%,高於當前的約15%,核能發電占比則為20%至22%,火力發電占比為56%。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政府今天在內閣閣員會議中修改能源基本計畫。其中針對核電廠重新處理核廢料時所產生的鈽,首次明文記載「致力減少擁有數量」。 這次是時隔四年再度修改能源基本計畫,鈽因為2011年日本福島核子事故以來,核電廠暫時無法重啟運轉,目前仍持續積存。美國從禁止核武擴散觀點,要求日本減少所擁有的鈽數量。 不過,計畫也維持政府持續推動核電廠重啟運轉的方向,因為核電占比若要達兩成,至少要有30座核電機組運轉,但2011年福島核子事故後,目前僅有九座機組運轉。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2018/07/06)

加拿大2018年7月1日起禁售含微膠珠盥洗用品

加拿大本(2018)年7月1起正式禁止生產、進口及銷售含微膠珠之盥洗用品,加國聯邦環境部部長Catherine McKenna近日推文稱,此舉係打擊微膠珠物質汙染加拿大水域的最終行動。 微膠珠係直徑不超過5毫米之固體塑材顆粒,被廣泛應用於個人護理用品,例如肥皂、洗髮精及牙膏等,微膠珠無法溶解,亦不宜經由汙水處理系統過濾,造成海洋河川汙染。2014年加拿大進口去角質及潔膚產品約含10萬公斤微膠珠,加國個人護理產品廠商,則使用多達1萬多公斤之微膠珠。本(2018)年7月1日禁令中,暫不包括含微膠珠之天然健康產品及非處方藥品,這兩種商品計畫於2019年7月1日禁止銷售。 綠色和平環保組織於2016年已大力提倡全球停止使用微膠珠,主要是微塑膠對海洋食物鏈造成之污染已達「全球化」,必須予以正視。微膠珠向來廣泛應用至不同種類之消費品中,包括面部及身體清潔產品、磨砂產品、牙膏及家居清潔用品等,使用是類產品時,將微細之塑膠碎片沖洗至排水道,因無法溶解,最終通過下水道系統流入海洋,嚴重影響全球水域生態系統。 資料來源:綠色貿易資訊網 (2018/07/23)

全美第一 夏威夷禁農藥陶斯松

夏威夷自6月中起成為全美第一個禁用農藥陶斯松的州。陶斯松具有神經毒性,與哮喘和癲癇有關,有損害兒童腦部發育的風險。 州長大衛井下6月15日簽署了SB 3095號法令,7月生效,將在2019年1月之前部分禁用陶斯松。任何想繼續使用陶斯松的人,必須向國家申請豁免,2022年後不再給予豁免,2023年開始全面禁止使用含有陶斯松的農藥。 新法並在學校周圍規劃了100英尺的零噴灑緩衝區,並要求大規模使用者揭露他們噴灑的是何種「限制性使用」農藥(Restricted Use Pesticides)。 強制報告和零噴灑區的新規定為立即生效,不予豁免。 井下說:「保護孩子和居民的健康和安全是我的首要任務之一。我們必須保護社區免受可能有害化學物威脅。同時,夏威夷的農業對我們的國家和經濟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將與農業部、地方農民和夏威夷大學合作,尋求安全的替代性害蟲管理工具,以支持和維繫往後世世代代的農業。」 國家有毒物質管理局(Agency for Toxic Substances)警告:「吸入或攝入陶斯松可能導致各種神經系統問題,包括頭痛、視力模糊、流涎到抽搐、昏迷和死亡,取決於暴露量和時間長短。」 陶斯

星巴克領頭 2020年前全球分店禁用塑膠吸管

(中央社紐約9日綜合外電報導) 星巴克(Starbucks)決定2年內在全球所有分店禁用一次使用塑膠吸管,在全球減廢呼聲越來越高之際,星巴克提及塑膠對海洋構成的環境威脅,率先成為禁塑的最大食品和飲料公司。 全球熱議塑膠吸管,就在星巴克起源地西雅圖禁用塑膠吸管和容器一週後,星巴克今天宣布,2020年前將使用生物可分解材料製作的吸管,例如紙吸管,以及特別設計的杯蓋。星巴克西雅圖店已開始提供替代性吸管。 其他城市如麥爾斯堡(Fort Meyers)也已禁用塑膠吸管。紐約和舊金山正考慮跟進。 西雅圖和溫哥華的星巴克分店今年秋天起將出現未附吸管孔的杯蓋,明年在美加等地漸進推出。全球其他地方也將採用不附吸管孔的杯蓋,由歐洲國家領頭。 CNBC報導,西雅圖7月1日起成為美國第一個禁用塑膠吸管、容器和雞尾酒攪拌棒的城市。英國和愛爾蘭禁用塑膠吸管和攪拌棒的禁令明年生效。 顧客不斷呼籲星巴克和麥當勞等餐廳禁用一次使用塑膠用具,像是吸管、杯子和袋子,但這個問題並不容易解決。這些連鎖店每天在數以千計的分店,服務數百萬計顧客,使得迅速全面禁用這些無法回收的用具有其困難,且必然得付出大筆成本。(譯者:羅苑韶/核稿

三星致力於美國、歐洲與中國地區 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

全球消費性電子領導品牌三星電子今天宣布將在能源效率及減排方面採取積極措施,在營運過程中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三星肩負企業環保責任,藉由再生能源目標的制定,展示積極落實承諾的決心。 三星電子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等具備完善基礎設施的市場,凝聚眾人之力開發與傳輸再生能源,以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其中,三星計畫在2020年之前,使美國、歐洲和中國的所有工廠、辦公大樓和營運設備,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以中長期而言,三星將陸續在全球各地提升再生能源的使用。 為實現這項承諾,三星電子已同意遵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的再生能源買家守則,並加入洛磯山研究所的商業再生能源中心。 在韓國,三星電子全力配合政府的國家策略計劃,力求在2030年之前,提升20%的再生能源使用量。自今年起,三星將於韓國水原總部的「三星數位城」,另外裝設大約42,00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板,踏出付諸行動的第一步。此外,三星將陸續在2019年與2020年分別於平澤園區和華城園區,增設大約21,000平方公尺的太陽能和地熱發電設施。 透過以上種種努力,三星電子積極在全球提升再生能源的使用,期盼在2020年之前,能提供相當於3.1GW太陽能

2020年海運綠色新規上路 貨船三階段因應

國際海事組織(IMO)成員國於2018年4月通過了一項歷史性協議,到2050年將把航運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半,業界談2020年即將要實施的低硫油影響,採購油品的成本立即大增五成,業界全面大作戰,以三大方式因應,長期將牽動航運價格的走勢。而臺灣的長榮、陽明海運對於今年展望都較為保守,對明年市況則認為會比今年更好。 海運市場挑戰加劇,進入一個變化多端的年代,對於市場展望,根據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預估,今年已將全球貨量年增率調降,長榮、陽明都認為,今年對貨櫃輪來說是很具挑戰的一年,今年新船供年率5.8%,而貨量從原本預估5.3%已降到4.5%,這也是今年業界相對看保守的原因,不過,隨著業界在旺季就開始推出因應策略,有助於貨櫃市場健康發展。 今年還有油價上漲因素,每噸船用油已由去年300美元,飆升至370美元,平均價格較去年上漲25%,對船公司的營運成本也會造成影響。面對油價上漲,全球前三大貨櫃船已宣布開徵緊急燃油附加費,今年運費調漲氣氛已形成,逐漸降低油價上漲的壓力。 長期來看,國際海事組織(IMO)已著手處理海洋環境威脅的問題,隨著減少硫化物排放規定自2020年起實施,已經規定

「地球超載日」創紀錄推前至8月1日 需要1.7個地球才能滿足人類所需

人類消耗地球資源的速度越愈來愈快。根據GFN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的最新研究顯示,今年(2018)我們在212天內已經消耗掉足夠一年使用的碳、食物、水、纖維、土地和木材等資源,比起前一年的紀錄還要快了兩天,是歷來最快的。 該研究機構提出的地球超載日(或稱生態負債日、Earth Overshoot Day)指出,以目前人類消耗天然資源的方式,8月1日這一天正是地球超載日,意味這一天起,資源再生速度追不上耗用速度。如果再不減少耗用,恐怕會加劇資源不足的問題。根據全球足跡網絡的數據,為了保持目前人類對資源的需求,我們需要相當於1.7個地球才足夠使用。 地球超載情況在1970年代開始出現,因為人口爆炸性增長,對資源渴求亦遞增。但30年前,超載日相對遲得多,當時定於10月15日,接着的數十年,這日不斷推前。20年前是9月30日;10年前是8月15日。根據目前趨勢,明年可能推前至7月。 英國《衛報》指出,雖然過往食物產量不斷提升,但礦物開採、森林砍伐和燃燒化石燃料等,明顯破壞土壤,造成水資源短缺以及改變氣候,長期後果日益明顯。研究建議,如果人類改變生活習慣

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史上最大的冰山B15正在消失

據外媒CNET報導,冰山B-15可能聽起來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名字,但它是科學家曾經見過的最有趣的冰山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巨大的規模。不過這座冰山正在慢慢消失。 這座冰山是在2000年從南極洲的羅斯冰架上脫離的,當時其面積為4,250平方英里(約11,000平方公里),這使得它的面積相當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面積。 冰山B-15比去年從南極拉森C冰架上脫離的巨大冰山要大得多。 從南極羅斯冰架脫離18年後, 冰山B-15的面積已經大幅縮小,並分裂成多個小塊,其中大部分已經融化。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在5月下旬拍攝了剩餘的冰山一角——B-15Z。這張照片顯示了冰層形成過程中的巨大裂縫,較小的碎片像破碎的玻璃一樣散落。 目前冰山已經漂至大西洋南喬治亞群島附近的溫暖水域。NASA周三表示:「據了解,能漂移如此遠距離的冰山通常會迅速融化並將在那裡終結它們的生命周期。」 資料來源:每日頭條 (2018/06/08)

2030減碳目標 歐盟:卡車碳排減量30%

歐盟消息人士14日表示,該聯盟擬於2030前將卡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0%,作為減碳努力的一環。 卡車碳排量佔歐盟國家運輸工具近1/4,此前並無相關限制,這是歐盟首次針對這類車輛訂定減排目標。美國、中國、日本,及加拿大等國皆已採取類似措施。 歐盟執委會也將提出卡車減排15%的中期目標,並推出獎勵機制,對投資低碳技術的製造業提供碳排放額度(carbon credit), 主管氣候行動及能源事務的歐盟執行委員卡尼特(Miguel Arias Canete)過去4個月來,與汽車業者及環保人士積極協商,終於達成協議。其他歐盟執行委員將於週三就提案進行投票,尚需歐盟各國政府與歐洲議會之支持。 歐盟預估,卡車減排30%,將削減歐盟2020年至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達5,400萬噸,相當於瑞典一整年的排放量。 歐盟相信,為達成此目標,所獲致的好處將多於需耗費的技術成本,不只可降低能源使用量、減少運輸費用、製造工作機會,還能提升汽車產業的競爭力。(台灣英文新聞 / 黃紫緹 綜合外電報導) 資料來源:台灣英文新聞網 (2018/05/15)

德國綠色紡織新政-「綠鈕扣」標章制度將上路

為了支持「公平交易」與「永續環保」的大方向,德國將自明(2019)年起實施「綠鈕扣」衣服標章,藉此讓民眾直接了解所購買的服裝是否具備綠色認證。 德國經濟合作暨發展部(BMZ)部長Gerd Müller博士表示,透過這項新推行的認證制度,屬於德國紡織聯盟(Textilbündnis)且符合相關規定的會員企業,才能將所生產的織品掛上「綠鈕扣」標誌,德國官方期待這項制度將能法治化推行到歐洲國家,據以敦使業者一體遵行公平生產的原則。德國零售業協會(HDE)理事長Stefan Genth則表達,對於該項方案設立的勞動條件與生態標準,業界認為實施上應有商討的空間,但也樂於與相關單位共同推動標章認證。 銷往西歐市場的廉價衣服多在勞力密集的地區製造,如:南亞、東歐國家等。2013年在孟加拉服裝工廠的工安事故,帶走了逾千名當地織工的生命,從而引發了許多西歐人士對於紡織業勞工市場的關注。許多綠色組織督促改善這些生產場所的勞工薪給與職安環境,除了人道關懷之外,也將焦點置於提升大眾對綠色產品的認識,呼籲製造商減少染料與顯色化學劑的使用,進而提高生產作業的汙水處理,並降低水汙染的可能。 有綠色意識的消費者可藉由

加快去塑 歐盟擬全面禁用拋棄式塑膠製品

歐洲聯盟(EU)5月28日提案,將在區域內全面禁用吸管、塑膠餐具和棉花棒等拋棄式塑膠製品,並推動在2025年之前讓寶特瓶回收率達到90%。 歐盟執委會第一副主席堤孟思(Frans Timmermans)表示:「塑膠垃圾無疑是項重大議題,歐洲民眾需要一同行動來解決這個問題。」堤孟思還說:「今天的提案將透過一系列措施,減少我們超市貨架上的拋棄式塑膠製品。」提案要求,禁用塑膠製的棉花棒、餐具、碗盤、吸管、飲料攪拌棒和汽球棒,但提案並未設定履行期限。 依照提案計畫,上述產品必須全部改用永續材料製造。提案須獲得歐洲議會和歐盟所有28個成員國通過。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2018/05/29)

error: 內容保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