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環保時事

最新文章

ISO 14064-1:2018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解析

2018年12月19日ISO組織正式發布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Part 1:組織層級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之量化及報告附指引之新版規範。 本次新版規範與2006年版差異如下: 1. 盤查報告邊界: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需要量化,並建立文件化程序以界定組織邊界外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那些要納入報告邊界及盤查清冊內。 2. 量化程序:量化數據區分為一級數據(primary data)、特定廠址數據(site specific)及二級數據(secondary data) ,量化方法還需考量技術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3. 增加名詞定義項目:​​ a.增加間接溫室氣體排放定義:為組織營運和活動的排放源,不歸組織所有或控制(通常發生在上游和/或下游鏈中)。b.增加生物物質(biogenic material)與土地使用相關用語定義。c.明確區分出組織、利益相關方及驗證,相關名詞用語解釋。 4. 增修ISO 14060系列溫室氣體標準之間的關係 (詳如表一所示)。 5. 增加ISO 14060系列標準背景說明:ISO 14060系列標準為量化、監控、報告、驗證或驗證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提供了完整和

循環經濟輔導案例分享-利用廢菇包能源化發展創新商業模式

一、前言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一個資源可恢復且可再生的經濟和產業系統,相較於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之從自然環境開採原物料後,加工製造成商品,商品被購買使用後就直接丟棄的產品「壽終正寢」概念不同。循環經濟是建立在物質的不斷循環、利用,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模式,並且創造經濟績效,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衝擊的矛盾。 在考量市場經濟運作下,要如何依循資源再利用、降低浪費、減少廢棄物等原則,同時透過產品的重新設計、製程的不浪費、優化物流的程序、鼓勵回收等方式,讓每項資源的副產品或損壞的商品,都能進入新的循環,成為新的原料或素材;此時就需要一個創新及成功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才能引導和幫助企業與資源共生,實現共創產業永續經營及環保兼顧的美好願景。 二、商業模式及技術說明 茲將一件案例與各位讀者分享如何建立成功創新的資源循環商業模式,串聯不同產業投入,將過去視為「農業廢棄物」的廢菇包翻轉成為有用的「生質能源」。 公司在設立初期為了讓提供生質能的商業模式能夠順利推展,就已經大量投入資金購置設備和招攬優秀研發人才,致力研發並製造固體生質燃料

研究:海冰融化促北極熊近親繁殖 挪威群島20年間遺傳多樣性少10%

根據8日刊登於皇家學會期刊(The Royal Society)的研究,1995年至2015年間,挪威斯瓦巴群島上的北極熊,因為近親繁殖基因多樣性減少了10%。 挪威極地研究所(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的科學家研究了20年來的生態和工程資料,以調查群島上北極熊族群的遺傳趨勢。該研究指出,遺傳多樣性的喪失與北極巴倫支海的海冰迅速消失有關。 根據這份研究,基因流減少的原因是海冰覆蓋範圍縮小,導致棲息地破碎,「重點採樣區域內,北極熊的近親繁殖增加」。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稱,在氣候危機的推動下,巴倫支海是北極地區冰層流失最快的地區。 「當族群縮小到一個程度,會發現近親個體交配和產生後代的機會變高。隨之而來的風險是,一些隱性特徵會開始在族群中出現。」該研究的作者、挪威生物經濟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of Bioeconomy Research)學者馬杜納(Simo Maduna)說。 頂層掠食者靠冰旅行、狩獵、休息和繁殖。牠們大多在海冰上游盪,很少上岸。 氣候危機改變北極熊飲食 人熊衝突恐增加 4月另一項研究也發現氣候危機正在改變北極熊的

海洋塑膠垃圾第四大國 越南提減塑計畫 2025年超市全面改用環境友善包材

全球第四大海洋塑膠垃圾國家越南,在進行海廢調查與來源分析後,於今年2月提出漁業部門減塑計畫,其後更將減塑範圍擴及大眾日常——越南副總理黎文誠(Le Van Thanh)在7月宣布,將以2025年為目標,賣場與超市全面改用100%友善環境包材。 全球約6%海洋塑膠垃圾來自越南 總理承諾2030達減塑目標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在2020年7月發布評估報告指出,越南每年約製造28萬至73萬噸的海洋塑膠垃圾,數量約占全球6%,在全球製造最多海洋塑膠垃圾的國家中排名第四。 為解決嚴重的塑膠垃圾問題,越南國會在2020年12月完成《環境保護法》修法,明文規範固體廢棄物(尤其是塑膠垃圾)的管理。越南總理也頒布號令,承諾在2030年之前達成三大減塑目標: 減少75%海洋塑膠垃圾 在海岸風景區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與不可生物分解的塑膠袋 確保海洋保護區不被塑膠垃圾污染 漁業廢棄物問題大 漁業部門擬定「減塑行動計畫」 過去從未在沿岸地區執行海洋廢棄物量化調查的越南,自2019年起,在IUCN越南、GreenHub及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越南分會的協助下,在11座海洋保護區範圍內的33處海灘,執行

塗料是被忽視的海洋塑膠污染 北大西洋每立方公尺就有0.01件

科學家警告,塗料可能是海洋中最常見的微塑膠之一,但是對海洋生物的威脅卻被忽視。一份研究顯示,有毒的塗料碎片可能會危害脆弱生態系統中的大量海洋生物。 調查發現:塗料碎片在海中含量僅次於微塑膠纖維 根據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和海洋生物協會(Marine Biological Association)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期刊上的新研究,研究人員在北大西洋進行調查發現,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平均含有0.01件塗料碎片。 他們發現,這種材料在海中的含量僅次於微塑膠纖維。每立方公尺海水中,含有約0.16件微塑膠纖維。 針對這些塗料樣本進行化學分析發現,其中含有大量的銅、鉛和鐵,可能對海洋和海中許多會攝食此類碎片的物種構成額外威脅。船舶和鑽油平台表面皆塗有塗料,以保護它們免受腐蝕,但這些塗料可能會剝落,殺死海洋生物。 2015年的一項研究估計,海洋中有15~51兆件微塑膠顆粒,這個數字此後持續上升。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WWF)稱,每年至少有800萬噸塑膠最終進入海洋。 大塊塑膠會使野生動物窒息、滯

化腐朽為神奇 廢木變成絕美木炭盆栽 還能淨化空氣

廢棄木材也能變成絕美木炭花盆。國內業者木酢達人,經過一年的研發,開發出木炭介質的花盆,將廢棄木料加工為絕美花盆。農委會林試所研究團隊更進一步指出,未來可將颱風過後的風倒木加工為木炭盆栽,還能淨化室內空氣,化腐朽為神奇。 木酢達人用廢棄木料開發「炭及盆栽」 每個紋理都獨一無二 颱風過境的風倒木,抑或行道樹修剪的枯枝殘木,都經常變成廢棄物,增加焚化爐的負擔。今年年初乾旱,台南就有廢材場的廢棄木料堆積如山,不慎造成火警,延燒數日才熄滅,過去這些廢木料多只能刨成木屑、破碎加工使用,如今這些廢棄木材有了新的價值。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國內產業合作,廠商「木酢達人」將大型的木材加工燒製為木炭,進一步設計出「炭及盆栽」。林試所進一步實證木炭盆栽,有助於改善室內空氣品質。林試所森林利用組組長林振榮表示,大型木炭具有調濕防潮、除臭淨化、產生負離子等健康效益。木炭在高溫炭化時,會從疏水性表面,轉變成為親水性表面。 有別於一般烤肉的木炭是以約200°C~400°C燒製而成,炭及盆栽的木炭須以800°C進行碳化,「會提高木炭成品的硬度、耐用性。」森林利用組副研究員塗三賢進一步說明,木炭活性化的過程也可以讓木炭產

永久儲存二氧化碳 地表最大吸碳工廠在冰島啟用

世界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碳捕捉和轉化工廠「Orca」8日在冰島啟用了。這座由瑞士新創公司Climeworks AG建造的工廠,旨在減少溫室氣體對地球的影響,是直接碳捕捉產業的一個里程碑。 可永久儲存 Orca工廠每年將捕獲4000噸二氧化碳 Climeworks在歐洲建造了16座裝置,但Orca是唯一一個永久捕獲和儲存二氧化碳而非回收二氧化碳的工廠。 據Climeworks稱,這座工廠每年有能力捕獲4000噸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會由冰島學術與工業合作夥伴Carbfix開發的化學處理過程安全永久地儲存。在這個處理過程中,從大氣中捕獲的二氧化碳與水混合後泵入地下深處,經過不到兩年的自然礦化過程後變成石頭。 雖然Orca工廠只能捕獲全球每年約35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一小部分,但Climeworks相信,十年內有機會將碳清除能力擴大到百萬噸。 Orca於2021年6月中旬通過獨立第三方DNV的驗證,是第一個通過驗證的直接大氣碳捕獲和儲存服務。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近的一份報告警告,由於全球暖化,未來幾年全世界可能會更頻繁出現極端天氣事件,專家們認為大幅降低溫室氣體含量,

世界保育大會決議 30%地球表面、80%亞馬遜地區應受保護

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主辦的世界保育大會(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10日在馬賽通過決議,呼籲將80%的亞馬遜地區和30%的地球表面(包括陸地和海洋)指定為「保護區」,以阻止和扭轉野生物種的喪失。 IUCN不制定全球性政策,但IUCN的建議曾是聯合國條約和公約的基礎。他們將幫助接下來的聯合國糧食系統、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遷峰會制定議程。 拯救亞馬遜 代表久個南美國家超過200萬原住民的組織聯盟COICA在大會上提出臨時動議,要求2025年前將4/5的亞馬遜流域劃設為保護區,獲得壓倒性的支持。 「原住民要來捍衛我們的家園,同時也捍衛地球。這項動議是第一步。」COICA總協調人、委內瑞拉Curripaco人領袖何塞格雷戈里奧迪亞茲米拉巴爾(Jose Gregorio Diaz Mirabal)說。 在過去的20年間,亞馬遜每年因森林砍伐而流失約1萬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是蓄意縱火清理土地用於商業農業或放牧。 科學家警告,這種破壞加上氣

印尼更新氣候目標 有信心在2060或更早達成淨零碳排

今年7月21日,全球第八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印尼,向聯合國提交更新版的國家氣候承諾,宣布將在2060年(或更早)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然而NGO也指出,印尼減排承諾維持與2016年一樣的目標,野心不足也難以達成《巴黎協定》。 提交首份長期策略 2060前達淨零碳排 NGO稱許方向正確 印尼提交的報告雖然加入新的調適與韌性提升目標,也有針對特定部門提出新目標,但最關鍵的減排目標仍維持2016年的承諾:2030年之前,在無條件情境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一切照舊情境減少29%;或在有充足的國際資金支援下,達到減排41%的目標。 除了更新氣候承諾之外,印尼也提交該國第一份長期低碳發展策略(Long-Term Strategy for Low Carbon and Climate Resilience),宣布將在2030年達排放峰值,並將在2060年或更早,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 事實上,直到今年3月,印尼政府官員的說法,都還是2070年之前達淨零碳排,這次正式提交的目標提前至少十年。 印尼海事與投資事務統籌部長盧胡特(Luhut Pandjaitan)在7月底表示,他樂觀地認為,印尼有辦法在5

塑膠的隱藏成本 每年增18億噸溫室氣體 超過航空和船運年碳排總和

塑膠污染持續對社會構成威脅。喝完咖啡後,塑膠咖啡杯何去何從?造成多少成本?如何影響環境——陸地、海洋和生物多樣性? 人類每年生產超過2億噸塑膠垃圾 相當於523兆根吸管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委託達爾伯格顧問公司進行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光是2019年一年生產的塑膠,對社會、環境和經濟造成的終生成本就達到3.7兆美元,超過印度的GDP。除非我們採取行動,否則2040年生產的塑膠實際社會成本將是2019年的兩倍。 此刻,人類每年生產超過2億噸的塑膠垃圾,相當於大約523兆根塑膠吸管。如果把這所有吸管接起來,可以環繞地球約280萬圈。近半數的廢棄物未被妥善管理,而是被開放式焚燒、直接傾倒或洩漏進入環境中,每年有超過1100萬噸塑膠進入海洋。 這份名為「塑膠:社會、環境和經濟成本」的報告顯示,在塑膠整個生命週期中,每年產生18億噸溫室氣體,比航空和船運的年排放量總和還多。這些溫室氣體排放正在惡化氣候變遷相關負面效應,如冰川縮小、洪水和更嚴重的乾旱,導致作物死亡,為政府和社會帶來巨大成本。管理不善的塑膠垃圾可能會威脅海洋作為碳匯的能力,進一步加劇氣候危機

談氣候金融、備妥銀彈迎接能源轉型 40國宣示淘汰燃煤電廠

「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the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GFANZ) 聯合國氣候金融特使、英格蘭銀行前總裁卡尼(Mark Carney)宣布,目前全球有450多家、資產總額高達130兆美元的金融機構參與「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the Gla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簡稱GFANZ),承諾在2050年之前,旗下所有資產都將達成淨零排放,也宣布將動員數億美元協助全球經濟體朝乾淨能源轉型。聯盟的淨零承諾意味著,在未來十年,氣候變遷議題都將是重大金融決策的關鍵考量。 然而有專家指出,若這些金融機構在未來十年仍持續投資化石燃料,恐怕將打擊上述淨零承諾的重要性。 105億美元能源轉型基金 多家公益基金會和國際開發銀行今(3日)宣布成立一筆105億美元的基金,用來幫助新興經濟體轉型再生能源。目前已從洛克菲勒基金會、IKEA基金會和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籌措了15億美元,同時也從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金融公司(IFC)等國際開發銀行籌措了90億美元。另一方面,人類與地球全

《巴黎協定》後煤電漸退場 中國再承諾停止新建海外燃煤電廠

環境智庫E3G本月發佈報告指出,2015年《巴黎協定》簽訂後,全球新建燃煤電廠數量驟減,其中有44國同意終止新建計畫,為終結高污染燃煤迎來一線曙光。 報告發布後一周,昨(21)日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停止在海外新建燃煤電廠」——光是中國就持有全球興建中燃煤電廠裝置容量的53%。 研究:全球新建燃煤電廠計畫驟減 過半為中國所有 根據《衛報》報導,E3G發佈的報告指出,2015年《巴黎協定》簽訂後,全球計劃新建的燃煤電廠裝置容量大幅減少76%,其中有44個國家不會再新建燃煤電廠。 任職氣候智庫「Ember」的瓊斯(Dave Jones)說,「不過才五年前,當時有許多新燃煤電廠正規劃興建,如今大多不是由官方宣佈中止計畫,就是計畫暫停,且不太可能會再重啟。」 E3G副主任立特科特(Chris Littlecott)說,煤炭經濟「比起再生能源,已經越來越沒有競爭力,成為擱淺資產的風險也變高。」 報告指出,全球超過半數燃煤電廠計畫都是中國所有,因此如果中國和印度、越南、印尼、土耳其和孟加拉等六國能夠終止相關計畫,則全世界計劃興建的燃煤電廠數量將減少約90%。 高碳

華碩宣布加入RE100 承諾2035年全球據點100%使用再生能源

台灣科技品牌華碩(ASUS)昨(4日)宣布加入全球RE100倡議,承諾於2030年在台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2035年全球營運據點也跟進。此外,華碩也重申2030年碳排較2013年減少五成的目標。 跟進筆電五大品牌 華碩加入RE100 2035全面改用綠電 全球氣候危機嚴峻,「碳中和」已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關鍵字,節能與使用綠能則是企業減碳的兩大手段。華碩在今年4月即宣示,將以2030年台灣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為目標;昨更宣布加入全球RE100倡議,承諾全球營運將於2035年100%使用再生能源。 RE100是由國際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於2014年發起的國際倡議行動,邀集全球大型企業承諾透過投資建置、購買綠電或綠電憑證等方式,使用100%再生能源,全球筆電五大品牌(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及宏碁)皆已加入RE100行列。華碩是台灣第12家加入RE100的企業。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指出,極端氣候不僅影響人類生存環境,也考驗企業營運韌性,「這些挑戰也帶來創新的機會,可轉換成提升企業競爭優勢的策略。」華碩將落實自主節能計畫,透過簽署購買綠電、再生能源

COP26排碳大國新承諾 有機會將升溫限制在2°C

英國衛報報導,格拉斯哥COP26氣候大會上的溫室氣體排放承諾,有機會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2°C以下了,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如此接近巴黎協定目標。 COP26主席:2030年全球碳排減半目標仍然欠缺 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發現,世界第三大排放國印度的計畫對全球升溫預測產生了顯著影響。如果印度和其他國家在大會中的承諾被確實履行,升溫可能會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約1.9°C,低於2°C上限,但高於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中的1.5°C目標。 不過,英國工黨的影子商務部長、2009年就參加過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米利班警告,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米利班告訴衛報:「任何進展都是好事,但我們需要非常謹慎地看待這些放在30年甚至更久以後、空洞且模糊的目標。例如,澳洲目標2050年淨零,但其2030年計畫實際上會導致升溫達到4°C。現在這個十年有決定性的意義,十年內要將排放量減半是有原因的,如此才能維持走向1.5°C所需的急迫性、清晰度和具體程度。我們不能容許政治領導人改變目標。」 COP26主席夏瑪(Alok Sharma)表示,新的承諾是重要的進展,但本屆COP還需要很大一番功夫才能實現1.5°C目標。 夏瑪說,

歐盟承諾40億歐元助氣候脆弱國 呼籲美國跟進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到2027年,歐盟將額外投入40億歐元(50億美元)支持低收入和氣候脆弱國家。 富裕國承諾提供1000億美元氣候融資 還差200億 執委會希望美國在今年11月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氣候談判前跟進,並加強其氣候融資貢獻。馮德萊恩說,距離富裕國家承諾2020年前每年動員1000億美元的目標,仍有200億美元的缺口,需趕快補上。 馮德萊恩15日在歐盟議會發表談話時向議員們表示,歐盟和美國等主要排放國「對最不發達和最脆弱的國家負有特殊責任」。 「歐盟每年貢獻250億美元,但其他國家在實現全球目標方面仍然有一大段差距,」她說,「歐洲準備做得更多,但希望美國和我們的合作夥伴也能加緊努力。」 發展中國家已將縮小這個差距視為第26屆締約方會議談判成功的條件。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告訴《氣候之家》,這40億歐元是來自2021年至2027年歐盟預算的新款項,而非成員國的額外捐款。 美國氣候融資目標 尚未從川普時期回歸正軌 智庫E3G高級政策顧問托爾曼(Jennifer Tollmann)表示,「歐盟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候融資捐助者,這是個強而有力的動作。」並說很欣慰看到

循環經濟輔導案例分享-農業資材生物可分解技術應用

摘要: 由於在生物可分解聚合物的新興應用中對綠色材料的需求不斷增加,在不損害聚乳酸(PLA)的顯著剛度和強度的情況下,克服其固有的脆性,耐熱性差和熔體彈性已成為聚合物科學中的一個特殊挑戰。在不使用任何昂貴的試劑/添加劑和/或複雜的加工技術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是開發農業資材可行的石化基塑料替代品的另一個關鍵方面。 關鍵字:聚乳酸;耐熱性 前言: 最常見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應用之一是製造農業資材。最有希望的生物基聚酯之一是聚乳酸(PLA),這是一種利用從小麥、玉米和木薯等農業資源中獲得的單體化學合成的生物聚合物。聚乳酸可以由乳酸製造,或者最常見的是通過環狀開環聚合,由其環狀二聚體–乳酸製造。目前,由於PLA在市場上的可用性、價格低廉、機械和阻隔性能與PET相似,PLA是最常用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之一,特別是在農業資材方面。 綠色永續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主要挑戰 透過綠色製造和工程開發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永續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與生物可分解聚合物科學相關的兩個主要挑戰可以列為:(i)開發和大規模生產將被石化基塑料替代的綠色材料,以及(ii)具有高附加值的工業廢物的回收/再利用原料。一方

全球電子垃圾堆 比萬里長城還要重 專家呼籲妥善回收3C產品

10月14日是國際電子廢棄物日,專家呼籲家庭、企業和政府讓更多報廢或未使用的電子設備進入維修或回收設施,以回收貴重金屬、減少開採新資源的需求。 今年的電子電機廢棄物(waste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WEEE)堆積如山,預計總重量約為5740萬噸,比地球上最重的建築物——中國萬里長城的重量還重。 隱藏的寶山 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 UNITAR)永續循環專案(SCYCLE)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奎爾(Ruediger Kuehr)表示,電子電機零件是一種「城市礦山」,有巨大的價值。 SCYCLE執行和分享全面性、實用性的研究,幫助社會減少生產、使用和處置電子電機廢棄物而造成的環境破壞。 「1噸廢棄手機所含的黃金,比1噸金礦石還多。」奎爾博士斷言。「舉例來說,100萬支手機中含有24公斤的黃金、1.6萬公斤銅、350公斤銀和14公斤鈀,這些資源可以回收並回到生產週期中。如果不回收,就需要不斷開採新料,進而危害環境。」 聯合國大學SCYCLE專案高

「城市採礦」新技術 快速從電子垃圾回收貴重金屬

英國獨立報報導,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從電子垃圾中提取有價值金屬的新技術,能源消耗是現有方法的1/500,能降低對開採原材料的需求,所產生的廢棄物不致傷害環境。 「最大宗的廢棄物,變成了寶藏」 該技術以「焦耳熱閃蒸法(flash Joule heating method)」為基礎。焦耳熱閃蒸法是能從木材和塑膠等碳源產生石墨烯的創新方法。 德州萊斯大學的研究團隊改良「焦耳熱閃蒸法」,使之可從廢棄物中回收銠、鈀、金和銀等物質,以便重複利用。新技術的工作原理是以電流將廢棄物快速加熱到3400K(3124°C),使前述金屬蒸發成氣體,以進行分離、儲存或處置。 研究團隊表示,「閃蒸」能去除材料中殘留的劇毒重金屬,如鉻、砷、鎘、汞和鉛,留下金屬含量極低的副產品。 全球每年產生超過4000萬噸電子垃圾,這種新形態的「城市採礦」潛力巨大,讓科技公司有機會不必從有安全、貪腐和衝突問題的國家和地區採購原材料。 「在這裡,最大宗的廢棄物變成了寶藏,」萊斯大學圖爾(James Tour)教授說,「這可減少世界各地偏遠和危險地區開採礦石、剝開地表和使用大量水資源的必要性⋯⋯寶藏就在我們的垃圾桶裡。」 圖爾說,手機等

以廢止廢、點石成金 清大教授凌永健用綠色化學推動循環經濟

5G商轉即將到來,當科技巨擘相繼推出新型5G手機、各國緊鑼密鼓布建基地台,為下個通訊時代布局的同時,全球不得不正視通訊晶片對環境的污染。 5G通訊能順利揭幕,「砷化鎵」是背後最大的功臣。「砷化鎵」的材質特性能讓電子移動速度較快,是製作手機功率放大器(PA)的晶片原料;但是其中的「砷」也是致癌、有害環境的世紀毒物,古代殺人用的砒霜就是它的化合物,烏腳病也是「砷」污染水質所導致的。在通訊晶圓的製造過程中,若未妥適處理含砷的廢水或廢油,砷就會透過風化、溶解進入地下水系統,造成污染。 在通訊時代,處理「砷」污染已是全球顯學。長期專研綠色化學方法的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研究團隊透過「濕式冶煉[1]」,將含有砷化鎵的「廢切削油」裡頭的砷分離出來,處理過後的「無毒切削油」可經過純化處理,變成「碳量子點」生物體內影像檢測試劑的合成原料。讓廢油變成高經濟價值產物,凌永健團隊成功點石成金,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目標。 用綠色化學法解決化學污染 投入綠色化學、促成廢棄資源再循環,並不是凌永健早期的研究主軸。1989年自美學成返國至清大任教,他從事的是「分析化學」研究,常與環保署、消基會等組織機構合作,應用質譜分

2020年溫室氣體濃度再破紀錄 WMO籲下週大會「大幅加碼」減碳承諾

路透社報導,聯合國25日警告,去年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歷史新高,全世界控制氣溫上升的步調已經「大幅脫軌」,這清楚說明了聯合國格拉斯哥氣候峰會(COP26)的具體任務。 二氧化碳濃度直直飆 WMO:我們完全沒上軌道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的報告顯示,儘管在疫情封城期間排放量暫時下降,但二氧化碳濃度在2020年飆升至413.2ppm,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 WMO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目前溫室氣體的增加速度,將導致溫度上升「遠遠超過」2015年巴黎協定的目標,即比本世紀工業化前平均水準高1.5 °C。 「我們完全沒上軌道,」他說,「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我們的工業、能源和運輸系統以及整個生活方式,」他呼籲週末開始的COP26會議要「大幅加碼」減排承諾。 格拉斯哥市正在為氣候峰會做最後的準備,這可能是全世界將全球暖化控制在《巴黎協定》1.5°C目標上限僅剩的最佳機會。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的另一份分析,若各國目前的承諾全部實現,2030年全球排放量將比2010年高16%。 這

error: 內容保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