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環保時事

最新文章

臺灣碳管理政策與中小企業之因應

隨著氣候變遷因應法的通過,我國衍生出許多因應的碳管理相關法規,包括向管制排放源徵收碳費、鼓勵未受納管企業執行自願減量專案取得減碳額度,同時成立國家碳交易平台,提供企業交易碳額度並取得國內外碳權的公開平台。政策大多針對國內大型企業(排放源)進行管制,作為中小企業,雖目前面臨法規風險較小,但作為供應鏈之一,也將面臨客戶要求進行減碳。同時,若不及時進行碳管理,將經濟發展與環境影響脫鉤,中小企業的經濟成長勢必也會帶來相應的碳排放,同時隨著未來法規的緊縮,中小企業面臨的風險不亞於大型企業。因此,中小企業必須同步了解我國相關法規,即時分析對自身的影響,並做出因應對策,為未來做好準備。本文將針對我國碳費、自願減量專案,以及碳交易平台進行說明,並簡述企業如何簡易評估自身所面臨的相關風險與機會。 一、碳費徵收為了管制碳排放量,各國興起「碳定價」制度,旨在使碳有價化,將生產行為產生的溫室氣體計入成本,將環境成本納入計算,以此控制生產行為帶來的碳排放。碳定價制度又被分為「總量管制」與「碳費/稅」。 總量管制,主要由政府為國家制定排放總量上限,並針對納管排放源核配排放額度,其排放量必須限制於該核配排放額度內,

歐洲議會通過再生能源目標42.5% 專區內新設案場要在一年內完成審查

歐洲議會12日通過再生能源指令修正案,預計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可達42.5%,目標是45%,並要求政府劃設再生能源專區,專區內新設案場申請程序需在一年內完成,以加速再生能源進展。 歐盟在3月已就再生能源目標達成協議,5月卻因核能為電力產製的氫(稱作粉紅氫)是否算再生能源而陷入僵局。最後,歐盟在核能產氨的部分作出小幅讓步,換取修正案通過。法案再經理事會一關就會正式生效。 加速再生能源建置 專區內新案場一年內完成審查 歐洲議會12日以470人贊成、120人反對與40人棄權的壓倒性票數通過「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RED)修正案,預計歐盟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為最終能源消費之42.5%,目標是達成45%。現行指令的目標是32%,等於將目標上調了10.5%之多。 《美聯社》引用根據國際能源智庫Ember資料指出,2022年歐盟電力22%產自風電與太陽能,首度超越天然氣的20%。燃煤發電則占16%。 為加速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發展,法案也規範了再生能源申請案的核准時間。 歐洲議會表示,會員國應設「再生能源加速專區」(renewables

德國會成為第一個放棄淨零排放承諾的國家嗎?

近幾個月以來,德國政府一直試圖找到其他方法來拯救其重工業免受高能源價格的影響,使德國爭取在2045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進展並不順利。 高能源價格導致生產轉向亞洲,例如,去年化學巨頭BASF宣布,由於能源成本的原因,它將在中國投資100億英鎊新建一座工廠。對此,德國政府將啟動2,000億英鎊的氣候轉型基金,以進行綠色技術的投資,並補貼明年將禁止新燃氣鍋爐等受政策影響的對象。 然而,為了因應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減少,其中一些發電廠不得不重新啟動,使有些燃煤電廠獲得補貼。與此同時,德國正在反對歐盟關於氣候和其他環境要求的提案。其中,德國汽車產業已經成功減輕歐盟從2035年起對汽油和柴油汽車的禁令,如允許內燃機使用由氫氣和二氧化碳製成的合成“e-fuels”。 歐洲在淨零排放方面最雄心勃勃的德國是如何變成落後者的?多年來,德國高度依賴廉價的俄羅斯天然氣政策,並解決再生能源問題的辦法。儘管面臨俄烏戰爭影響,但德國仍於2021年初提前關閉三座核電廠。然而,目前能源價格高漲、風能和太陽能無法提供足夠廉價和可靠的能源來取代所有化石燃料。對此,不可避免的結果,將是德國愈來愈多工業產能將移轉至南亞。 資料來

IKEA:80歲的生日願望,2030年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

遍佈全球62個城市,擁有462家門市,知名連鎖家具集團IKEA正式邁入第80年,12日首度敞開北亞區台北總辦公室的大門,辦公室涵蓋大範圍居家風的公共空間、讓員工專心發揮創意的專注室、貼心的自動升降辦公桌等,展現IKEA重視人文、關注永續的品牌文化。席間也重申全球IKEA的承諾:在2030年達成氣候正效應,以及減少50%的溫室氣體排放。 IKEA宜家家居北亞區董事總經理Adrian Worth分享在台經營策略。攝影:劉祐君 不諱言永續產品成本高 以量制價創雙贏 IKEA邀請北亞區董事總經理Adrian Worth(艾卓思)分享在台經營策略,並從環境永續、人文關懷與員工福利等不同面向與現場媒體互動問答。IKEA詢問在場媒體:在「低價」與「永續」間,IKEA決策者會選什麼?現場88%的媒體從業者選擇了永續,對於這樣的結果艾卓思表示驚訝,因為IKEA的產品為了在市場上與同款商品競爭,設計必須以「價格」為出發點。但他也認為,好的設計就是結合了形式、功能、品質、永續發展及人人負擔得起的價格,也就是「大眾化設計」(democratic design),IKEA相信好的家具是為每個人所設計。因此永續的

研究:這種細菌超會吃甲烷! 減緩暖化的迷你幫手

減少溫室氣體的責任很大,科學家在自然界找到「超迷你幫手」了!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特殊的甲烷氧化菌,能更有效地分解甲烷,而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溫室氣體。研究人員對這種細菌寄予厚望,但目前仍在實驗室階段,如何擴大規模仍是一大考驗。 圖片來源:Jan Huber/Unsplash 低濃度甲烷環境中也能作用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溫室效應來源,僅次於二氧化碳。若以20年為單位計算,甲烷造成暖化的潛勢值是二氧化碳的84倍。石油和天然氣、工業、農業和垃圾填埋場等人類活動都有可能產生甲烷。 甲烷氧化菌(methanotrophs,又稱嗜甲烷菌)並非新發現,但這類細菌對環境要求頗高,多數只在甲烷濃度達5000至1萬ppm時才會快速生長。但大氣中的甲烷濃度約為1.9ppm。即使在垃圾掩埋場、稻田和石油油井等容易產生甲烷的地方,濃度大約也只有500ppm,要靠一般的甲烷氧化菌來減少甲烷並不可行。 不過,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與美國海軍官校 (Navy Academy)組成的團隊卻找到新可能。他們發現一種甲烷濃度較低時也能發揮作用的甲烷氧化菌。這項研究於8月21日刊登於

氣候行動團體呼籲美國國會立法管制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

包含「亞馬遜員工氣候正義組織」、「為未來而戰」、「綠色美國」等合計22個氣侯行動團體,向美國參議院施壓,要求科技公司揭露生成式人工智慧系統對於碳排放的影響,並呼籲美國國會立法迫使公司提高透明度。這些氣候行動團體希望,能夠確保AI技術的發展不會回頭削弱人們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 氣候行動團體指出,廣泛地使用大型語言模型將使碳排放量上升。他們呼籲美國國會制定法律,要求科技公司公開AI模型全生命週期的能源使用與碳排放數據以及科技公司及其高階主管應對生成式AI使用所造成的環境損害負起法律責任。 氣候行動團體指出,訓練AI模型耗用的能源相當驚人,而且數據中心的碳排放量也在不斷增加當中。科技巨頭如Google、IBM、微軟和SAP等公司,長期以來都沒有充分對外揭露碳排放數據,尤其考量到到AI訓練過程的大量能源需求。 氣候行動團體強調,AI模型可能加劇氣候變遷虛假訊息的擴散,進而阻撓人們的氣候行動。因此,他們呼籲政府將AI技術的永續發展納入監管,以降低AI技術演進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資料來源:QUARTZ

蘋果公司持續推動供應商潔淨能源計畫

蘋果公司9月12日宣布在全球供應鏈脫碳化取得重大進展。目前已經有300多家製造商承諾,2030年前蘋果產線將使用100%潔淨能源,其中包含美國、歐亞兩洲50多家供應商加入蘋果的供應商潔淨能源計畫。目前蘋果供應商潔淨能源計畫已經涵蓋90%的全球產線,有助於達成2030所有產品碳中和的目標。 自2020年起,蘋果的全球營運已經實現碳中和,並且設定了2030年將總體碳排放量減少75%的目標。蘋果因此自2015年起,便和全球供應商積極合作解決蘋果生產線電力碳排放的問題,其中使用100% 清潔能源的產線是促成上述目標的關鍵策略。 承諾加入蘋果供應商潔淨能源計畫的供應商來自全球28個國家/地區,包含美國的Skyworks Solutions、Analog Devices、Cirrus Logic、日本的瑞薩電子、歐洲的Sappi Limited、LeMur和Schoeller Textil AG、以及韓國與中國的供應商。蘋果持續追蹤供應商範疇1與範疇2的碳排放量,並與供應商緊密合作以便達成2030年生產線碳中和的目標。 截至2022年,使用再生能源已經幫助蘋果避免了1,740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道

加州鹽水湖蘊含鋰礦 「鋰谷」開發將助美成為鋰電池製造領先者

美國為實現綠色能源發展目標,近年來欲積極開採與提取更多的礦產資源「鋰」(lithium),該金屬元素為研發可充電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ies)不可或缺的原料,同時亦被視為製造電動車、削減全球交通工具碳排放的重要元素。 根據《美國公共電視網》(PBS)闡述,美國國會於2022年8月通過的《2022年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承諾增加對電動車的補貼,該法案成為美國境內對電動車需求增加的原因之一,但當前美國鋰元素供應陷入短缺窘境,恐阻礙該國電動汽車的發展與轉型。 不過這種情形有機會迎來轉變,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便表示,位於加州(State of California)的內陸鹽水湖「索爾頓湖」(Salton Sea)蘊含大量鋰礦,美國礦業公司「EnergySource Minerals」及美國跨國汽車公司「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已計畫在索爾頓湖一帶開採鋰礦。 《CBS News》亦認為,加州索爾頓湖的鋰礦開採就如同1848年至1855年的加州淘金潮(Californi

科技的碳足跡:AI能夠負責任地革命嗎?

目前全球大約有8,000多個數據中心,隨著人工智慧(AI)的出現,數據中心將不斷擴展。根據研究估計到2025年,IT產業的電力使用將達20%,約佔全球碳排放的5.5%。對此,提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且問題變得越來越緊迫,即該產業的碳足跡應如何因應。 根據2019年麻薩諸塞大學的研究人員訓練了幾個大型語言模型,發現訓練單一AI模型可以排放相當於5輛汽車全生命週期的排放量。此外,Google和UC Berkeley最近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訓練GPT-3將導致552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駕駛一輛小客車行駛200萬公里;OpenAI最新一代模型GPT-4的運算參數約為GPT-3的570倍,隨著AI變得更加強大和普及,這些系統的規模只會成長。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指出,在2010~2018年間,全球數據中心的能源使用量僅增加6%,儘管工作量和計算實例增加了550%。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AI的大規模部署和更快的運算最終將減少對全球資料雲端的需求。不僅如此,AI將使您的筆電、汽車或其他設備變成節能的超級計算機。OpenAI的Sam Al

GHD表示,愈來愈多國家製定氫能戰略以推動淨零排放

隨著經濟和工業向脫碳世界轉型,低碳燃料的使用預計將發揮關鍵作用。GHD(Gutteridge Haskins & Davey)公司執行顧問Thomas Evans表示,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考慮建立自己的氫能能力和戰略,以實現淨零目標,且各國正在嘗試評估氫能項目的成本和所需的基礎設施。Thomas Evans進一步說明,“每個有脫碳目標的國家都需要在其能源結構中為氫能騰出空間,因為氫能相關服務和策略的需求會愈來愈多”。 隨著經濟和工業向低碳世界轉型,氫氣可由再生能源和天然氣生產,預計將成為關鍵燃料,氫氣有多種形式,包括藍氫、綠氫和灰氫。藍氫和灰氫都是由天然氣產生的,而綠氫是透過電解水分子而產生。根據法國投資銀行Natixis預估,到 2030 年氫能投資將超過3,000 億美元。去(2022)年9月,阿拉伯(UAE)與GHD、Fraunhofer-Gesellschaft合作簽署了一項協議,以製定其氫能戰略。UAE的目標是到2031年每年生產140萬噸氫氣,到2050年達到每年1,500萬噸。Thomas Evans指出,UAE擁有具價格競爭力的藍氫,使藍氫和綠氫加上所有自然資源的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啟動線上「碳服務」,廣邀中小企業加入使用淨零數位新服務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因應國際淨零趨勢,啟動LINE@平台進行「碳服務」,支援中小企業加入減碳行動,加速實現淨零目標,降低中小企業碳焦慮。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說明,以往政府透過官方網站、網頁發布、電子郵件等方式,將與淨零排放有關的政策訊息傳達給中小企業,新推出的「碳服務」改由LINE@平台主動提供企業淨零減碳新資訊,包括最新消息掌握、常見問題集、淨零排放課程、減碳補助申請等資訊及智能客服立即回復等,在互動性、便利性與即時性上,使用者只需透過Line通訊軟體,即可輕鬆免費使用此服務。 「碳服務」亦網羅中小企業淨零減碳相關工具,包括線上溫室氣體計算工具、知碳減碳評估系統,協助中小企業掌握自身碳排輪廓及可運用政府資源,同時也提供減碳診斷預約,中小企業可依據自身需求,查詢所需的服務,使中小企業能順利接軌國際淨零碳排趨勢,掌握淨零排放新商機。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表示,透過LINE@平台提供的線上「碳服務」,將能更有效地協助中小企業邁向淨零減碳,並在低碳轉型中更具競爭力。民眾及企業如有相關疑問可運用LINE搜尋官方帳號「碳服務」或「@caas」,便可加入互動,即時獲得淨零減碳訊息及所需之服務。 資訊來源:經

歐洲豐田啟動開放實驗室,驅動碳中和等五大領域之創新發展

歐洲豐田汽車於2023年8月29日啟動豐田開放實驗室(Toyota Open Labs),將新創事業整合進豐田生態系中,驅動創新發展,加強豐田在能源、循環經濟、碳中和、智慧社群、普及移動等領域的專業與能量,進而帶動豐田汽車轉型。 豐田開放實驗室將針對底下五個主題向新創事業徵案,能源(包含氫能經濟、能源管理、智慧充電等)、循環經濟(車輛和電池回收技術與系統)、碳中和(減碳技術、透明與數據化的產品生命週期評估解決方案等)、智慧社群(車輛共享、車輛訂閱式服務、交通樞紐等)、普及移動(克服老齡社會移動障礙、符合公平理念的移動方案等)。 獲選的新創企業將在導師與顧問的引導底下,改良產品、開拓投資機會、以及優化營運策略。這些新創企業除了將與豐田共同進行概念驗證,與經由豐田進入市場,也將獲邀在2024年巴黎夏季帕運的成果發表會上展現技術成果。 資訊來源:豐田歐洲新聞中心

2021年溫室氣體排放增逾4% 學者籲環境部檢討產業減排

疫後經濟成長,製造業用電增加。環境部25日公布最新溫室氣體排放資料,台灣2021年淨排放量較前一年成長4.56%。學者分析,我國碳排受製造業景氣強烈牽引,要達到2025年減排10%的法定目標,恐怕近2~3年每年都要減排3%,並呼籲新上任的環境部長薛富盛,比照德國召開氣候專家委員會,重新檢討各部門減碳措施。 疫後台商回流投資 2021年溫室氣體排放增逾4% 環境部25日公布最新排放數據,我國2021年淨排放量為275.2百萬噸(單位:二氧化碳當量),相較於2020年(263.17百萬噸)增加4.56%。各部門依舊是能源排放最高,占九成。能源、工業製程與產品使用,以及廢棄物三部門的排碳分別成長3.7%、11.9%及2.91%,農業部門則減少3.4%。 經濟部25日透過新聞稿說明,2021年疫後台商回流投資,經濟成長率達到11年來最高的6.53%,連帶使電力消費增加4.4%。總共增加約120億度用電當中,光是製造部門就占了107億度。 氣候署則預期排放下修很快到來。氣候署發布新聞稿指出,我國2022年燃料排碳數據已明顯下降,每單位GDP排放量(碳排放密集度)也逐年降低,「顯示我國近年來推動低

美國CCA法案解析:碳關稅即將上路中小企業如何應對

隨著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於2023年10月試行,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也計畫於2024年相繼上路,不同的是,美國CCA法案沒有試行期間。面對各國迎面而來的碳關稅制度,唯有持續關注政策動向,了解遊戲規則,並做好碳盤查及減碳措施,才能在這場碳關稅貿易中掌握先機,接下來將帶各位了解美國CCA的法案。 2022年6月7日,美國參議院提出《清潔競爭法案》,旨在減少氣候汙染,並強化美國製造業競爭力,針對能源密集型進口產品實施碳邊境調整,目前該法案已完成二讀,若通過將於2024年開始對美國國內製造商及進口商徵收碳關稅,徵收的產業包括石油開採、天然氣開採、地下煤炭開採、紙漿廠、造紙廠、新聞紙廠、紙板廠、煉油廠、乙醇、有機化學品、化肥、玻璃、水泥、石灰、鋼鐵、鋁、氫氣、己二酸等25個行業。 與歐盟CBAM不同的是碳關稅計算的基準線及徵收的對象,美國CCA法案針對進口商及國內的製造商收取碳費,但國內製造商出口至他國能獲得退稅;計算方式以美國財政部依據所申報的資料計算每一類美國產品平均的碳含量,作為課徵碳稅的基準線,若製造商的碳強度超過美國該產業適用的碳強度基線,則必須就超過的部分支付碳稅

日本政府將針對綠色轉型投入2兆預算

日本政府計劃在投資超過2兆日元(約4,370億台幣)進行推動綠色轉型,促進國家與產業脫碳。根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最新的發言,下一個會計年度的相關預算將超過1.2兆日圓(約2,600億台幣)。 日本內閣府同時指出,之所以在綠色轉型進行鉅額投資是因為,綠色轉型將對於日本未來50年的經濟產生極大的影響。相關預算將使用在氫能與太陽能供應鏈的發展上,加速能源轉型。 未來五年之內,日本政府也會投入2,000億日圓(約437億台幣)培育綠色轉型相關的新創事業,以及1,900億日圓(約415億台幣)輔導中小企業節能減碳,以及1,500億日圓(約327億台幣)研發次世代核能發電技術。 資訊來源:nippon.com

翻轉馬斯克「氫不會自然出現在地球上」說 法澳等地發現大規模天然氫

2023年5月法國能源公司(Française de l’Énergie,FDE)在法國東北的洛林地區檢查廢棄礦井的沼氣風險時,無意發現大量的天然氫礦藏。雖然未經探勘無法確認藏量,但當地地質研究室認為,這可能是歐洲至今發現的最大的天然氫礦。 天然氫開採的歷史並不久,特斯拉的創辦人馬斯克在2022年未來汽車峰會上就提到,氫的產生幾乎都靠人工製造,「它不會自然出現在地球上,所以你不是靠電解水產生,就是得靠裂化氫化物。」但澳州、美國、歐洲等都已表達對天然氫開採的興趣。法國天然氫若能開採成功,可能對歐洲的能源轉型產生重大影響。 法國東北的洛林地區發現氫礦,為歐洲能源轉型帶來新可能。圖片來源:LtDrogo(CC BY-NC-ND 2.0) 低碳加上價格低 天然氫成後起之秀氫氣本身是沒有顏色的透明氣體,但依照製程不同而有不同稱呼。「綠氫」是再生能源電力電解水產製的氫,碳排放低,成本高;「灰氫」是透過水蒸氣重組(steam reforming)產生,是最常見的氫;「藍氫」則是用碳捕捉將其他製氫過程排出的二氧化碳封存;「粉紅氫」用到核電;而「白氫」指的就是天然氫。 《Euractiv》報

英國政府推出商業氣候發展中心,協助550萬家中小企業脫碳

英國政府為支持中小型企業(SME)節省能源費用,並實現脫碳,推出了一個新的商業氣候發展中心(Business Climate Hub),該中心係由能源安全和淨零部(Department for Energy Security and Net Zero, DESNZ) 以及小企業聯合會(Federation of Small Businesses, FSB)、國家電網公司(National Grid and NatWest)等組織共同設立,旨在為英國約55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幫助他們找到減少碳足跡和節省能源費用的建議。 中小企業約佔英國企業總數的99.2%,五分之三的就業人數,以及約50%的營業額,這意味著中小企業對於邁向淨零排放至關重要。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資源和投資資本較少,故中小企業面臨著實現淨零目標脫碳的重大挑戰。因此,該中心提供有關具有成本效益的氣候策略、碳信用額度、營運補助、綠色貸款、永續發展培訓、減少浪費和媒合綠色供應商等資源和建議。此外,還提供免費的碳排放估算工具,以幫助中小企業量測與追蹤其排放量。 此外,研究發現,90%的中小企業熱衷於因應氣候變遷,但發現

2023國際青年日 菲國青年運用區塊鏈、手機App 培力在地復育藍碳生態系

2020年,一位來自菲律賓民答那峨島(Mindano)、專攻海洋科學的青年——李維拉(Frances Camille Rivera),創辦環境保護非營利組織 Oceanus Conservation,藉由手機開源資料蒐集工具以及區塊鏈,訓練在地居民成為公民科學家,保護與復育藍碳生態系。截至目前為止,該組織已訓練超過200位在地成員,種下超過8,000株紅樹林幼苗,建立五處紅樹林苗圃銀行(mangrove nursery bank)。 今(2023)年國際青年日(International Youth Day)的主題為「青年綠色技能」(Green Skills for Youth),彰顯在邁向綠色轉型,青年尤其需要具備相關知識、能力、價值與態度,以期實現SDGs與應對外在變動的環境。環境資訊中心專訪李維拉,帶你看見紅樹林復育下的科技應用、跨世代合作,以及在地智慧的韌性。 《環境資訊中心》 問(以下簡稱問):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在山區成長的你踏入海洋領域?李維拉答(簡稱答):幼時因為爸爸從事農業相關工作,在山裡長大的我們經常接觸自然、森林。如果有生日或值得慶祝的事情,我們最常去海邊,但因為從

台灣碳權交易所的可與不可

碳權交易所是什麼?會像股票一樣,每個人都可以買賣嗎?我是個人,我能不能藉由碳權交易所,來購買碳權,號稱碳中和呢? 一、台灣「碳權」交易所,交易的內容為何? 你可能聽說過國外有碳交易市場,不過,國外碳交易的對象分為兩種,一、是碳排放配額(Allowance);二、是碳抵換額度 (Carbon Offset Credit)。 國內尚未實施總量管制,因此,8月7日成立的「碳權交易所」會侷限在自願減量的交易,也就是碳抵換額度。 有了交易平台後,大家容易掌握碳權供需情況,也會有更多選擇。 二、我家種樹也能換成碳權嗎? 購買電動車、種多少棵樹,就能換得多少碳權?我家裡種樹也能獲得碳權嗎? 碳權認定有嚴格的標準與科學依據。以國內來說,要取得碳權,必須採用環保署認可的方法學,並接軌國際規範,包括可量測、可報告、可驗證(MRV原則)以及具外加性、保守性、永久性、避免傷害、避免重複計算。經過環保署及第三方驗證機構把關,才會獲得碳權。 三、碳權交易所的營業項目有哪些? 我國碳權交易所的三大營業項目: 1.國內碳權交易2.國外碳權買賣3.碳顧問諮詢和教育宣導初期將以碳諮詢及教育訓練業務先行,大家最期待的國內外

碳權交易所是什麼? 一樣都是減碳,為何價差這麼大?

今天(7日)台灣成立碳權交易所,你可能聽過「歐盟碳權價格每公噸破100歐元」的新聞,但國內碳權交易所跟歐盟的碳權一樣嗎?各國碳權都這麼貴嗎?答案是否定的。 在國際碳市場上,主要分成碳排放配額(Allowance)、交易與碳抵換額度(Credit)兩種交易。歐洲碳市場以排放配額為主;國內的「碳權」則屬於第二種,碳抵換額度的交易。來看看他們的差異吧! 一、來源大不同碳排放配額(Allowance):來自「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的概念。政府根據過去排放資料設下一個公司可排碳的限額(排放配額)。若排放低配額,就可將「額外多減」的量拿出來交易。 例如A公司獲得10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配額,實際排放80公噸,則20公噸可拿出來交易。減碳不足的B公司,則藉由交易購入排放配額來滿足政策規範。這項制度可以讓減碳獲得實質經濟效益。 碳抵換額度(Credit):碳抵換的額度則來自種樹、節能、生態復育等減碳計畫,再經過方法學將減碳量轉換成額度。(詳見環境資訊中心Q&A:碳抵換是什麼? 抵換額度(Carbon Offset Credit)怎麼來?) 二、價格差很大碳排放配額(

error: 內容保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