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背景: 近年來不斷吹起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風潮,網路搜尋「碳中和」會發現,出現從國家層級的碳中和,例如:日本、南韓宣布2050年碳中和,到大眾生活中食衣住行層級的碳中和,例如:碳中和餐點、碳中和洗髮精、碳中和馬拉松等,隨著大眾對於減碳的重視,國家、企業、個人都開始制定減碳目標、規劃減量行動,而碳中和即是目前多數實體採納的減碳目標。 為了因應極端氣候造成的影響,全球實體投入資金、人力、時間進行減碳作為,惟實質減碳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於大多數案例中較難執行,故「碳抵換」對於碳中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根據PAS 2060:2014中碳中和的定義為「標的物於指定期間內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使得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並無淨增加的情況」。實體可透過「自我減量」及「外部抵換」,降低碳足跡、抵銷碳足跡來達成碳中和,其中「自我減量」的部分尤為重要,必須要減量減到不能再減時,再透過「外部抵換」來抵銷掉無法完成減量之排放量。 「自我減量」通常會要藉由投入新的技術、新的設備、新的管理方法方能達成,實務上常見為循序漸進式的減量,故碳中和本質上是一個長期的碳管理計畫,應規劃減量計畫,妥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