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環保時事

最新文章

廢棄口罩釀塑膠污染問題 如何回收挑戰重重

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一年多,防疫所需口罩用量也大增,引發另個大流行問題惡化:塑膠污染。因此美國、法國和澳洲都有人想辦法加以回收,但挑戰仍艱鉅。 根據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調查,目前全球每月使用約1290億片拋棄式口罩。這種口罩由聚丙烯材料、鬆緊帶和金屬製成,用後通常丟入垃圾桶交由掩埋或焚化,但也可能亂丟污染街道、河川和海洋,進而傷害野生動物。 法新社報導,研究人員和企業正在尋找方法來好好利用使用過的口罩。例如澳洲研究人員正想辦法把口罩製成鋪路材料,美國則有人將回收的口罩做成長凳,法國也有企業將口罩再生製成汽車踏墊。但這類開創事業距離能夠獲利仍然遙遠。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拜登減排政策將競爭優勢設定為回收與再利用,而非低成本供應,將對塑膠產業產生整體質變」

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在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高峰會承諾2030年美國將減少50%溫室氣體排放量。 長期以來,塑膠在回收方面一直是“奇特的”。鋼鐵,鋁,玻璃,紙板,橡膠和紙通常具有高達70%的回收率。但是塑膠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停留在10%左右。 因此,總統拜登承諾降低排放量,但導致塑膠產業將面對以下兩個面向的壓力,並須加速使用再生塑膠作為原料。 拜登承諾加速電動車成長,這表示煉油廠會關閉,意味著塑膠的上游石腦油 (Naphtha) 也會消失。 對於產生二氧化碳問題,創造將近2.5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相等於5000萬車輛。另外,使用一次性塑膠將近750萬噸的排放,並造成廢棄物焚化。 此外,消費者和品牌擁有者同樣的將面臨著不斷增加的壓力,以解決由塑膠廢棄物引起的問題。 Equate/MEGlobal 執行長Ramesh Ramachandran提及公共政策是一個強制行動,限制生塑料的銷售和出口。基本上是不允許出口,除非顆粒 (pellet) 擁有至少30%再生成分,並在原地點強制回收。為了減緩及解決事件變化,因此,必須有新的商業模式,並以循環價值鏈為基礎來前進。 透過

法國拚減碳 下議院通過廢除部分國內短程航線

法國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為了減少碳排放量,表決通過刪減一些國內航線,若兩地之間的旅程能靠火車在2.5小時內完成,即可廢除這條航線。 相當於下議院的國民議會於10日通過這項措施,接下來法案經參議院同意、國民議會最終表決才算正式通過。若法案通過,巴黎到南特(Nantes)、里昂(Lyon )和波爾多(Bordeaux)之間的航線都將廢除,但轉機航班不在此限。 法國政府為對抗氣候變遷,推出一套影響廣泛的法案,是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任內力挺的法案之一,取消短程國內航線的措施即為整套法案中的一環。 法新社報導,代表法國西南部的國會議員強烈反對這項法案,但也有國會議員認為,取消短程航線還不夠,更嚴格的法規才能廢除國內一些造成最多污染的航線,例如巴黎到南部大城尼斯(Nice)、土魯斯(Toulouse)和馬賽(Marseille)的航線。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福島核廢水將排入海 IAEA擬派調查團確認安全

日本政府決定兩年後將福島核廢水稀釋後排入海,引起周邊國家反彈。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表示,將派遣各國專家組成國際調查團前往日本,檢驗排放核廢水做法是否安全。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經濟產業大臣梶山弘志14日與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舉行視訊會談,日本政府正式委請IAEA協助處理排放核廢水相關事項。 葛羅西說,為了化解疑慮,IAEA將派遣調查團到日本檢驗排放核廢水做法是否安全,成員可能邀請各個國家與地區的專家參與,討論所有的擔憂問題並進行技術性分析。他說,預計今年夏天會與日本政府討論出調查團的組成,並盡速派往日本。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研究首度揭露 全球55%塑膠垃圾來自20家石化巨頭

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塑膠垃圾製造者指數(The Plastic Waste Makers Index)》,全球55%一次性塑膠垃圾產自20間公司,有國營也有跨國公司,包含石油天然氣巨頭和化工大企業,加劇氣候危機並造成環境災難。 這份由澳洲Minderoo基金會、Wood Mackenzie顧問公司、倫敦政經學院和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等機構合作的研究,首次揭露生產最多聚合物的公司。這些聚合物被用來製成一次性塑膠產品,例如口罩、塑膠袋和保特瓶等,產品壽命快速結束後便開始污染海洋、被焚燒或進入垃圾掩埋場。 該報告還顯示,澳洲是人均一次性塑膠廢棄物最大製造國,領先美國、韓國和英國。 埃克森美孚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性塑膠廢棄物製造者,貢獻全球590萬噸塑膠廢棄物。總部位於美國的陶氏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製造了550萬噸塑膠廢棄物,中國的石油天然氣企業中石化(Sinopec)則生產了530萬噸塑膠廢棄物。 這些公司中11家位於亞洲,四家在歐洲,三家在北美州,一家在拉丁美洲,一家在中東。他們的塑膠生產由全球頂尖銀行提供資金,其中主要幾間包括巴克萊、匯豐、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 分析稱,

科學家在各國包裝米發現微塑膠 微波即食飯含量最高

過去研究在茶、鹽、海藻、牛奶、海鮮、蜂蜜、糖、啤酒、蔬菜和軟性飲料等各種食物中發現微塑膠,即小於5mm的塑膠碎片或纖維。自來水中也有,瓶裝水更多。 在陸地和海洋環境中,大多數科學家見過的地方都發現了微塑膠,包括那些最偏遠的地方。微塑膠威脅著野生動植物,甚至造成死亡。 但是這些無所不在的塑膠到底如何影響人體健康?澳洲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環境污染專家泰勒(Mark Taylor)教授說:「沒人知道真正的答案。但是缺乏證據並不表示問題不存在。」 科學家分析發現 來自各國的米也摻了微塑膠 上週澳洲科學家的一份分析指出,從昆士蘭州超市和雜貨店購買的米,結果在每件樣本中都發現微塑膠,無論米是在泰國、印度、巴基斯坦還是澳洲種的,是用塑膠還是紙包裝的,都有。 洗米可以洗掉一些微塑膠。但是這項研究使用特殊的過濾水洗,大多數家庭只能自來水,而其中含有微量塑膠。微波即食的米飯所含微塑膠最多,但整體而言量很少。 研究顯示,每100公克未經清洗的米飯,通常含有3.7毫克的微塑膠,清洗後則含有2.8毫克,即食米每100公克含13.3毫克塑膠。一粒米重約30毫克。 研究主要作者、昆

小琉球海灘貨幣登台 東港吹起責任旅遊風

到屏東小琉球淨灘兌換海灘貨幣,可換取商家優惠,是近年來觀光客到小琉球很獨特的旅遊經驗,這股鼓勵減塑的風氣,今天起登上台灣本島,東港也吹起責任旅遊風。 這場海灘貨幣登台首作活動,在屏東縣政府交通旅遊處推動下,產官學各界包括大鵬灣觀光產業聯盟、東港海事學校師生及一般民眾共同參與,在東港鎮海公園淨灘並參與海灘貨幣的兌換比賽。 同樣是由林佩瑜彩繪的海灘貨幣,不同的是,東港海灘貨幣是以回收價值低的廢棄瓶蓋作為本體,縣政府表示,首批「東港限定版」的海灘貨幣,以小琉球的「海龜」作為圖樣,這也象徵著小琉球「減塑救海洋」精神已經擴展到台灣本島的東港,讓東港一起帶動責任旅遊意識。 縣府表示,目前已有14家東港業者響應成為東港海灘貨幣兌換點,首批限定版海灘瓶蓋將可兌換旅宿業、餐廳、飲料店及冰店的折扣優惠。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研究:新冠疫情催生嶄新消費行為 強化永續意識

PwC於2021年3月31日發布《2021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2021 Global Consumer Insights Pulse Survey) ,調查發現,新冠疫情強化消費者的永續意識,消費者在購買選擇上會更聚焦於符合ESG價值的產品。另外,即使疫情刺激線上購物發展,但對於每天或每周固定採買的消費者來說,實體店面消費仍是第一選擇。 主要發現 -相較於在辦公室上班的消費者,多數時間在家工作的消費者,通常偏好更數位更環保的生活風格。 -相較於年紀稍長的消費者,年齡層較低的消費族群更有可能線上購物。 -對健康和安全意識較高的消費者,因為怕被傳染疾病,在實體店面消費的頻率較低。 -亞太區消費者較具有永續思維,不過對實體店面消費的健康和安全意識則較弱。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劉鏡清表示,零售業如同其他產業,也必須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核心。根據本調查,COVID-19疫情正在創造出新的消費族群;這個新族群的出現,可能對消費者的態度和行為產生長期的改變,也因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顯得格外重要。 疫情催生四個新興消費行為 新冠疫情導致各國實施封城,對消費者行為帶來很大的轉變,甚至催生了新興消費趨勢

研究首證實 碳排使平流層變薄 可能影響衛星和GPS運作

衛報報導,這份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發現,人類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正在使地球平流層變薄。自1980年代以來,大氣層的厚度已經減少了400公尺,如果碳排沒有顯著減少,到2080年,可能將再減少約1公里。大氣層變薄可能影響衛星、GPS導航系統和無線電通訊的運作。 今年4月有研究指出,隨著冰川大規模融化,地球重量的分布改變了,人為的氣候危機已經改變了地軸方向。 平流層位於地球表面上方20~60公里間,其下是對流層。人類生活在對流層,二氧化碳在此產生暖化效應並使空氣膨脹,推高了平流層的下方邊界。但是,當二氧化碳進入平流層時,實際上會冷卻空氣,使空氣收縮。 研究作者之一、西班牙維戈大學學者阿涅爾(Juan Añel)表示,平流層縮小顯示人為的氣候危機嚴重程度已經到行星等級,「這證明我們正在擾亂厚度高達60公里的大氣層。」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對流層高度會隨碳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也曾推論平流層會因此變薄,這份新研究首次證明該推論。研究顯示,至少從1980年代首次收集衛星資料以來,全球平流層就一直在變薄。 吸收太陽光紫外線的臭氧層位於

塑膠布之亂 農糧署推廣農膜回收機給補助

苗栗縣大湖鄉是全台草莓最大產區,但草莓季後,年產近250公噸廢棄農膜回收困難,草莓塑膠布堆置垃圾場乏人問津,讓地方公所很頭痛,農糧署與環保署想解方,鼓勵農民在回收農膜時,同步做好前置清潔及整理工作,增加後端廠商回收意願,利用「農膜回收機」能事半功倍,31日下鄉舉辦示範觀摩會。 草莓季後農民開始拆除使用過的農膜,但大多夾雜泥土、殘株或其他異物,廠商考量清潔、整理成本,回收意願低,草莓塑膠布無處去,只能堆在垃圾場或路邊,有礙市容也成為環境負擔。農糧署與環保署合作,從推廣「農膜回收機」著手,盼農民做好塑膠布前端處理,能增加廠商回收意願。 農糧署農業資材組作物環境科表示,舉辦示範觀摩會是希望農民回收農膜時,能同時完成初步清潔及摺疊工作,農民個人申請購機補助,每部補助1/3的費用,以團體申請例如合作社、農會、產銷班等,每部補助一半的費用,欲申請補助須向農會提出計畫,送交分署上呈農糧署簽辦。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蘋果推出2億美元基金 首創碳移除計畫

蘋果公司(Apple)今(15日)宣布推出Restore Fund基金,是業界首創的碳移除計畫,此基金將直接投資林地計畫案,藉以移除大氣中的碳,同時為投資者帶來財務回報。 蘋果在官網發文說明,與保護國際基金會和高盛公司共同發起的這筆2億美元(約新台幣56.7億元)基金,每年將致力從大氣中移除至少1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相當於20多萬輛乘用車所耗用的燃料量,同時也展現一個可行的金融模式,協助擴大森林復育的投資規模。 Restore Fund基金是蘋果於2030年前要在價值鏈中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其中一部分。蘋果將在2030年前直接消弭其供應鏈和產品的75%碳排放量,而這項基金將從大氣中移除碳,有助於解決蘋果剩餘的25%碳排放量。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Netflix宣布2022年淨零排放 原創影集碳足跡佔比最高

隨著各大科技公司宣布減碳目標,串流媒體巨頭Netflix近期宣布,要在2022年底達成淨零排放。Netflix的內部報告指出,去年碳足跡大多來自電影電視製作與企業營運。 Netflix碳足跡50%來自影視製作 40%來自公司營運 根據獨立報,Netflix上月30日發表「2020年社會環境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ESG)報告」,說明將如何「減少、保留和清除碳」,並投資自然相關工作。它的氣候目標包含直接排放(範疇一)、間接排放(範疇二)和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一般而言,是足以說明企業對社會影響的領域。 報告指出,2020年Netflix的碳足跡為110萬噸,相當於一個擁有約15萬戶家庭的城市,但比2019年低,主因是武漢肺炎(COVID-19)大流行導致影片拍攝計畫延後。 Netflix表示,其碳足跡的50%來自電影和電視製作,40%來自企業營運,透過資料中心串流內容約佔5%。 Netflix上個季度營收為66億美元,全球擁有約2.04億用戶。與其他科技公司相比,Netflix在設定淨零目標方面進展算是緩慢。微軟一年前宣布2030年實現負

改良牛仔褲耗水製程 LEVI’S推出品牌百年來最嚴格「極致環境友善系列」

丹寧品牌LEVI’S本季推出「Wellthread 極致環境友善系列」,採用55%寒麻纖維混紡科技,號稱是該品牌創立百年以來,對環境最友善的系列服飾。 2021年春夏,LEVI’S「Wellthread極致環境友善系列」推出多款男女褲款及丹寧夾克外套。其中的兩款「502™ Taper錐形窄管丹寧褲」和「High Loose極致高腰直筒丹寧褲」,是有機棉和創新人造纖維「Circulose」結合而成的產品。 此系列產品因為採用了「Circulose」材質,被LEVI’S視為投入環境友善領域五年多以來的重大里程碑。「Circulose」是瑞典斯德哥爾摩創新生物材料公司「re:newcell」生產的天然纖維,由100%回收的棉紡織品製作而成,而且不需和其他纖維混合,就能製造出新的服飾產品。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噪音污染如「聲霧」 科學家發現人為噪音持續傷害海洋生物健康

自然的海洋聲音環境對海洋生物的健康至關重要,但是學界首次的全面性文獻回顧卻發現,人類活動在海洋中製造的噪音越來越大聲且有害。 海洋生物透過聲音溝通 噪音污染像是海洋中的「聲霧」 科學家說,噪音和過度捕撈、污染及氣候危機一樣有害,但多被人們所忽視。好消息是,相較於其他問題,噪音可以立刻被停止,並且比較不會產生揮之不去的影響。 海洋動物聽覺所及的距離遠大於視覺或嗅覺,因此聲音和牠們生活各方面都有關。從鯨魚到貝類,海洋生物會靠聲音捕捉獵物、導航、防衛領域、吸引配偶、回溯繁殖地並發出攻擊警告。噪聲污染會增加死亡風險,在極端情況下,像是爆炸,會直接導致死亡。 研究人員說,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使海洋變得更酸,這會讓聲音在水中傳播得更遠,導致海洋變得更吵。但是,當海上交通因為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而大減時,海洋哺乳動物和鯊魚開始往過去吵鬧的地區遷移,這表示海洋生物可以迅速從噪音污染中恢復。 「從浮游生物到鯊魚,所有的生物都可以感知環境中的聲音,」英格蘭埃克塞特大學的辛普森(Steve Simpson)教授說,動物必須靠聲音溝通,噪音污染就像是海洋中的「聲霧(acoustic fo

IKEA購美國林地約6233個足球場 保育物種免迫遷

《CNN》報導,全球家具零售龍頭IKEA的最大股東英卡集團,近日宣布買下喬治亞州境內約4451公頃(約6233個足球場)樹林。並將其劃為永久林地,保護林內逾350個動、植物物種,免於因人為開發而被迫遷移的命運,也讓曾覆蓋半個喬治亞州的「奇蹟之樹」得以復育。 根據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數據顯示,在移民遷入之前,被稱為「奇蹟之樹」(The Wonder Tree)的長葉松,可覆蓋北美洲約3642萬公頃(約5100萬個足球場大小)的土地。在喬治亞州,長葉松甚至能夠覆蓋整個州的一半土地。 如今,隨著人類無止盡的砍伐,美國境內的長葉松只剩下不到全盛期4%的數量,也讓長葉松成為瀕危物種之一。保育組織表示,當地在劃為永久林區後會持續發展「以林為本」的產業,希望能夠讓曾經綠油油的喬治亞再現綠洲。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日企盼加強運用再生能源 籲政府將2030年目標翻倍

索尼(Sony)、Panasonic和日產(Nissan)等由92家企業組成的日本氣候變遷倡議團體(Japan Climate Initiative),今天(18日)呼籲日本政府,將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目標拉高1倍,提升為40%至50%。 許多日本企業都已連署這份請願書,包含富士軟片控股公司(Fujifilm)、東芝公司(Toshiba)等大型企業,還有保險業、電子業和食品飲料產業的常見品牌。這些企業在聲明中表示:「為使日本確實加入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行列,設定目標時應更加進取。」聲明中亦提及:「積極進取的目標將促進再生能源的運用,日本企業也將能在加速減碳進程的全球商業環境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目前日本預計使太陽能、風力和其他再生能源占比在2030年前達到22%至24%。隨著政府正在重新修訂能源發展策略,這項3年前訂定的目標也將重新評估。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離岸風電海上中樞 丹麥打造兩座世界第一「能源島」 2030年完工

為達成氣候承諾,丹麥計畫在波羅的海與北海各興建一座能源島(Energy Island),作為離岸風電的海上中樞。兩座能源島分別是波羅的海的博恩霍爾姆島(Bornholm)以及北海的人工島。 丹麥與德國電網商21日發布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就未來兩國電網透過博恩霍爾姆島上互連器連接進行研究。在人工島部分,丹麥財團VindØ於12日以「世界第一座人工島」模擬影片揭露島上規劃,包括儲能與電力多元轉換(Power-to-X)設施等。 https://live.staticflickr.com/65535/50879573823_434d63c6d8_b.jpg 丹麥將在北海打造世界首座人工能源島。圖片截自VindØ影片 丹麥政府於2020年6月批准總裝置容量5GW的兩座能源島開發計畫,預計在島嶼附近開發離岸風電,將電力連接到島上。博恩霍爾姆島的風場位在該島以南與西南約20公里的區域,裝置容量2GW。另一座能源島是人工島,將建於北海,風場裝置容量為3GW。 丹麥能源署與丹麥電網商Energinet將對開發對海床、人造島與海上風機對環境的影響進行詳細研究,預計2024年結果出爐。能源島將於2030年以

中國拚清潔能源 國家電網目標2025年輸送占比50%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目前中國生態環境部正在抓緊編制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而多地也在謀劃各自的碳達峰路線圖,部分省市更是明確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這一目標。 中國國家電網近日發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輸送清潔能源占比達到50%。與此同時,中國華能成立碳中和研究所,中石化、中海油等能源企業也宣布啟動碳中和規劃。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加強應對氣候變遷 匯豐宣布逐步減少對燃煤產業融資

匯豐(HSBC)今(11)日宣布,將在2030年前逐步停止對歐盟等已開發國家燃煤產業的融資支持,並在2040年前擴大到發展中國家,加強對應對氣候變遷的承諾,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壓力。 綜合外媒報導,匯豐今表示,將在今年的股東大會上提出有關氣候變遷的特別決議案,將逐步停止對燃煤發電、開採的資金投入,鼓勵其他行業的客戶減少碳排放。並承諾,將訂定清晰、科學化的策略,設立短期和中期目標,配合《巴黎協定》的目標制定融資方針。 匯豐去年10月公佈減排目標,計畫在2030年前集團營運和供應鏈實現碳中和,2050年前所有客戶零碳排。匯豐表示,這項決議概述了集團「淨零策略」的下一階段目標,並提到,計畫提供7500億到1兆美元美元的融資和投資,支持客戶減少碳排。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沙國宣布未來城計畫 盼實現零碳排願景

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宣布開5000億美元打造一座人造城市。在這個未來城市裡,將實現零汽車、零街道還有零碳排的願景城市。 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薩爾曼說明:「作為沙漠城新未來的負責人,我在此向各位介紹THE LINE,這是一座可以容納一百萬人,總共170公里長的城市,保留了95%的自然資源,沒有汽車,沒有街道,也沒有二氧化碳排放。」 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爾曼親王,罕見在電視上現身,宣布這項計畫。宛如科幻場景的未來城市,將斥資5000億美元打造。橫跨海岸、沙漠、高山跟山谷,四大地形,緊鄰紅海,中東貿易往來要道。 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打造和諧共處的空間。減去不必要的通勤,步行5分鐘內就能完成所有事情。興建工程將從2021年第一季展開,預計可創造38萬個工作,並對國內GDP貢獻480億美元。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error: 內容保護中